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宝军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常见的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神经损伤、肺功能损伤等[1-2]。为了减少和预防抗肿瘤药物ADR的发生,现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抗肿瘤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报的1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具体药物、临床表现等。
1.2 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针对患者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级别和临床表现、药物及给药途径等进行汇总分析。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113例ADR患者中,年龄6~82岁,中位年龄53岁;男45例(39.82%),女68例(60.1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见表1。
表1 113例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n
2.2 ADR发生时间分布113例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4 h以内,共80例,占70.80%,其中43例ADR发生时间在用药后0.5 h以内,占53.75%。见表2。
表2 113例ADR发生时间分布
2.3 ADR发生级别分布一般ADR共73例,占64.60%;严重的ADR共40例,占35.40%。
2.4 ADR涉及给药途径分布113例ADR报告中涉及6种给药途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94例,占83.18%;其中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共75例,占66.37%。见表3。
表3 113例ADR涉及给药途径分布
2.5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ADR通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实际发生217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有3个,分别为消化系统67例(30.88%)、血液系统46例(21.20%)、皮肤及其附件41例(18.89%)。见表4。
表4 113例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2.6 ADR涉及抗肿瘤药物分布113例ADR共涉及抗肿瘤药物20种,其中铂类抗肿瘤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共43例,占38.05%;铂类中,顺铂发生ADR排首位,共21例,占53.49%。见表5。
表5 ADR涉及抗肿瘤药物分布
恶性肿瘤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WHO发布《全球癌症报告》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1 810万例恶性肿瘤(男950万,女860万),死亡人数达960万(男540万,女420万)。2020年WHO发布的《全球健康评估(GHE)》中指出,预估在未来20 a中,全球文献著录例数可能会增加60%。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应当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而各种治疗手段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大多也会出现ADR或并发症。几乎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出现ADR,为了减少和预防抗肿瘤药物ADR的发生,本研究对既往抗肿瘤药物发生ADR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3.1 ADR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113例ADR报告中,在年龄构成上,发生ADR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群体,40岁以上患者抗肿瘤药ADR发生率为76.99%,也符合恶性肿瘤发病流行趋势,即恶性肿瘤发病在40岁以上快速上升[3]。随着年龄增长各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对抗肿瘤药物的处置能力和耐受程度降低,也是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显著增加的原因之一。从性别分布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因此,临床用药必须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需关注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3.2 ADR与发生时间、给药途径的关系113例ADR中,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4 h以内,共80例,占70.80%,其中43例ADR发生时间在用药后0.5 h以内,占38.05%,即大多数ADR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因此,提示医务人员要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预防过敏和水钠潴留、止吐等,尤其是在给药0.5 h内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发现ADR及时处置,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用药后注意复查血液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及心功能等指标,并要根据患者对抗肿瘤药的耐受程度、生理病理状况等因素,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须考虑推迟或停止治疗。
抗肿瘤药物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在给药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由于注射剂的pH值、微粒、内毒素、赋形剂以及药物的配制、静脉输注过程等,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起ADR[4-5]。
3.3 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113例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其中,胃肠道反应通过预处理可以减少发生,或减轻症状程度;但骨髓抑制处理起来较为困难,严重时可导致重症感染,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
3.4 ADR与抗肿瘤药物的关系113例ADR共涉及抗肿瘤药物20种,铂类抗肿瘤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共43例,占38.05%;铂类中,顺铂发生ADR排首位,共21例,占53.49%,因此,最易引发ADR的抗肿瘤药物为铂类,与相关报道[6]结论相同。其次还有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由于该类药物适应证较广,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这是ADR发生较多的原因之一。
分子靶向治疗相对于传统的放、化疗具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且表现出较少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皮疹等不良反应[7-8]。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已从中获益[9-10]。但目前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更常见的情况是两者联合应用,因此,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重要的作用[11],同时联合用药的ADR仍需广大医务人员持续监测和关注。
总之,随着肿瘤发生率的逐年上升,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会更为广泛,临床上应加强此类药物ADR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抗肿瘤药物ADR的发生,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