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苗,潘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可增加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还与血管性痴呆、认知能力下降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构建[1-3]。现有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焦虑的发生率为5.61%~7.96%[4],人口学因素、健康相关社会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均可影响老年人焦虑的发生[5-6]。然而,上述研究结果主要由针对局部地区城市或农村老年人展开的调查得出,全国范围老年人的焦虑发生情况如何尚不清楚[7-8]。此外,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分割也导致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在教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和生活方式、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9-10],这些差异是否是造成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同一影响因素在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中发挥的效应是否不同尚不明确,且较少有研究者针对此进行探讨。本研究利用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组织实施的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跟踪调查(CLHLS)2018年度数据,了解我国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现状,分析并比较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1 资料来源 CLHLS项目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大约一半县(县级市、区),对自愿接受调查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的≥65岁老年人及其35~64岁成年子女进行跟踪调查。CLHLS项目在1998年进行首次基线调查后,共进行了7次追踪调查。本研究资料来自2020年4月公开的2018年追踪调查数据集(https://doi.org/10.18170/DVN/WBO7LK)。于2021年2月选取该数据集中年龄≥60岁,接受了焦虑状态调查,且关键变量(人口学指标、社会经济地位指标、生活方式指标、医疗服务可及性指标)值完整者纳入。CLHLS 2018数据集共包含样本15 874例,因年龄<60岁排除12例,因关键数值缺失排除1 445例,最终纳入样本14 417例。
1.2 变量选取和界定
1.2.1 因变量 研究者依据CLHLS数据集“性格情绪特征”部分“焦虑量表”的得分情况对老年人的焦虑状况进行判定。CLHLS项目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老年人的焦虑状况。GAD-7为自评量表,以最近2周内出现靶症状的频率作为评估标准,可用于广泛性焦虑及其严重程度的筛查。GAD-7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4级计分法,0分代表“从来没有”,3分代表“几乎天天都有”,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分(0~21分),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状况越严重。总分<5分为无临床意义的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11]。GAD-7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在本研究中,老年人GAD-7总分<5分为无焦虑症状(阴性),≥5分为有焦虑症状(阳性)。
1.2.2 自变量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从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有/无配偶)、居住地所在地理分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未上学、小学水平、小学以上)、退休前职业(专技/医生/教师/军人、行政管理、一般职员/服务人员/工人、农民、其他)、自评经济状况(富裕、一般、困难)〕、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好、一般、不好、无法回答)〕、自评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无法回答)〕、医疗服务可及性及生活方式〔睡眠时间(<7、7~8、>8 h)、居住方式(与家人同住、独居、养老院)、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经常锻炼、是否做家务、是否经常从事体力劳动、饮食口味(清淡、偏咸、偏甜、喜辣、无特殊)〕6个方面确定18个自变量。医疗服务可及性通过“如果您生重病,请问能及时到医院治疗吗?”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否)来进行评定和衡量。若调查对象的回答为“能”,则说明其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变量筛选方法采用逐步法(α入=0.05,α出=0.1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老年人基本情况 14 417例老年人中,男6 469例(44.87%),女7 948例(55.13%);平均年龄(84.5±11.5)岁,60~69岁者1 587例(11.00%),70~79岁者3 729例(25.87%),≥80岁者9 101例(63.13%);有配偶者6 277例(43.54%),无配偶者8 140例(56.46%);受教育程度方面,未上学者7 007例(48.60%),小学4 696例(32.57%),小学以上2 714例(18.83%);经济状况方面,2 844例(19.73%)自评为富裕,10 057例(69.76%)自评为一般,1 516例(10.51%)自评为困难;健康状况方面,6 667例(46.24%)自评为好,5 498例(38.14%)自评为一般,1 957例(13.57%)自评为不好,295例(2.05%)无法回答;居住方式方面,11 560例(80.18%)与家人同住,2 384例(16.54%)独居,473例(3.28%)居住于养老院。14 417例老年人中,3 234例(22.43%)居住地为城市,11 183例(77.57%)居住地为农村。城、乡老年人性别分布、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见表1。
表1 城、乡老年人基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situ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2.2 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及严重程度情况 14 417例老年人中,有焦虑症状者1 751例,焦虑症状总体检出率为12.15%。其中轻度焦虑者1 400例(79.95%),中度焦虑者256例(14.62%),重度焦虑者95例(5.43%)。3 234例城市老年人中,有焦虑症状者292例,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03%。其中轻度焦虑者248例(84.93%),中度焦虑者32例(10.96%),重度焦虑者12例(4.11%)。11 183例农村老年人中,有焦虑症状者1 459例,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05%。其中轻度焦虑者1 152例(78.96%),中度焦虑者224例(15.35%),重度焦虑者83例(5.69%)。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老年人(χ2=37.946,P<0.001),且城、乡焦虑老年人焦虑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2,P=0.021)。
2.3 不同特征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居住地所在地理分区、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患重病就医状况、睡眠时间、吸烟状况和锻炼状况的城市老年人焦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所在地理分区、退休前职业、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患重病就医状况、睡眠时间、居住方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锻炼状况和饮食口味的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nxiety occurrence among the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续表2)
2.4 城、乡老年人焦虑症状发生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焦虑症状(赋值:无=0,有=1)为因变量,以表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居住地为西部地区、自评经济状况为困难、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和不好、自评生活满意度为不满意及不吸烟是城市老年人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睡眠时间7~8 h是城市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01),见表3。(2)女性、居住地为中部地区、自评经济状况为一般和困难、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和不好、自评生活满意度为一般和不满意、患重病不能及时就医及饮食口味偏咸是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睡眠时间7~8 h和>8 h是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01),见表4。
表3 城市老年人焦虑症状发生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symptoms in urban elderly
表4 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发生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symptoms in rural elderly
3.1 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15%,高于伏干[12]研究中的6.9%,这可能与该研究中老年人焦虑状况的评估采用的是对于老年人焦虑具有较高特异度的老年人焦虑量表且调查对象仅为拥有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户籍的老年人有关。总体而言,北京户籍的城区老年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医疗资源丰富,这些有利条件均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13-14]。对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行城、乡比较,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13.05%)高于城市老年人(9.03%)。相较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社会资本、医疗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往往更高,这不仅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压力,还可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长期正向影响,从而降低其焦虑的发生风险[13-17]。
3.2 城、乡老年人焦虑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提示,居住地所在地理分区、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和睡眠时间均为城、乡老年人焦虑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城市老年人和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焦虑发生风险分别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焦虑发生风险。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资源、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既往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经济状况、医疗服务可及性、健康素养和居住环境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13-15,17-18],故东部地区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更高。王璇等[19]的研究也证实,东部地区老年人在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健康自评状况优于中、西部地区老年人。随着农村老年人自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水平的降低,焦虑的发生风险逐步增高,这与韩学青等[7]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孙俊俊等[5]和赵宝宝等[20]亦发现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差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济、健康状况好和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大多拥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并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且其代际和家庭关系也更加融洽。较高的家庭地位、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及和谐的代际和家庭关系均可助力老年人对抗和缓解压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此外,本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亦是影响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因素,这与石婉荧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睡眠时间不足会使老年人因得不到充分休息而处于疲劳状态,进而使其出现头晕、心慌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从而容易导致其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一项Meta分析发现,老年人睡眠质量与焦虑的患病风险呈中度相关[21],同时焦虑亦可干扰个体非快速眼动睡眠,从而导致老年人睡眠时间减少[22],最终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吸烟状况影响城市老年人焦虑症状的发生,与吸烟的城市老年人相比,不吸烟的城市老年人更容易焦虑。究其原因,一方面,吸烟对于城市老年人而言可能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另一方面,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提高前额叶皮质和海马5-羟色胺(5-HT)转运体的表达并增加5-HT的摄取,从而起到提振老年人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作用[23]。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吸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老年人短期内的焦虑,但就长期而言,吸烟对老年人躯体健康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且一旦形成烟草依赖后停止或减少吸烟可引发戒断反应,进而导致焦虑症状加剧,因而应引导老年人采取健康的放松方式替代吸烟以释放不良情绪[24-25]。
性别、患重病能否及时就医和饮食口味是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更容易焦虑,这可能与农村地区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和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有关。相较于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家务负担重、话语权多不足,也缺乏有效释放压力和寻求帮助的渠道,且较少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以上特点均导致其发生不良应激时常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增加了其发生焦虑的风险。患重病后不能及时就医是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农村老年人患重病后不能及时就医的原因包括经济条件较差、距离医疗卫生机构较远、交通不便及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缺少陪护等。患重病不能及时就医在使农村老年人无法有效利用医疗服务资源且躯体原发病恶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心理压力,使其出现焦虑、恐慌甚至恐惧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26]。口味偏咸比口味清淡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焦虑。多项研究证实,偏爱咸食的老年人躯体衰弱和精神衰弱的程度更高[27-28]。高盐饮食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易导致老年人出现躯体衰弱,进而诱发焦虑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老年人,且影响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因素存在共性亦有不同。在进行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时,医务人员要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低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差的老年人。同时,医务人员应对老年人加强健康宣教,一方面,建议其通过保持良好的睡眠以降低焦虑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强调长期高盐饮食和吸食烟草对于身心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鼓励城市老年人采用户外锻炼、下棋和阅读书报等对健康有益的放松方式取代吸烟,引导农村老年人减少盐的摄入量。此外,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如加强农村医联体建设、扩大老年人医保支付/报销范围、落实乡镇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完善乡镇卫生院诊疗制度保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有条件地给予乡镇卫生院助理全科医生处方权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度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等。综合性/专科医疗机构也可发挥互联网在远程医疗领域的优势,充分开展互联网远程会诊、网络和电话咨询,并推广健康管理类APP等,以方便农村老年人就医,从而减轻其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率,最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纳入分析的样本中,农村老年人占77.57%,但2015年第四次全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8.0%,故本研究样本的代表性稍显不足;(2)在样本选择上,本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3)由于本研究基于CLHLS项目2018年横断面数据,仅能反映人口学指标、社会经济地位指标等与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关联性,未能就导致老年人焦虑状况城、乡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4)由于GAD-7为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的调查中可能出现报告偏倚。今后,研究者仍有必要开展全国性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也将进一步开展干预性研究探讨居家远程医疗卫生服务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作者贡献:汪苗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可行性分析、论文撰写与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潘庆负责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