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有没有试过在画展上看到一些难以辨认画种的作品?看似水墨又像油画作品,明明是丙烯颜料,又洒在宣纸或亚麻布上。其实,当代各种绘画彼此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泾渭分明,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就像全球化那样,是不可避免的。
王永成,一个热衷于探索的80后艺术家,直言自己的作品没有边界、没有叙事,纯粹是表达自己的情绪,要把文人画变成抽象的诗,让全世界都能看懂。
材料是没有边界的
王永成认为,绘画语言也就是画者想要表达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材料是用来表达的手段,可以不断进行探索,甚至没有边界可言。本科阶段学的是中国画,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到了研究生阶段,他毅然选择了国画的综合材料方向,除了没有使用油画颜料,丙烯、水彩、水粉等水溶性颜料他一直在探索,并尝试与不同材质结合,碰撞出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显然,综合了多种材料的作品,已经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具体的艺术门类,站在他的画前,不必再纠结、掂量这是当代水墨还是当代油画,因为这些已不再重要。
王永成坦言:“很多人总想用一个概念或者某一个画种来界定艺术家的作品,这其实是信息缺失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他们丧失了对绘画进行观看的本能,总是依赖于文字的介绍或他人的口述,而忽略了自己通过观看获得的内心感受。”
所以,当面对王永成这样以综合材料创作的作品,能从中有所感受、有所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越是民族的,越要“普世化”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王永成一直在反思这句话,他觉得越是民族的,也越要进行“普世化”的诠释,才能真正成为大众乐于接受的世界艺术。
王永成说自己一直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滋养,他的创作更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长期研习中国画与传统文化,尤其苏轼、元四家、赵孟頫、徐渭这些大家的文人画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内心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位文人画家,一些作品里常会看到枯藤、老树、山石这些物象,狂放的笔触也带着书法的痕迹,这些都是留在潜意识里的图像在发生作用。
除了文人画,王永成也受到西方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他说这是身为中国艺术家无法回避的。早在近代,如徐悲鸿对西方古典主义的借鉴;林风眠受野兽派的影响;当代新工笔对超写实主义的回应等,正是一代代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的借鉴在不断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而王永成一边研究宋画,一边以国际视野借鉴当代艺术,他欣赏的西方大师很多,如安妮斯·卡普尔、基弗、杜马斯等,他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永成的创作。
“我觉得自己作品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人们首先能看出来这是具有中国特色、来自东方的作品,但同时又具有‘普世性与当代语言,无论哪个民族、国家的人都能看得懂。”
对于东与西、古与今的艺术融合,王永成也有着深刻的认知:“我们研究传统,求的是深度;向西方学习,是在广度上进行探索,而深度与广度的叠加,才是当下构建出来的新的艺术高度。我们不能再尾随西方,靠拿来主义构建我们的高度,而是要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构建出我们当今时代的艺术创新。”
画画不是讲故事,而是活在自己世界里
王永成主张自己的创作“一直在消除叙事性,进而呈现自己的情感、情绪”。简单来说,就是不描绘宏大的题材或具象的内容,在他看来,抽象的画面更具有“开放性”,观看者能看到什么,全凭自己想象。
虽然外表是一名山东大汉,但王永成的内心是细腻而敏感的,他要把内在的情绪、情感通过绘画的方式宣泄出来,作画的过程让他保持着难以言说的兴奋感。比如,最近一段时期他感受到自己对童年的深深怀恋,“我对童年的回忆和念念不忘的恐怕永远都是那一片布满了灰白色石头的小山坡,稀疏的山楂林,长长的石头堰,破旧的大水渠,倒塌的寺庙,枯死的老树等等这一切,都充满了孩提时各种天马行空的幻想”。
创作时,王永成完全陶醉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也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他描绘的世界,既像诗也像梦,自己就是万事万物的主宰。
探索,是过程也是常态
不断尝试与探索,是王永成一直在做的。他清楚记得自己在四川美院本科阶段的时候曾痴迷于中国传统绘画,拥有非常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但有一位老师也曾对他说:“你还年轻,可以多一些新的尝试。”正是这句话,让王永成坐在川美的校园里,思考了整个通宵,最终,在研究生阶段放弃了工笔方向,转向了综合材料,也由此开启了自己漫长的探索。
很多人会困惑于他作品样貌的多变,至今没有十分固定的风格和图式。但他说这只是自己探索的过程。“很多国际大师在尚未找到自己方向前,也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所以,过去多年时间里,我的作品也一直是多变的,也让不少人纠结于此,其实我想说,这种‘多变只是我一个探索的阶段。”
如今,王永成在湖南岳阳工作、生活,小城市安逸、慢节奏的环境让他在这里能安心创作,只有参加展览、交流才会到大城市去,未来也没有到大城市生活的打算。他坦言小城市能让他远离一些浮躁的氛围,更能专注于自己的创作。
他说:“当有些人因为原地踏步而感到焦虑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我已经在享受这几年勇于尝试带来的福利了,10多年仿佛一瞬之间。同一主题是可以继续深挖下去的,不停地诠释和探求同一主题是不错的创作方式,但我不属于这一类艺术家,我选择了用尽我全部的力气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近期王永成刚做完一场“苹果与诗”的个展,回顾了他从2015年到2021年这一段时期的创作。而王永成也酝酿了今后详细的创作计划,他说自己的创作将形成完整、清晰的脉络。一条是自己在南方生活多年,对故乡的那份情结一直存在,他想在作品里呈现自己对故乡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另一条脉络则是反映自己当下的生活感受,比如阅读传统经典《红楼梦》、《楚辞》、宋代的平话小说等,将阅读的感受与思考通过创作呈现出来,过去与当下的生活成为两条线索交织在他的情感世界里。
最让王永成欣喜的是,自己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向,只是探索仍将持续,正如楚辞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许是最契合王永成在当下的写照吧。
王永成
1984年生于山东莱芜;
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岳阳市书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漂移社會员
现工作、生活于湖南岳阳
作品收藏:
澳门艺术博物馆、岭南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岳阳市美术馆等
(编辑/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