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刊记者 蒋文友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重庆市大足区交通局党委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深度融合到各项交通中心工作中,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之下,积极融入国际文旅城市建设,以党建引领激发新活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足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与川中丘陵的交界地带,境域内丘陵广布,地形崎岖,落差较大,使得交通建设困难重重。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成渝两地横向联系的加强,便捷了渝西川东各城市间的往来。大足区已日益成为推进川渝协作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而今的大足区地处成渝经济区绵延带中心线,距重庆主城55公里,距成都155公里。西与内江、遂宁形成成渝经济区的“三大支点”,东与永川、合川构成渝西地区的“铁三角”,是重庆面向四川的“桥头堡”。未来,大足区还将依托成渝中线高铁、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及成渝高速八车道提质改造工程,打通贯穿大足区中部、南部的成渝间最便捷综合交通走廊,实现“融入主城、对接成都”。
随着辖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大足区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眼界变宽、思路变宽,发展的思路也被打开了。在唱好“双城记”工作中,着力加快成渝两地的路网建设,以及县级道路和断头路的连通,真正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川渝通。
未来大足区将“持续推进‘双廊、六向、一轴’交通网建设,打造渝西川东区域交通枢纽中心”。以“六向”为例,大足区将加强与南充、遂宁、内江、泸州、永川、合川周边六地的互联互通,拓宽大足一小时“朋友圈”,全面完成毗邻地区87条断头路的升级改造。“双城记”下,大足区正从地理“边沿”站上合作“前沿”。
两年前,总部在重庆渝北区的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到大足高新区考察新厂址,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公司负责人快速敲定了投资。该公司现有员工100多人,其中大足区本地员工占到了六成。企业入驻大足区,带来了就业岗位,也让不少贫困户通过就近就业,实现脱贫。
2020年全年,大足高新区新签约项目56个,协议引资15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1家,实现规上产值110.6亿元。目前,该园区已经形成摩托车、电梯、电子信息、电商、管道等几大主导产业。仅在2020年9月21日举办的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大足区就因为便捷的交通吸引到签约项目23个,签约正式合同金额达245.26亿元。
2017年11月28日,高空俯瞰下的棠香人家新园路一瞥图。
2019年底,大足区新建成的潼荣高速公路石篆山下道口为大足石刻重要组成部分的石篆山石刻旅游及龙岗、中敖、高升、三驱等街镇的芳香产业园、牡丹花基地、葡萄产业基地等带去便捷。
“这与产业园区道路全覆盖、运输环境良好密不可分。”大足区交通局负责人称,大足以“两横两纵”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外联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30分钟主城”“一个半小时成都”,并将大足区至江北机场和寸滩保税港区两个国家一级口岸距离缩短至70公里,将大足区至长江黄金水道江津港的距离缩短至50公里,大足区域性交通枢纽已具雏形。实现了国道“零”突破,达到56公里,全区国省道总里程达到312公里,实现了27个镇街及工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国省道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大足区公路总里程达3693.1公里。其中,国道163.9公里(国家高速公路108.7公里,普通国道55.2公里),省道267公里,县道162.4公里,乡道196.6公里,村道2891.8公里,专用公路11.4公里。公路密度达257.2公里/百平方公里。
翻开重庆市交通地图,纵横交错的路网中,有一条主线格外引人注目,它南起邮亭铺,向北经过重汽摇篮双桥经开区、千年五金刀具龙水镇、大足城区、横穿濑溪河,连接宝顶山景区,它就是闻名当地的大足石刻快速连接大道。
这条大道实现了高铁站场、高速公路下道口与城区、园区、景区的高效畅达,将饶国梁故居、唐赤英故居、桫椤园、五彩稻田、雍溪花卉基地、芳香产业园、青山书院、石刻文创园等知名景点串联起来,让游客到大足不仅能感受到石刻文化的魅力,还能品尝到竹海山珍、邮亭鲫鱼、大足冬菜等地道的特色美食。
凭借精美的石头、大美的山、大美的水,不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大足区把交通便民、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紧密挂钩,以“交通+”融合发展为抓手,做实做响“便捷交通+旅游兴村”,让“路边风景”变成产业并转化为生产力,助力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把公路建设与景区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交通+旅游产业”的振兴乡村新路子。
与此同时,大足区着力下好“交通+文旅”这一盘棋,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跟进,及时修订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紧扣“观光型、体验型、学习型、研究型”目标,把人文、山水、温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串联,以宝顶山景区至龙水湖景区为主线,以沿线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为补充,打造精品路线,加快推进以大足石刻为核心的国际文旅城建设。
2020年,大足区高水平举办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天下大足·醉美乡村”等系列文旅节会。大足石刻景区、龙水湖景区购票人数增加了24.4万,全区接待游客24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9亿元、增长11.7%。
交通畅了,眼界宽了,百万大足儿女积极落实习总书记指示把大足石刻保护好,迈出了做大做强“交通+文旅”发展的坚实一步。
2021年3月15日,大足区宝顶后山,行驶在油菜花中的农村客运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