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有一个口头禅——“账”

2021-10-20 09:25葛长银
文史春秋 2021年2期
关键词:口头禅

葛长银

口头禅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言,形成原因既跟传统语言文化氛围有关,也取决于个人的重要经历。毛泽东口头禅之“账”,作为他独特的行为表现之一,既是他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也是他数字思维的日常表现。这个口头禅在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井冈山斗争初期,最晚见于1976年他逝世前,可谓终生相随。

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头禅——“账”

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红军前身)攻克宁冈县的新城,俘虏白军官兵400多人。当时优待敌军俘虏的政策刚执行,不少人想不通,毛泽东说:“大家要出气、报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找错了对象。白军士兵绝大多数是工农子弟,你杀了他们,地主豪绅连眉头都不皱,马上又去找新的,结果还是穷苦老百姓倒霉。红军不是要解放劳苦大众吗?有些同志脑子一热就忘了。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白军士兵越是不了解我们,就越是要多往回放,让他们回去替我们宣传。一回不行就两回,两回不行三回,总有一天,他们会醒悟过来的。”讲完道理后,毛泽东就用口头禅说话了:“要是放回去一个能争取十个,这个账不是很好算吗?”经毛泽东这么一讲,用“放回去一个能争取十个”来给大家算账,得失一目了然,“大家也就心平气和,心里亮堂了。”(陈果吉:《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

这条铁的纪律,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三大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起义或争取过来的国民党官兵,比“十个”多了几万倍。中国革命走的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争境界,就是从“放回去一个能争取十个”这个“账”开始谋划的。

为了应对国民党的第四次“进剿”,1928年6月20日,毛泽东在宁冈古城召开红军连以上干部会议。当时做文书和收发工作的苏兰春回忆:“毛主席作报告。我坐在靠窗户底下作记录……我记得毛主席的报告主要是分析敌情……算了一下赣南的反动势力的账……我还记得毛主席算敌人的势力账时还说了湖南的鲁涤平、何键……算来算去是湖南的反动势力大,是敌强我弱,又算了江西的反动势力账不如湖南强。”(黄仲芳、罗庆宏:《井冈山斗争口述史》)这段文献资料多次提到算反动势力的账,显然是如实记录,证实毛泽东当时指挥作战的语言里,频繁出现口头禅“账”字(先算账,再打仗,也应是苏兰春记忆深刻的原因)。毛泽东没受过军事院校的科班教育,当时还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算算敌我兵力,看看能否打得过,是一个常识;而常识往往就是各行各业通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所以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分析敌情、拟定战斗方案的过程中,就不仅仅用口头禅表达了,还有毛泽东最初的应敌方法之一——用“算账”的方式知己知彼,指挥战斗。在敌强我弱的现实条件下,“赚钱就来,蚀本不干”,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总结的战略战术。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还曾把这一口头禅写进命令里。《毛泽东年谱》记载,1930年3月,毛泽东发布红四军司令部命令:“申令各部队官兵要爱惜公物,私购被服公家概不认账。”这个“账”远比“报销”通俗易懂,既体现了毛泽东语言的大众化,也是毛泽东口头禅的自然运用。

在有关毛泽东思想的学术研究文献中,很难看到毛泽东这一口头禅,这是由学术研究“不动声色”的风格决定的。口头禅属于行为细节,最能反映历史的现场感和真实情况,多出现在据实记录的回忆录或口述史里。在革命活动初期,毛泽东身边助理人员较少,所写的回忆录鲜见,或写回忆录的人并没有长期跟毛泽东生活在一起,或不太注意“账”这个专业术语,于是很少谈及毛泽东的口头禅并写进回忆史料。延安时期,围绕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逐渐增多,后来很多人也都写了回忆录,这些回忆录里就如实记下了毛泽东的口头禅。

1941年1月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毛泽东通过电报很快得知这个消息。据叶子龙回忆:“他看过电报,深思了片刻,然后把电报交给我,说:‘让大家都看看,要记住这笔账呢!”皖南事变,9000多名新四军将士遭到暗算,大部分壮烈牺牲,在当时情形下,毛泽东用“要记住这笔账”而不用“要记住这笔血债”来表述,说明在毛泽东的语言系统里,“账”是一个优先选取的词,跟“血债”一样可以表达出愤怒的情感,这就具备口头禅的“优先性”和“四通八达”的表述特征了。

据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一书记载,撤离延安时,毛泽东跟大家做思想工作也使用这一口头禅:“蒋介石打仗是为了争地盘,占领延安,他好开大会庆祝。我们就给他地盘。我们打仗是要俘虏他的兵员,缴获他的装备,消灭他的有生力量来壮大自己。这样,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等蒋介石算清了这笔账,后悔就晚了。”这里说的“账”是指战争较量的结果,也是一种得失,其实是很复杂的,但毛泽东用一个“账”字就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也体现出口头禅的巧妙作用。

轉战陕北途中,阎长林《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一书也记载毛泽东的口头禅:毛泽东跟村里的民兵队长、粮秣主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开会,了解情况,指导大家坚壁清野,详细问村里思想情况。当听说有些地主、富农分子蠢蠢欲动的时候,他就严肃地说:“这不是个小问题,那些地富分子有翻把思想,就等着这一天。要教育群众,提高警惕。还要警告地富分子,如果他们敢做坏事,将来群众会跟他们算账的。”这个“算账”是一种口气严厉的警告,也是一种斗争策略。尤其是用陕西方言“翻把”(笔者注:意为敌对的一方被打败以后,重占上风;或不承认说过的话,不认账)跟基层干部讲清问题的严肃性及其后果,大家一听就懂,相关防范措施布置下去,在人民群众中就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方言和口头禅的叠加运用,起到准确的传递作用,执行效果更好。

七大召开前后的文献中,有多处提及毛泽东的这一口头禅。比如毛泽东在评价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了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讲到遵义会议的贡献时说:“现在大家把这个账挂在我身上。我要声明一下,没有这些同志以及其他很多同志——反‘左倾路线的一切同志,包括犯过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的很重要的某些同志,没有他们的赞助,遵义会议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他在中共七大期间关于选举的讲话中还说:“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遵义会议文献》)

对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也有两处记录毛泽东的这一口头禅。毛泽东讲到历史问题决议草案时说:不算旧账这句话当然不是一个口号,总结经验也可以说是算账。不采用大会这个形式来算账,才能集中注意力于当前问题……《决议》把许多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我的错误缺点没有挂上,不是我没有而是没有挂,为了党的利益没有写上。

这些“账”显然是业绩账。但只有成績没有缺点,或是把好的账放在自己的名下,毛泽东是不完全赞成的;特别是遵义会议的贡献,更不能独揽在自己身上。由此看出毛泽东凡事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态度,尤其是涉及自己业绩时的理性和谦逊。

1948年5月来到西柏坡,毛泽东擦脸擦脚只有一块毛巾,李银桥劝他买条新毛巾,擦脸的和擦脚的分开。他想了想说:“不要分了,现在整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分开就不平等了,脚会有意见的。”

李银桥就劝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

毛泽东仍然摇头:“账不能那么算。我多用一条毛巾可能费不到哪里去,可是全军如果每人节约一条毛巾,省下来的钱我看就够打一次沙家店战役了。”这里的“账”既是一笔“从小见大”的经济账,也是一笔“从大算小”的战争账。战争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毛泽东十分清楚其中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节俭,就是对战争的有力支持。节俭也是毛泽东勤俭本质的表现,他到老都没有改变一个农民儿子的朴素形象。

共和国成立后的口头禅“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口头禅也多见于一些历史文献中,比如1953年8月的全国财经会议上,毛泽东做自我批评时说:“我说我也要负责任,各有各的账。”这里的“账”是指责任账。1953年8月的全国财经会议上,毛泽东自我批评:“我的错误在于:(1)抓得少,抓得迟……(2)统的死了,我也有份……(3)预算中16万亿是虚假数,我现在才知道……我也有急躁冒进。”经济建设对于刚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共产党人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如何让中国人民尽快“吃饱饭”,是毛泽东最大的心事之一,所以在经济建设领域就出现操之过急的情绪,毛泽东发现后,在大会上主动承担责任,并力图改正,这就是真实的毛泽东。

1960年8月,苏联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还讥讽说“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得知这一消息,对在场的人说:“不要怕,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还是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算的。”(陈登才、冯世平:《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故事》)那时中苏关系还没有彻底决裂,毛泽东就用口头禅把两国之间的交往关系表达清楚了。

这些散落在历史文献中的“账”,多是记录者如实记录下来的,也是毛泽东知识储备体系中的账簿知识的自然流露;如果记录者当时能刻意记录,相信这个口头禅还会留下更多。

毛泽东的这一口头禅肯定也受民俗语言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在恰当的时候说出“账”或“算账”来,但像毛泽东这么频繁地用“账”表达各种心情、认识或观点,显然具备口头禅的特征。这些散落在历史文献中的“账”就是证明。

“账”与毛泽东终生相随

口头禅作为一种行为表现,必有其背后原因;现有文献也证实,毛泽东的一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记账活动。1936年在延安,毛泽东曾亲口跟斯诺说:“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记账这门“家庭作业”——也是国学算术的民间实践活动,毛泽东从9岁上学开始,一直“修炼”到17岁离开韶山,这门“做中学、学中做”并长达8年的实践课程,无疑让毛泽东学到了账簿知识的精髓,并运用到他以后的革命活动中去。投身革命初期,在韶山发动农民群众时,“毛泽东还用算账的办法,说明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吮吸农民的血汗,装进了腰包,灌满了肥肠。”(《回忆毛主席》)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后,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又创造性地把账簿(伙食尾子账)建在连上,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配套措施,开始践行小钱大用的经济思想。延安时期,限于自然条件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生活极为困难,毛泽东更加注重精打细算的会计工作。吴吉清回忆:“一有机会,主席就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他常常同社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交谈,从中了解营业情况。并在每次临走之前,都要给我一些指示,帮助我们有计划地改进工作。特别是有一次,当我向主席汇报了有的服务员不安心工作时,主席就亲切地鼓励同志们说,经济工作是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搞好经济工作……谁也不能轻视一架算盘,一本流水账。要知道,现在国家和人民的钱,是经你们的手周转。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为了从战略层面管理中央的重要经费,1941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主持一次中央书记处会议时,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委任赖祖烈负责筹建和领导特别会计科的工作,中央的一些特别经费(比如第二条战线的活动经费)从此都由特别会计科管理。

毛泽东率领的人民军队,在经费严重短缺的常态下,用“小米加步枪”打下了一个新中国,除了坚定的政治信仰,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撑,那就是小钱大用的经济思想,而要做到小钱大用,就必须借助锱铢必较的账簿管理。

毛泽东还把账簿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管理。从延安开始,他就让炊事员记录生活账,管理自己每月3元的菜金;共和国成立后又设立家庭生活账和稿酬账,这两本账都记到他去世之后。

猜你喜欢
口头禅
误人的口头禅
口头禅暴露你性格(21)
妈妈的口头禅
口头禅泄露了你的秘密
口头禅泄露了你的秘密
爸爸的口头禅
妈妈的口头禅
负能量口头禅也有“正作用”
一家人的口头禅
口头禅也是一种心理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