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合 张思淼
今年的毕业季营销中,网易云音乐联手复旦大学开展了一次暖心送别活动。在复旦大学校内的光华大道上设置了整条路的“乐评路灯”,精选24条乐评投影到路面上。
然而,这次网易云的“路灯营销”除了朋友圈有零星曝光外,整个社交媒体上几乎没起什么波澜。这对于屡次凭“乐评营销”出圈的网易云音乐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
相较于之前的治愈感、力量感鲜明的“乐评营销”,这次网易云音乐的“乐评路灯”却没有收到预期反响,相关评论更多的是失望:
“营销越来越好的时候,我就越来越讨厌网易云,空有营销,版权音乐却完全跟不上,还是好好做音乐本身吧。”
“但凡你是个网易云老用户以及以前的关注者,都能看到这个品牌在老用户心里一直是恨铁不成钢的。”
“网易云作为音乐APP,曲库不全和版权问题一直是它的致命伤。”
这些评论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一次送别毕业生的“乐评营销”,怎么就让很多人扯到产品问题上来了呢?实际上,这正是本次营销不够成功的体现,正如网友所言:“乐评作为品牌资产以及特色,在这上面下功夫是对的,但是这个文案和创意的力度,我觉得差点意思。”
一是受众期待提高。“乐评营销”需要突破,否则用户就会把不满发泄到产品上。2017年杭州地铁的85条乐评广告,2018年北京地铁的“镜面长廊”,不但形式新颖,内容也优质动人。
二是“送别的主题,离别的文案”。乐评内容侧重于“告别”,与“毕业路上,前路有光”的送别主题相违和,也无法呼应一贯的品牌主张——“看见音乐的力量”。
三是“乐评”缺乏真情实感。正如网友所言:“毕业季是和离别等话题分不开,但是弄成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个人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显然,这次“乐评”作为取材于UGC的传播文案,欠点火候。
这次的“乐评路灯”之所以不如人意,主要是表现环节缺乏突破。
1.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若本次营销能巧妙植入音乐元素,通过投射二维码或灯柱上加装感应播放器等形式,让前来打卡的同學在路灯下能即时听到音乐,不但能调动现场情绪,还能与品牌深度关联。
2.互动才能让人燃起来。场景营销的关键是体验,良好的体验离不开“场景容器化”,换言之,就是受众能自由进入,随心互动,即兴表达。所以,配合本次“乐评路灯”,若能再设置一个用手机就能即时发送、即时呈现的留言区比如留言墙,让“送别”与“告别”闭环互动。这样不但有助于引发线下人际互动,还有助于实现线上UGC(用户原创内容),为后期制作花絮提供素材。
2019年,芝加哥公益广告片“最危险的街道”作为典型的场景营销案例,获得伦敦国际广告节金奖。案例中,利用法医使用激光追踪子弹踪迹的技术,开发了一个激光装置。每束激光代表一个受害者,当有人穿过这些激光时,对应的音频就会讲述他们的故事,同时受害者的详细信息将被投射到墙上。这种能够置身其中的互动体验,所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
显然,作为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网易云音乐,没有用好音乐元素和技术赋能。
场景营销本质上属于一体化创意传播,其核心:一是线下公关活动,制造传播素材;二是线上发布花絮,实现裂变式传播。
一体化创意传播的关键是全过程创意。可口可乐曾在迪拜设立了投入可乐瓶盖就可以打电话的电话亭,帮助当地外来务工人员联系家人。这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影响面,在当地肯定是有限的。但是当可口可乐借助戛纳广告节,让活动花絮惊艳亮相并拿下全场大奖时,活动花絮开始满世界刷屏,至此,整个传播才进入高潮。
这次“乐评路灯”属于典型的场景营销,既有线下体验环节,又有线上花絮传播环节。虽然落地缺乏突破,“乐评”也不够燃,但是若能做好全过程创意,或许还有出圈机会。
站在组织方的立场看,这可以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送别”。从活动构想、活动主题、乐评挑选,到设计效果图、制作道具,再到现场的安装调试,每个环节都可以有看点。站在学生的立场看,这是一场不舍的“告别”,现场打卡,朋友圈晒图,镜头前表白……若能用心抓取挖掘,其一举一动都可能有故事。
然而,网易云音乐发布的活动花絮,镜头平淡,情节无奇,节奏松散,看点不足。有此结果,缺的正是全过程创意。一体化创意传播中,花絮的二次传播才是真正的高潮,其他环节都是用来渲染氛围、做铺垫的。只有做好全过程创意,才有可能产出优质素材,实现“小成本,大排面”。
作者:来自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