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还是并驾齐驱?
——新冠疫情下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2021-10-20 05:03汪传雷牛传琼简慧玲李从春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韧性柔性弹性

汪传雷,牛传琼,简慧玲, 李从春

(1.安徽大学 a.商学院;b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2.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肥 230601)

一、引言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形成的网络结构,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供应链系统面临的风险是多重的。新冠疫情突发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部分供应链及其上下游企业甚至破产倒闭,进一步结果是全球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甚至威胁社会运转。同时,新冠疫情突发也折射出当前供应链系统存在柔性(Flexibility)有余而弹性(Resilience)和韧性(Tenacity)不足的短板问题。21世纪各类全球性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9年猪瘟疫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无疑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健性提出更高要求。而柔性是供应链系统对于突发风险的响应能力,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需求,供应链弹性和韧性则更强调恢复和预防能力。本研究认为稳固的供应链系统只具备柔性,“单枪匹马”无法抵御供应链风险,只有柔性-弹性-韧性(以下称“FRT-SC”)“并驾齐驱”,才能有效抵御当前乃至今后 “黑天鹅”和“灰犀牛”等事件突发带来的风险。

二、FRT-SC相关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柔性相关研究

供应链柔性由制造柔性演变而来,柔性制造单元以及柔性制造系统是柔性概念在企业中的最早应用。在21世纪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柔性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柔性代表的正是企业在不可预见的市场机会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的响应能力,一个企业具有柔性和拥有更多的战略选择就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动态的环境,获得竞争优势。

国外学者Vickery S N、 Calantone R、 Dröge C[1]将供应链柔性定义为是对组织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多功能反应,并且将供应链柔性分为产品、产量、分销和响应四个方面的柔性;Gunasekaran A、 P C Tirtiroglu E[2]认为供应链柔性是通过柔性制造系统、成组技术、信息技术等发现合适的产品或者服务以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Duclos L、 V R Lummus R[3]将供应链柔性分成运作系统、市场、物流、供应、组织以及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的柔性,且认为供应链上下游的所有伙伴均必须具备柔性;Sánchez A M, Pérez M P[4]通过研究供应链柔性、供应链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供应链柔性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并且不同维度的供应链柔性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供应链柔性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士华[5],从两个角度定义供应链柔性:一是代表需求方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测;二是供给方对自身所能承受的需求波动的估计。张云波[6]认为供应链柔性是供应链整体系统所固有的一种竞争力属性。吴冰和刘仲英[7]认为应该从价值增值角度考察供应链柔性,认为供应链柔性是通过协同、有效的管理,以尽可能低的经济成本快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张以彬和陈洁[8]也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构建包括产品开发、供应、运营、物流和市场六方面的供应链柔性。王璐和李朋林[9]认为可以从时间角度考虑供应链柔性,短期柔性是调整现有资源适应变化的能力,长期柔性则是企业利用新资源、新方法、新产品并将三者整合到现有供应链系统的一种能力。

梳理已有研究可见供应链柔性定义的核心要素包括“不确定性”和“能力”,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供应链面临变化的市场、波动的需求等不确定的情境,并且在不确定的情境发生时,做出响应的能力;第二,供应链柔性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包括上下游各方企业、商家在不确定情境发生时做出的反应,而非某个节点或者某个环节做出的反应。据此,我们可以将供应链柔性理解为供应链系统在面临不确定的环境时能够快速响应的能力。而柔性“单枪匹马”使得供应链系统处于被动状态,只能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供应链系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二)供应链弹性相关研究

供应链弹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物理学,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性质,后来逐步延伸到工程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中广泛使用。国外学者Mallak[10]认为供应链最重要的能力是适应能力,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面临突发情境时采取迅速措施以最小化负面影响,减轻伤害,而Coutu[11]强调供应链弹性是一种恢复能力,Verona G, Ravasi D[12]也认为供应链弹性包括恢复能力和持续重建与创新能力。多数学者支持供应链弹性是恢复能力的观点,Sheffi[13]认为供应链弹性是供应链系统受到发生概率低、冲击力强的事件冲击,导致供应链系统中断后,供应链绩效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能力和速度;Christopher[14]将供应链弹性定义为供应链系统中断后恢复到原始水平甚至超越原有水平的能力;Hohenstein N O, Feisel E, Hartmann E[15]等则认为供应链弹性应该包括准备、反应、恢复、成长四种属性。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弹性理解也分为两个方面,有学者对供应链柔性、鲁棒性以及弹性三者比较分析,得出供应链弹性是供应链系统在受到冲击后,迅速采取措施以使供应链绩效恢复正常水平的一种能力。刘浩华[16]将供应链弹性定义为供应链系统发生中断后,供应链绩效恢复到原始状态或超越原始状态的能力和速度;但是,易海燕和叶怀珍[17]认为供应链弹性是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赵林度,王新平[18]也将供应链弹性理解为是供应链面对冲击时所具有的自适应能力和自修复能力。

梳理已有学者对供应链弹性的研究发现,供应链弹性主要强调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是一种相对于柔性供应链的事中管理,供应链弹性则更倾向于事后管理。关于供应链弹性的特点,第一,供应链弹性是在供应链系统受到冲击后,对这种冲击所造成的的损伤进行修复,并尽量使供应链系统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能力;第二,供应链弹性是在柔性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具有柔性的特点,即是面向供应链系统的,故供应链系统受到冲击后,某个节点或者环节的恢复,并不能代表供应链整体系统的恢复水平。而只具备事中和事后管理的供应链系统,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在风险发生时和发生后有所作为,不能主动地去应对风险。

(三)供应链韧性相关研究

新冠疫情突发,导致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困难重重。如美国苹果公司因中国生产的芯片供应受阻,销售目标无法实现;又如韩国现代汽车和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因零件供应中断,导致部分在中国地区之外的工厂和生产线停产等等。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供应链韧性开始成为企业家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对于韧性的内涵目前存在两种理解,一种狭义的理解,即出于被动性的视角,关注于组织在受到扰动后如何应对、调整且恢复的能力;另一种广义的理解,即从主动性的视角出发,提出韧性既反映组织具有主动预防与抵抗扰动或不利事件的能力,同时又反映组织具有应对扰动或不利事件发生,并在其发生后进行恢复的能力。

目前,韧性在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均已得到一定的关注且供应链管理实践领域的关注更广泛,这是因为供应链中断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韧性是企业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核心能力。供应链领域关于韧性的研究从企业层面出发,即关注各成员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整体的韧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应链韧性的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是从网络的视角对供应链进行分析,如Ambulkar、Blackhurst和Grawe[19]提出通过提升企业的供应链中断导向,即提升企业对于供应链中断的意识,来构建供应链的韧性能力;Chowdhury 和 Quaddus[20]提出供应链韧性受供应链导向、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等四方面因素的驱动作用;Jüttner和Maklan[21]指出供应链韧性的作用在于降低供应链的脆弱性;Kim、Chen Y S, Linderman[22]指出供应链网络中实体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将会导致供应链韧性呈现不同水平。

本研究采用广义概念的韧性,即“韧性”是指系统在不改变自身状态的前提下,应对冲击和扰动的能力。韧性供应链能够在灾难发生时,运用事先做的预案,或者采用临时应急措施维持供应链的运转[23]。预防是供应链韧性最主要的特点,即在不确定的风险发生前,供应链系统对其进行预测并制定预防措施进行应对,以减少不确定的风险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的损害,从而保证供应链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转。因此,韧性供应链强调主动预防能力,是在风险发生前对供应链系统进行的事前管理,其作用是柔性供应链和弹性供应链无法替代的,当供应链整体系统合理重构柔性-弹性-韧性“三驾马车”体系时,供应链系统便能形成稳固的风险应对体系,有效应对供应链风险。

三、FRT-SC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一)F-SC指标体系

供应链是一个网络组织,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节点连接核心企业,核心企业通过链条控制信息、物流、资金等,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采购、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生产,最后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网络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产品或服务传递给客户从而创造价值。供应链系统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各个环节均可能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供应链柔性、供应链弹性以及供应链韧性都是为了解决供应链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而产生的。供应链柔性是最先被提出的,其内涵复杂且多维,包括:物流,在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时以低成本快速发送和接受产品的能力;信息系统,使供应链信息系统持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的能力;组织,满足需求而整合或拆分供应链整体的能力;关系,建立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发展新产品的能力;重配置,通过重新配置或重新设计供应链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健壮性,现有供应链能应付的市场变化的范围[24]。柔性是指供应链系统在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和竞争中发展的能力,它的能力指数既涵盖运作流程中的协调与决策问题,也包括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技术问题。供应链柔性是指供应链对于不同情境下顾客需求的响应能力,主要包括(1)生产柔性,即供应链的上游供货商,通过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多方参与者的有效协作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2)产量柔性,按照消费者需求调整供应链上游供货商的生产数量或工作负载的能力;(3)产品柔性,供应链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定制化产品的能力;(4)分销柔性,供应链下游供货商提供广泛且密集的产品销售渠道或者销售网络的能力;(5)新产品柔性,指能够研发销售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的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供应链柔性的目标是快速对变化的市场需求或者突发事件进行响应,调整企业战略以应对这种变化或者风险,从而在尽可能降低变化或风险增加的运转成本的同时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水平。

根据对供应链柔性的内涵和维度划分的梳理,参考已有学者马士华[5]、Sánchez A M,Pérez M P[25]、Fantazy K A, Kumar V, Kumar U[26]和王铁男、陈涛、贾榕霞[27]等关于供应链柔性测量的指标体系,提出如下测量题项,如表1所示。

表1 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地区FDI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对比

(二)R-SC指标体系

图1 F-SC(柔性)模型

突发事件频繁出现,导致供应链受到冲击后的运行出现诸多问题,引发学者们对供应链弹性的关注。供应链弹性强调供应链应该建立弹性机制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冲击。关于供应链弹性的内涵,也是丰富的和多维的,具体涉及若干方面:阻力,系统偏离所受的外力;振幅,系统被干扰之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变形区域;敏捷性,系统被干扰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方式和速度,系统在不同情境下实现高效和稳健模式之间无缝切换,灵活应对不同情境;稳定性,系统被干扰后能够抵御短期冲击,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稳定状态与初始状态;滞后性,系统被干扰发生偏离后多长时间能恢复原状态[24]。

供应链弹性源自于物理学弹性的概念,强调的是物体受到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关于供应链弹性的构念,Vickery S N, Calantone R, Dröge C提出五种供应链弹性构念,分别是产品弹性或客制化、产量弹性、新产品上市弹性、通路弹性、回应目标市场。本研究结合已有学者Fawcett S E ,R Colantone,S R Smith[28],何丽红[24],谭颖[29]等对于供应链弹性的构念划分,将生产调节、定制化以及危机意识作为衡量供应链弹性的主要维度。生产调节,是针对外部需求的变动对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进行调整的能力,或增加冗余或减少冗余以满足市场需求;定制化,是针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的性能、规格、大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能力;危机意识是指有意识的对于难以预期的、突然发生的事件或状况进行处理的能力。

基于对供应链弹性构念维度的划分以及前述对供应链弹性内涵的分析,本研究在参考已有学者Christopher M、 Lee H[30]、Lee H L[31]、Bradley Hull[32]以及朱新球、程国平[33]和谭颖[29]等对供应链弹性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供应链弹性的测量题项,如表2所示。

表2 R-SC(弹性)测量指标

(三)T-SC指标体系

图2 R-SC(弹性)模型

新冠疫情的突发、蔓延、肆虐,给全球供应链已经带来且可能持续严重的影响,供应链中断,节点断裂,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受到重挫。鉴于一系列的不可抗因素,学者们开始关注供应链韧性的研究。关于供应链韧性的内涵,现有研究没有一个相对公认的定义。本研究定义供应链韧性是指供应链系统在不改变自身状态的前提下,应对冲击和扰动的能力,并且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运用丰富的数据预测分析,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维持供应链的稳定运转。供应链韧性强调的是可预见性,韧性的供应链是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技术手段赋能的多层次网状供应链,通过引入风险平衡机制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从而在突发事件中获取竞争优势。

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本研究认为供应链韧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强固,对现有供应链系统的把握以及掌控能力;预见,预测长期供应冲击,提前做好规划;合作伙伴,必须选择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取得成功,合作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境;信息共享,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相关信息,削减不确定冲击带来的危害;抗风险,抵御供应链内外部所面临风险的能力。

目前关于供应链韧性的测量指标尚不多见。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参考Ambulkar S、 Blackhurst J、 Grawe S[34]、Chowdhury M M H、 Quaddus M[35]、Brusset X、 Teller C[36]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供应链韧性的测量指标和题项,如表3所示。

表3 T-SC(韧性)测量指标

供应链具备柔性、弹性、韧性能力均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供应链风险,维持供应链的正常、稳定持续运转,考虑的是供应链系统。不同的是,供应链柔性强调的是响应能力,即快速的对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供应链企业所采取的行动;供应链弹性强调的是恢复能力,即受到冲击后恢复到原有正常水平的能力,强调的时间节点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而供应链韧性体现的是预防能力,即主动利用大数据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能力,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采取措施。

图3 T-SC(韧性)模型

四、FRT-SC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简化,构建模型的目的是探索出类似的动态机制或提取共同的发展模式特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面向供应链系统目前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柔性-弹性-韧性三层次供应链模型,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现自身问题提供落脚点,明确分析问题衡量指标,进而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针对自身情况,合理均衡柔性-弹性-韧性三者比重,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稳健发展的长久之计。

供应链具备柔性、弹性、韧性能力均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供应链风险,维持供应链的正常、稳定持续运转,考虑的是供应链系统。不同的是,供应链柔性强调的是响应能力,即快速的对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供应链企业所采取的行动;供应链弹性强调的是恢复能力,即受到冲击后恢复到原有正常水平的能力,强调的时间节点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而供应链韧性体现的是预防能力,即主动利用大数据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能力,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采取措施。

图4 FRT-SC供应链模型

鉴于日益复杂、动荡和不可预测的大环境,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已成为企业经营所处的新常态,自然灾害、政局变动、技术突破等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势必会以更高的频率和强度出现,扰乱现实供应链系统。柔性-弹性-韧性好比地震时震中-震后-震前的关系,在以往经济条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往往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才想着逃跑,逃跑的时候便会遭遇不测,更别提灾后重建和恢复问题;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借助国家和个人的力量,在震后能够及时实施灾后恢复工作,乃至改善、超越原有水平;而工业4.0时代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经能够通过预警系统提前预知到地震的到来,从而能够更大程度的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类似地,供应链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应该从只注重单一的柔性能力,逐步过渡、完善柔性-弹性-韧性三层次能力体系,补齐供应链系统目前柔性有余而弹性、韧性不足等短板,化解防范重大风险问题,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基于对供应链柔性、弹性和韧性的深入分析,进而构建柔性-弹性-韧性三层次供应链模型,从理论角度阐释柔性-弹性-韧性三层次模型对应对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供应链企业明确如何弱化“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引起的牛鞭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启发。而关于柔性-弹性-韧性三层次供应链模型如何防范化解风险问题以及三层次供应链模型之间的作用机制如何,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韧性柔性弹性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