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2021-10-20 07:06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郑健龙
中国公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路况路面公路

文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郑健龙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万多公里高速公路、近20万公里普通公路需进行大中修,每年养护大中修产生的废弃料近2亿吨,且大多数养护工程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降低了公路通行效率。因而,研究公路养护技术、掌握公路养护前沿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趋势一 在役道路性能检测与养护维修新技术开发是永恒的主题

在役道路性能检测

挑战:尽管在役道路实现了路面性能的不停车检测,但检测时行车速度慢,存在安全隐患,被正常行驶车辆撞击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检测到的路表信息反演道路材料与结构性能参数时,存在不唯一性和不准确性;路基病害具有隐蔽性,非接触式无损检测难以穿透路面后准确感知路基的特征信息;路基使用性能对含水率与密度的变化极为敏感,而现有检测手段无法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且难以实时感知在役道路的使用性能,不能获得全寿命周期的完整信息。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519.81万公里,养护里程约514.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96%,但年均养护总投资仅3000亿元左右。

技术对策:开发路面性能高速检测技术与装备;改善传统的检测手段与装备,提高检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在役道路性能实时感知技术,推广应用到路面信息感知、传输、解译等环节;改进路基病害检测技术,研发非接触式感知技术、方法与装备,使检测数据更精、更准;研发非接触式路侧信息感知技术,以达到全天候实时感知,同时服务自动驾驶的目标。

道路养护维修

挑战:道路养护施工极易造成交通拥堵,降低路网通行能力;我国北方冬季、南方雨季时间长,导致道路损坏无法及时修复,病害向深层次扩展;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护材料、技术以及经济有效的路基病害修复手段。

技术对策:开发适用于特殊气候环境的路面养护材料与技术;开发无污染的融冰化雪材料与技术、汽车尾气降解涂料;开发适用于不同需要的预养护材料、技术与装备;开发快速养护的材料、技术与装备;开发新型路基、边坡病害修复与加固技术、沥青路面装配式修补技术等。

趋势二 公路长期性能观测与研究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公路长期性能观测与研究是全面掌握公路基础设施性能演变科学规律,指导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管理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养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和全面提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施工水平及使用寿命的科学依据,也是全面提高路网运输效能,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养护管理智能化与养护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发展公路养护技术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消耗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国外研究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将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性能观测、数据分析作为一项长期实施的国家战略。早在1984年,美国就在其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中启动了有关路面长期性能(LTPP)的研究。研究范围覆盖整个北美地区,域外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与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还支撑了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长期安全健康运行,主导了国际相关领域标准规范的制定与发展。

为确保路面长期性能研究顺利开展,美国建立了完备的道路长期性能观测网,观测站点达到了2581个(截至2019年12月),主要采集道路基本信息、气象交通量、路面荷载、路况数据等,数据库由美国联邦公路局下设的路面长期性能工作组统一管理。目前,数据库的用户量达到1000多家(包括科研、设计、施工单位等),数据的年均下载量约400~500太字节(TB)。

国内研究现状

就地热再生作业现场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曾两次立项开展路面长期性能观测研究。目前,全国共建设59个(不完全统计)路面长期性能野外观测站点,分布于16个省份。此外,还在青藏高原设置了300余个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监测断面。总体来看,我国的道路长期性能观测网密度低,观测持续度不足,与开展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要求相差甚远。

针对上述问题,交通运输部和科技部目前正在规划组建公路长期性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站拟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足尺试验场为主体,拟在现有野外观测站点的基础上,再建8个野外观测站点,届时野外观测站点将覆盖我国各个主要地质、气候区划,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收集气候环境、交通荷载、路面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响应及服役状态等信息,为从业人员研究公路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演化规律及衰变机理,长寿命路面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路面结构与材料长期性能试验的新方法与新设备,打造多维度、多源数据资料的共享平台提供重要支撑。

趋势三 绿色养护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

绿色养护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性能检测装备,人工检测基本上实现了多指标集成自动化检测(多功能检测车)。

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我国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量的9%,而且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综合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期间的能源消耗量以及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目前我国交通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在20%以上。由此可见,在“双碳”背景下,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降低能源消耗的要求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工程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巨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时难以恢复的破坏,且养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还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而绿色养护技术的核心是减少资源消耗,并实现废弃料的资源化再生利用。

提高材料利用率的要求 当前,我国道路材料再生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沥青路面铣刨料级配破坏严重,铣刨前的加热造成了沥青的二次老化;再生利用技术十分粗放,新料与旧料直接掺拌使用,导致再生混合料的品质不高;养护施工中,通常将废弃料降级使用,再生混合料的使用效率低。可见,绿色养护技术研究已成为大势所趋。

发展绿色养护的技术对策

开发新型沥青路面铣刨设备 以废弃料中矿料的资源化为目标,转变铣刨设备的设计思路;改善加热技术,确保拟铣刨层的沥青混合料充分软化又不至于老化;优化铣刨工艺,改铣刨为铲扒,提高废弃料级配的完整性,特别是粗集料的完整性;发展厂拌再生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路面维修质量。

开发沥青路面铣刨油石分离技术 当前,砂石资源越来越宝贵,可通过开发新型油石分离技术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利用油石分离技术能够使铣刨料中的集料实现资源化,还能确保新制备沥青混合料的品质。此外,分离出来的废沥青不再作为沥青结合料,可用于开发新的资源化用途,建议施工单位分地区建立废弃料资源化工厂,统一回收、统一加工,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在价值。

趋势四 道路养护维修的智慧管理是数字经济的时代特色

现阶段,我国道路养护维修智慧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养护部门开展路况定期检测的目的性不强,对检测数据的挖掘与利用不充分,且建设期、养护维修与大中修期、运营期的路况数据互设信息壁垒,定期检测与道路巡检数据由政府监管部门、业主单位、检测单位等分别存储,难以对路况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二次开发。二是养护维修决策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不高,具体表现为养护维修决策部门掌握的路况信息不全,导致养护维修处治不及时;由于路况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且存在信息孤岛效应,养护部门无法构建科学、合理的道路性能预测模型与养护维修决策模型等。对此,可采取以下技术对策:

开发公路建设、运营与养护管理一体化的区块链技术

旨在实现公路全寿命周期建设、运营与养护管理信息融合的一体化。要求业主单位分别建立下辖各路段的历史数据库,借助共识机制、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在政府监管部门、业主和各承包商之间构建联盟链,以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避免数据造假,同时支持业主通过数据上链,对原材料生产、现场施工、验收检测等进行有效监管。

开发搭载于“区块链+养护管理平台”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分布式存储全寿命周期的路况数据、实时进行指定路段的路况评价、根据路况演变历史预测道路性能和结构性能、进行网级和项目级养护决策和养护投资预算、实现养护施工采购与实施过程监督(含招投标和施工过程监督)等功能。

猜你喜欢
路况路面公路
高速公路路况信息系统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用艺术修补路面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高速公路实时路况分析系统方案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