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区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特征研究*

2021-10-21 08:41陈素真李韵王志滨尤伟泉谢明娟刘秀勤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总分分组问卷

陈素真,李韵,王志滨,尤伟泉,谢明娟,刘秀勤**

(1.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评估与干预室,福建 厦门 361012;2.厦门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福建 厦门 361012)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社交、休闲娱乐、购物理财、获取咨讯、到后疫情时代流行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络会议,增加了使用手机的机会与时间[1]。据第47 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9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是99.7%,其中10—19 岁的网民群体占比达14.8%,初中、高中/中专/职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3%、20.6%,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16 亿,占手机网民的52.4%[2]。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不能自控,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心理依赖行为[3]。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而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过度使用手机。手机依赖给青少年带来很多负面后果,过度使用手机易导致情绪抑郁、睡眠质量降低[4]、学业成就下降[5]等。本研究针对厦门地区初高中学生进行手机依赖行为特征调查,分析其性别特点和年级差异,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早期干预,为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 年6 月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厦门市2 所普通初中、2 所普通高中,在这四所学校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厦门市公办初中按行政区域分为2 类,按照岛内与岛外分别选择岛内一所普通初中和一所普通高中,岛外一所普通初中和一所普通高中,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 个班级,共36 个班级1 692 名学生进行施测。由经过培训的主试现场指导学生填写问卷。填写问卷前所有调查学生和家长均知情并同意,并通过我院伦理学审批。

1.2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中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等信息。调查前对主试进行培训,熟悉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问卷内容及统一指导语。现场调查按年级分批次进行,由各班主任协助主试安排学生集中在教室开展调查,由学生自评;填写前由主试说明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以匿名形式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完成问卷时间约为8~10 min。另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elf-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SQAPMPU)[6],该问卷由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陶芳标等于2012 年编制,问卷共计13 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戒断症状、渴求性和身心影响。根据Likert5 级评分标准,每个条目有5 个选项,即“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按1~5 分评分,将13 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表明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程度就越高。按照总分的第75 个百分位数划分,<P75 表示无手机使用依赖行为,≥P75 表示个体有手机使用依赖行为(高分组)。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5 以上,区间为0.58~0.83。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 对人口学资料及量表总分、各因子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对各个年级的手机依赖总分大于等于27 分的检出率进行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年级性别的手机依赖进行差异分析;使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的厦门地区部分初高中生的SQAPMPU 评分。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情况

回收有效问卷1637 份,问卷有效率为96.75%。其中男生842 名,女生795 名;初中生832 名,平均年龄(14.63±1.22)岁,其中初中男生445名,初中女生387名;高中生805 名,平均年龄(17.45±1.53)岁,其中高中男生397 名,高中女生408 名。高分组共计433 名,占26.45%,其中男生232 名,平均年龄(15.25±1.23)岁;女生201 名,平均年龄(15.31±1.19)岁。

2.2 中学生各年级高分组人数占比情况

以手机依赖总分75 个百分位数划分为27 分,结果发现高分组初一49 名(11.3%)、初二83 名(19.2%)、初三81 名(18.7%)、高一80 名(18.5%)、高二79 名(18.2%)、高三61 名(14.1%),且初一高分组检出率低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高分组检出率低于初二、初三、高二(P<0.05)。

2.3 高分组不同性别间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

高分组男生渴求性评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不同性别间手机依赖总分、戒断症状、身心影响因子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分组不同性别间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s),分]

表1 高分组不同性别间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s),分]

项目因子 男生(n=232) 女生(n=201) t值 P值手机依赖总分 35.01±7.37 35.49±8.16 -0.637 0.524戒断症状 15.80±4.39 16.26±4.91 -1.025 0.306渴求性 7.46±2.35 7.01±2.33 2.005 0.046身心影响 11.75±3.39 12.22±3.31 -1.451 0.147

2.4 高分组不同年级间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

高分组不同年级间戒断症状、渴求性评分及手机依赖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不同年级间身心影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高分组不同年级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行为严重程度比较分析[(±s),分]

表2 高分组不同年级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行为严重程度比较分析[(±s),分]

年级 例数 戒断症状(n=433) 渴求性(n=433) 身心影响(n=433) 手机依赖总分(n=433)初一 49 18.20±4.70 8.09±2.76 11.55±3.25 37.84±8.125初二 83 17.23±5.38 8.04±2.56 11.87±3.89 37.13±9.714初三 81 15.86±4.36 6.40±1.95 11.59±3.54 33.85±6.984高一 80 14.79±3.86 7.44±2.06 12.45±3.12 34.68±6.201高二 79 15.05±3.89 6.63±1.88 12.06±2.99 33.75±6.39高三 61 15.67±4.86 7.18±2.53 12.18±3.19 35.03±8.004总计 433 16.02±4.64 7.25±2.35 11.97±3.36 35.23±7.735 F值 5.481 6.917 0.758 3.399 P值 0.000 0.000 0.581 0.050

3 讨论

3.1 中学生各年级对手机依赖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分组中初一(11.3%)和高三(14.1%)所占比率较低,初二至高二所占比率较高(18.2%~19.2%),说明初一和高三学生有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人数比率较初二至高二年级低,考虑原因为初一刚上中学,仍在家长的监管中,使用手机受到限制,这与邓林园等[7]研究结果一致。而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及精力较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用手机。手机使用依赖高分组中学生占26.45%,高于王琪等[8]研究的16%,可能与使用的量表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取样时间有关。本研究于疫情后复学时取样,由于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教学,增加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机会,疫情期间学生在手机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非学习之外的手机使用率。

3.2 不同性别中学生对手机依赖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分组男生渴求性评分高于女生(P<0.05);而不同性别间手机依赖总分、戒断症状、身心影响因子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汪敏[9]研究表明,渴求行为与脑神经水平执行控制功能及信息传递能力损伤有关,男性成瘾者相比女性成瘾者其抑制控制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对游戏的渴求而不能自我控制。因此在中学阶段,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重视和宣传,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特别关注男生的手机使用,有效控制手机使用的时间,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3.3 不同年级中学生对手机依赖情况分析

渴求性是指一有时间就想上网,为了上网不在乎错过其他事情,常常想着网络上的事情;戒断症状是指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则出现易激惹、焦虑、抑郁,出现有关上网的幻想或做梦、强迫性考虑网上的事[10]。本研究结果发现,高分组初一、初二学生手机依赖戒断症状、渴求性和手机依赖总分高于初三至高三学生。初一、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初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不平衡,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可能越缺乏自我控制,从而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11]。在青春期,父母亲冷漠拒绝、过度保护、缺乏父母亲关怀等教养方式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冲动性和控制性,高冲动性人格对手机依赖高,易导致日后网络成瘾行为[12]。高中生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更加明显化,思维具有内省性,能够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一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加明确[13]。因此,在青春初期,社会、学校、家庭应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宣传教育,端正学生的上网动机、提高上网行为控制能力,提倡健康上网,让互联网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有用工具。

3.4 总结与不足

综上所述,中学生中初一手机使用依赖最低,而在初二手机使用依赖最高;高分组中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对手机的渴求;部分不同年级在戒断症状、渴求性和手机依赖总分上有较大差异。本研究选择的样本仅来自厦门四所学校,样本代表性不足,学生个人信息(生源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收集不够全面,也未对影响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手机使用时间、使用功能、手机月消费、亲子关系、社会支持等),对研究结果有一定限制;此外,对于手机依赖行为采取是横向调查,未来可以考虑采取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学生在中学阶段手机使用依赖的演进过程及形成机制,为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总分分组问卷
分组搭配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怎么分组
分组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