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莉
(武汉市江夏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湖北 武汉 430000)
血吸虫病不但属于病原生物性疾病,还属于行为性疾病[1]。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人类,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后,就会导致感染此疾病[2]。为此在人群中施于有效的血吸虫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成为重要课题,本节将着重研究血吸虫健康教育干预在中学学生中,其产生的作用效果如下。
随机选取两个班级的中学生100 名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名,对照组:男学生24 名,女学生26 名,其中有20 名学生家长为渔民,有30 名学生家长务农;实验组:男学生23 名,女学生27 名,其中有21 名学生家长为渔民,有29 名学生家长务农。两组学生的基础资料中性别和家长工作职位可以进行比较,两组学生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方式都没有差异,并且两组学生的居住地均属于重疫区,p>0.05,具有可比的质性。
1.2.1 进行两组学生的基线调查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水平,其中血防相关知识一共分为6 道题,最高分数为100 分,及格分数为60 分,调查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学生的合格人数以及合格率。
为学生进行行为学的调查,选取每个月的星期一,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学生当天和前一天去院外有螺洲滩且接触疫水的频率以及接触的方式和接触的面积。
1.2.2 为学生实行干预措施
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的步骤完成各项工作,不做其他任何干预措施。
实验组学生进行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血防知识课中采取奖惩的制度,为学生普及血防知识课教育,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为其讲授8 到10 节关于血防知识课程,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血防课的讲授安排、进行查螺的安排、一场血防录像的安排、一次上门宣传的安排等等,并举办关于血防知识的黑板报,召开一次关于血防知识宣教的家长会,并且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关于血防知识的作文,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完成,本学期结束时,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入户的教育传授,在学生和家长面对面的强调血防知识的健康教育重要性,并告知家长要严格监督孩子在暑假期间不要接触疫水。干预后开展血防知识考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为文具用品,例如笔记本、量角器等等。并制定血防知识的班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对学生的不卫生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并给予学生的知信行进行评分,优秀人员给予奖励,比较差的人员进行批评。
干预措施实行180 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效果,评估两组学生对血吸虫有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估两组学生接触疫水的方式和频度变化情况。评估的方式与基线调查的方法相同。
使用SPSS22.00 软件进行分析整理本次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即(±s)代表,计数资料采取例数百分比即[n,(%)]代表,组间数据对比检验分别应用t和χ2,P<0.05时说明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都要明显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比较[n,(%)]
干预后,两组学生接触疫水率都有所下降,并且实验组学生的下降率较对照组要显著低(P<0.05),具体如表2。
表2 两组学生接触疫水的方式和频度变化比较[n,(%)]
在70年代,国外的血吸虫病防治已经应用了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而且在部分地区取得了很大成效[3]。虽然我们国家的防健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并引起高度的关注,血防工作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4]。在现行的防治措施中,不同目标人群所产生的接触疫水方式以及血吸虫的致病因素是不同的,本节将介绍在中学生中采取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学生感染血吸虫的主要病因为年幼、贪玩以及爱在疫水中游戏导致。血吸虫疾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是一种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的地方性传染病,疫区学校血防健康教育为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纳入血防教育的教学课程,将血防知识对学生进行普及,并大力配合血防部门,同时加大对家庭、社会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深入的开展下去,必会得到大范围、大幅度的控制中小学学生血吸虫病的流行。患有血吸虫病多数是由于人们的不健康行为所致,为其实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改善人们不健康行为,进而降低或者避免人们的感染。本次实验对中学学生进行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进行干预以后,中学生有效减少了接触疫水频度,大幅度降低了血吸虫感染的概率,说明此种干预模式针对性比较强,获得了优异的干预效果,发挥了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学生实行血防课的讲授、查螺的安排、血防录像、上门宣传,使得血防健康教育更具生动和形象,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使其趣味性更强,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从而使得学生在心理留下深刻印象,使其能够很好掌握,并且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还能将血吸虫病的健康知识渗透到每个家庭中,向社会进行宣传,得到了二次传播的教育效果[5]。通过设立奖惩制度,使得学生更具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将血吸虫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好。血吸虫病的易感人群为中小学生,主要原因是暑假时间较长,而且学生具备比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嬉水或者玩耍时能够接触更多的疫水机会,进而感染血吸虫病的几率就比较大,疫区学生将受到血吸虫病的严重威胁[6]。此次的入户教育干预,主要是加强学生和家长对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在学校的监督下,学生家长也严格监督学生在暑假期间接触疫水,进而降低学生的感染率。本次实验数据显示,比较两组学生是否知道患有血吸虫的病因、是否知道血吸虫病影响儿童健康、是否知道血吸虫病影响妇女健康、是否知道容易得血吸虫病的人、是否知道会得血吸虫病的动物、是否知道传播血吸虫的动物、是否知道适合钉螺生存的环境、是否知道最好的查螺季节、是否知道彻底消灭血吸虫的方法,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知晓率;比较两组学生在捕鱼、放牧、洗衣物、游戏或玩耍的接触率,实验组要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中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是可行的,可有效提升其对血防知识的知晓水平,有效降低接触疫水率,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