陈 功,陶红军,杨佳诚
(1.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理工学院,广东 深圳518172)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属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陆地面积649 km2,海域面积6 345 km2,海岸线长121 km,三面临海,东北接泉州湾,东南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晋江市共有7个沿海镇,拥有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3个港湾。当地的主要捕鱼场所位于东海和南海,包括舟山渔场、台北渔场以及南沙渔场。域内7 000 hm2的涂滩面积和11 600 hm2的浅海面积使得晋江市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优势和潜力。秦汉时期,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实现贸易的往来和文化的传播。而晋江市便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底蕴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软实力。
进入21世纪第20个年头,晋江市海洋渔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是否可持续的挑战。国务院于2008年首次颁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统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保障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性[1]。2013年泉州市发布《泉州市海洋经济总体规划(2013—2020)》,要把泉州市建设成为工业、物流、旅游和现代渔业为一体产业新区。与之对应,晋江市海洋产业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围头湾、深沪湾的物流业和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渔业服务业;重视海洋生物产业,打造生物科技产业园;储备并发展深海产业。2013年,晋江市被国家海洋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虽然晋江市已经制定了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且尚有一些成就,但是并未全面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的目标。
国外的海洋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美国的渔业服务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是第一产业的3倍,是美国现代渔业的支柱[2]。日本水产业中的第一产业重心从远海转移至近海,大力发展近海养殖业。在建立海洋资源保护区的同时着重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3]。2018年,日本政府的渔业预算有40.7%被用在水产基建领域,鼓励水产养殖规模化经营,鼓励水产品出口[4]。我国有关渔业发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5]。王波等认为产业高级化和产业软化均会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增长[6]。孟庆武则认为我国渔业结构改革仍处于初期,第一产业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7]。福建省的渔业结构在经历了失衡后,总体趋势是向高级化发展[8]。关于晋江市的海洋渔业结构研究成果较少。陈友俭考虑到当地环境情况,提出多种鱼药和鱼饵的使用计量和具体次数[9];王巧艺等认为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产业发展,还带给晋江更多的社会和个人福利,并提出在政策规划、完善产业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完善管理体系多个方面进行改进[10]。本文试图利用经济学产业结构分析方法,首次对晋江市海洋渔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描述,并尝试总结出该市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渔业是晋江市的传统产业之一。据《泉州古代科技史话》,夏朝时期于今泉州域内已有越族先人习得网捕鱼技术,至迟在宋朝时掌握养殖技术,五代时已有250吨的木制的海洋捕捞专供船停留在泉州沿海地区。
如图1所示,自2002开始,晋江市海洋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8年的渔业总产值为28.95亿元,虽然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2%的比例不高,但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达的71.2%,是晋江市最大的农业部门。其中,海水产品产值共为28.56亿元,占比达99.0%;渔业增加值为14.54亿元,同比增长4.7%;渔民平均收入约3.2万元,同比增长7.5%。经统计,2009年至2018年的10年期间,渔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
图1 晋江市部分年份渔业总产值(2002—2018)
自20世纪90年代,晋江市颁布了多项与海洋渔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制定了海洋渔业发展的规划,如表1所示。
表1 晋江市海洋渔业发展政策与文件(1998—2019)
晋江市旨在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具体体现在提升渔业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
在进入21世纪后,晋江市的海洋产品不仅在产量上实现逐步提升,在种类上也走向多样化。如图4所示,2018年晋江市海洋渔业第一产业中,鱼类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62%,相较于2004年的75%下降了13%。2004—2018年期间,晋江市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产量分别增长了5 970、31 243和4 359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5.9%和7.8%。虾蟹类中的对虾、贝类中的鲍鱼和牡蛎是晋江市所规划的重点养殖对象(见图2)。
图2 晋江市部分年份海洋产品分类产量(2004—2018)
图4 晋江市部分年份海水养殖产量(2002—2018)
蓝圆鲹和鲐鱼是晋江市最主要的海洋产品。两种鱼类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且成群结队,易于大量捕捞。在2005年之前,晋江市海洋捕捞企业主要捕捞沿岸鱼类,后逐渐扩张捕捞区域,形成以东海为主南海为辅的捕捞渔场格局,外海捕捞产量占比达90%以上(见表2)。加以捕捞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晋江市海洋捕捞对象将会更加多元化。
表2 2018年晋江市主要海洋产品总产量
海洋产品的生产方式有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两种,接下来对晋江的两种产业进行分析。
海洋捕捞作为第一产业的中坚力量,产量在1995年便突破了10万吨大关,占海产品产量的95.1%。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晋江市坚持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海洋捕捞量,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虽然海洋捕捞占比逐年下降,但在2018年仍然高达74.2%,依旧占主导地位(见图3)。
图3 晋江市部分年份海洋捕捞产量(2002—2018)
1990—2018年期间,晋江市海洋捕捞发展的重点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第一、重视海洋资源,开拓新兴渔场
长期的高强度捕捞会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数量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对于晋江市海洋捕捞企业而言,台湾海峡中传统的闽中、闽南渔场资源逐渐衰退。为修复海洋资源,晋江市政府引导并鼓励渔民前往远海作业,北至浙江东部的温台渔场,东至台湾北部的彭佳屿,南至东沙北部一带,远洋渔业公司可达安达曼海和南太平洋[11]。国务院于1995年批准“伏季休渔制度”,晋江市在3年后首次施行“伏季休渔制度”,伴随着大力度的宣传工作,没有一启违规。自2009年起,晋江市海洋水产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在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人们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
第二、实行功能区划,规范行业管理
2005年《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出台。根据自然资源与其开发程度、环境保护、发展需求等,划分了农渔业区、海洋保护区、港口航运区等8个海洋功能区。晋江市贯彻“五个用海”(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通过颁布《晋江市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晋江市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表现出推进海洋生态建设的决心。通过审核颁发“海域使用证”和“捕捞许可证”,规范海洋捕捞行为,打击非法捕捞。
第三、发展“科技兴渔”,做好后勤保障
“科技兴渔”在提升渔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的同时,还给船只带来了结构和功能上的改良,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12]。由于从事海洋捕捞的区域不断向外海扩张,小、旧渔船不仅无法适应外海的复杂海情,而且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难以保证盈利,对渔船进行科技改造势在必行。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晋江市的渔船在材质上从木制转向钢制,结构上向大型化转变,配置方面则会引进先进设备。《渔船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对船舶的质量和船员的能力规定了具体的标准;渔船保险制度为渔民们消除了后顾之忧;晋江市政府还出台海洋扶持政策,加大了补贴的种类和力度,为晋江市海洋捕捞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晋江市拥有丰富的浅海资源,适合发展近海海水养殖业。目前,晋江市海水养殖业主要分布于金井镇沿岸。2002—2018年期间,晋江市海水养殖产量稳步提升。
从图3可知,2002—2018年期间晋江市的海水养殖量稳步提升2018年晋江市海水养殖产量达到了63 544吨,是2002年的2.49倍,年均增长5.9%。1990—2018年期间,晋江市海水养殖发展的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巩固传统产品,推进多元发展
牡蛎、紫菜与蛤是晋江传统的养殖品种,尤其是牡蛎,养殖面积大,产量高。传统海水养殖主要是利用涂滩,对浅海的逐步开发可以使养殖的种类多样化,模式多元化。随着海水养殖的发展,晋江市海水养殖企业和农户逐渐开始养殖海带、南美对虾、鲍鱼、梭子蟹等品种。虽然新的海产品养殖产量还远不及传统品种的产量,但是晋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结构正日趋合理。
第二、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投资力度
晋江市海水养殖技术从早期的小型网箱养殖升级到了大型、深水网箱养殖和高位池养殖。海水养殖方式多样,包括模拟自然环境养殖、混养、轮养、套养等。在加大对滩涂和浅海的利用的同时,晋江市海水养殖企业和农户不忘加强对涂滩和浅海的管理。以生物链、地理环境为依据,合理搭配养殖品种,科学布局海水养殖产业。晋江市通过吸引外资和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扩大海水养殖业规模,提升海水养殖产品竞争力。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在空间中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一个空间区域中往往含有多个单元,空间中的产业发展和聚集情况与地理位置、地形和距离等空间因素有关,如果只用综合数据来分析,则会掩盖单元之间的差异[13]。对晋江海洋渔业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是准确认识各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体和个体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高效地、健康地发展。
空间自相关性是指研究对象和其他空间位置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检验某一要素的属性值是否显著地与其相邻空间上的属性值相关联,有正相关和负相关之分,正相关是指某个单元的该要素值同相邻空间具有相同变化趋势,负相关是指某个单元的该要素值同相邻空间具有相反变化趋势[14]。
Moran′s I(莫兰指数)用于衡量空间要素的自相关性,或者说用于描述空间要素在整体上地分布情况。Moran′s I介于-1.0到1.0之间。当Moran′s I>0时,表示空间存在正相关性,I值越大,相关性越强;当Moran′s I<0时,表示空间存在负相关性,I值越小,空间差异性越大。表达式如下:
其中,n表示研究对象的数目,xi是i空间的观测值,xj是j空间的观测值,wi,j是i和j空间之间的空间连接矩阵(wi,i=0),S是所有空间的矩阵,且:
计算完Moran′s I后需对其统计结果作z检验。
本文运用arcgis10.6,采用晋江市2018年渔业第一产业的海洋产品生产情况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图5 2018年晋江市海洋产品生产情况莫兰指数图
结果说明,2018年晋江市水产的生产情况并不是呈现随机分布,在10%水平下呈现空间上的显著聚集。自然地,下一步便是考察局部的空间相关性。本文使用Local Moran′s I来衡量局部的空间相关性,Local Moran′s I的实质是将Moran′s I分解到各个单元[15]。Anselin将其称作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16],即空间联系局域指标。对于一个单元i来说,其LISA计算公式为:
其中,xi,x¯,n,wi,j和Moran′s I中含义相同,S1的表达式为:
LISA的z检验为:
LISA聚集图中,(not significant)表示空间聚集性不显著,(high-high cluster)表示一个高值被高值所包围,(high-low outlier)表示一个高值被低值所包围,(low-high outlier)表示一个低值被高值所包围,(low-low cluster)表示一个低值被低值所包围。
由图6可知,晋江市海洋产品生产在中北部存在低-低聚集,但其他单元聚集性不显著。深沪镇海洋产品产量达到了172 476吨,海洋捕捞产量为155 433吨。虽然金井镇、东石镇的产量也达到了20 000吨以上,但与其相比相差甚远,并不能满足高-高聚集或者高-低聚集的特征。深沪镇之所以产量巨大,是由于深沪港是大型渔船的停靠点,包括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的船只,所以海水捕捞在空间上的聚集和渔港有关。晋江市在2018年海水养殖产量最大的三个镇(区)分别是东石镇,深沪镇和金井镇,产量分别为22 547吨,17 043吨和16 542吨。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和地理环境有关。晋江市主要有涂滩养殖、浅海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三种。涂滩主要分布于金井镇和东石镇,浅海则分布在南部的东石镇、英林镇、金井镇、深沪镇和龙湖镇,外加上西北部泉州湾地区的陈埭镇和西滨镇。
图6 2018年晋江市海洋产品生产情况LISA聚集图
水产加工业是晋江市渔业第二产业的支柱。晋江市的水产加工业虽然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21世纪之前,水产加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深加工产品少,行业标准存在许多不足。1999年晋江市渔业第二产业产值为2.1亿元,其中水产加工业产值为1.28亿元,占比61.2%。全年水产品加工量28 350吨,冷冻水产品占绝大多数,逾26 500吨。进入21世纪后,晋江市水产加工业发展迅速。2017年,晋江市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34.53亿元,产量则为167 121吨,种类多样,不再是仅以冷冻水产品为主,而是藻类加工和其他类水产品并驾齐驱,还有一定比例的干腌制品和鱼糜制品。现阶段,晋江市水产制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销往欧盟、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地区,主要产品有冷冻鱼糜、鱿鱼干、调味紫菜和鱼类罐头等。代表企业有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龙港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
休闲渔业是指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项目的同时获取商业盈利。休闲渔业融合了传统旅游业和现代渔业要素的一种新型渔业生产方式,能对环境容量减负,促进渔业结构转型发展。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勒比海,随后逐渐在欧美和亚太地区流行起来,代表国家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挪威等[17]。休闲渔业的种类多样,包括运动休闲型、体验渔业型、生态游览型、鱼香美食型和教育文化型等,项目更是五花八门[18]。在20世纪末,美国休闲渔业产值已经是传统渔业的3倍之多,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连锁发展。我国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十二五”期间政府将休闲渔业列为我国现代渔业的五大产业之一。根据《中国渔业年鉴》的资料显示,我国渔业第三产业产值占总比的27.4%,休闲渔业产值分别占第三产业产值和渔业总产值的11.3%和3%。福建省休闲渔业发展缓慢,晋江市休闲渔业起步也较晚。晋江市在“十三五”的规划中计划建设滨海运动休闲走廊和围头湾跨界经贸合作区。目前,位于金井镇的滨海居住区域已建成,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金井金沙湾景区、月亮湾景区等旅游资源和围头湾的物流业还有待开发。
渔业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佳比例。晋江市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渔业结构改良经验,应结合本地区地理环境、市场和政策等多方因素,对渔业结构进行优化。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根据世界粮食组织(FAO)的《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情况》的描述,2015年,全球有33%的鱼类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只有7%的鱼类的捕捞数量低于合理值。毫无疑问,发展可持续的海洋捕捞是当务之急。晋江市首先应该做到政策上的引导和保障,如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根据不同经纬度的海域设置合理的休渔日间;对不同的船只和所捕捞的鱼类设置不同的奖惩条件,鼓励远洋作业;进一步提升政府对渔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其次,传统海洋强国如美国和日本,拥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渔具具有先进性和完整性,自动驱动系统和小型船用雷达探鱼器等先进设备既提高效率又降低了成本,经过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比对,若提升收益即可引进[19]。
目前,晋江的重点养殖品种包括牡蛎、鲍鱼、梭子蟹和花蛤等。在养殖种类方面,晋江可以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可行养殖品种,包括石斑鱼,日本对虾等,并扩大其养殖规模。在养殖区域方面,向外浅海拓展开发可以拥有更多的涂滩和浅海养殖空间;“龙头企业”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促进工厂化养殖的经验交流,增加养殖企业数量,专业化程度更高。此外,应当注意到海水养殖可能会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等环境问题,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切不可为了产量而缩短养殖周期,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保证水产品质量。应结合传统养殖业多元化、多层次和现代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特点进行养殖[20]。
晋江市的渔船类型以拖网渔船和刺网渔船为主,对鱼类杀伤性较大。对此,严格制定渔网尺寸大小和最小可捕捉鱼类尺寸大小的标准能有效减轻自然生态的压力[21];水产品行业的部分产品的检测样本和化学物质的最低含量与国际有偏差,主要需要统一水产品中铅、镉和甲基汞含量的标准。
晋江市可以从旅游业和物流业两个方面发展海洋服务业。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晋东南沿海两侧都有优越的海洋资源,譬如海底故森林遗迹所在的深沪镇国家地质公园,亚洲唯一的触角沙滩和月亮湾景区等。海边旅馆、海上餐厅、海钓、游艇出海、水上摩托和建设海洋博物馆都是切实可行的项目。对于物流业来说,晋江市可以以“深沪港”为港口依托,加快建设配套设施,便利交通。此外,在互联网的时代,电子商务可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减小流通半径,降低了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将电子商务和传统渔业相结合,可以提升经济效应和企业竞争力,并开拓国内外市场[22]。发展电子商务定会使产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