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肠道植管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21-10-20 07:35郑振刘先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郑振 刘先秒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 肇庆526000)

炎症性肠病是病因尚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其中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并伴有肠外表现以及全身症状[1]。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2]。中医学中,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风、泄泻、痢疾”范畴,病机是感受外邪,热重于湿,热毒之邪猖獗,深陷入血,血热妄行,灼伤脉络或肉腐成脓而成此病[3]。溃疡性结肠炎可分型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阻证,久病不愈出现脾肾阳虚证、瘀阻肠络证、寒热错杂证。临床上普遍采用局部用药进行治疗[4],传统灌肠方法存在多种弊端,引起患者不适,耐受度降低等。经内镜肠道植管术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可长期保留,可代替传统灌肠法,将灌肠药物送入肠道深部,并通过肠道蠕动使药物送达肠道病变部位。本研究对经内镜肠道植管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探讨,为患者寻求更舒适、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6 月~2020 年9 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 例)、对照组(30 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 例;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3.32±1.45)岁;病程 0.5~8.5 年,平均病程(3.42±1.21)年。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1~61 岁,平均年龄(43.88±1.62)岁;病程 0.5~8.0 年,平均病程(3.35±1.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组标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 年·北京)》[5]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6]中大肠湿热证诊断标准。主症: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次症:肛门灼热;身热不扬;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1 或2 项,参考舌脉象和理化检查。以大肠湿热证为主证,兼有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气虚血瘀者亦符合标准。纳入标准:近1 个月无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无合并肿瘤、肠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无血液系统疾病;无沟通障碍;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孕期及哺乳期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灌肠不耐受患者。剔除标准:研究资料缺失患者;研究途中退出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 H19980148)治疗,4 片 /次,4 次 /d。试验组采用中药经内镜肠道植管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中药传统灌肠法。中药灌肠方组方:芍药30 g、当归 15 g、黄连 15 g、槟榔 6 g、木香 6 g、大黄 9 g、黄芩15 g、肉桂5 g、炙甘草6 g,脾胃虚弱者加黄芪、白术补气,下痢赤多白少或纯血痢者加牡丹皮、地榆凉血止血,伤及阴血者加阿胶滋阴养血止血。将药物混合后磨成粉,加入30~40℃的温开水,充分混匀后进行保留灌肠,灌肠温度为37~39℃,每次200 ml,滴入速度为40~60 滴/min。1 次/d,两组疗程均为1 周,并随访4 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完全缓解为临床症状消失,经内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改善,经内镜检查显示肠黏膜炎症减轻或假息肉;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治疗前及治疗1 周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 水平,指标越高,提示炎症越严重。(3)采用改良Mayo 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包括排便次数(0~3分)、便血情况(0~3 分)、内镜发现(0~3 分)、医师整体评价(0~3 分),总评分为 0~12 分,评分≤2 分且无单项评分>1 分为临床缓解;3~5 分为轻度活动;6~10 分为中度活动;11~12 分为重度活动。改善率=(临床缓解例数+轻度活动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等级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水平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水平比较(mg/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水平比较(mg/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30 30 tP 23.23±5.34 23.76±5.51 0.378>0.05 10.86±3.87 14.76±2.34 4.723<0.01

2.3 两组患者改良Mayo 评分比较 试验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改良Mayo 评分比较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及手段有限,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逐渐成为研究重点[7]。中药灌肠作为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治疗手段,因其疗效好,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联合内镜肠道植管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业界公认,能更高效地利用灌肠液,提高患者舒适度。

中医学认为,湿热蕴结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证型,本病主要病机在于脾虚日久,气虚不摄[8~9]。因此中医治疗本病多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基本原则。本研究所用中药灌肠方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大黄、黄芩、肉桂、炙甘草组成。方中芍药具有清脏腑热、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重用芍药以柔肝理脾,缓急止痛;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当归和血行血;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大黄苦寒沉降,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合当归活血行气,并有通腑之效,使湿热从大便而去;肉桂可制约黄芩、黄连苦寒之性,防呕逆拒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化湿止泻、和营止痛、养血止血之功效。采用中药灌肠方法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药力直达病所,结合内镜肠道植管则可以避免传统灌肠方法的多种弊端,如因反复操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肠道穿孔,并且突破了灌肠液覆盖的病所局限,将药物直接送至结肠近端,升结肠、横结肠等处。

郭逢源[10]研究发现,使用加味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美沙拉嗪组患者(P<0.05),提示与加味芍药汤中芍药苷的广泛抗炎作用相关。本研究中试验组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采用本中药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传统中药灌肠方法,药液刚好灌注在直肠,加上流速过快,会导致药液无法完全注入结肠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影响疗效。本研究中内镜肠道植管中药灌肠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改善率均优于传统中药灌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内镜肠道植管中药灌肠法可以更有利于药液作用于结肠近端,使药液充分发挥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方以芍药汤为主方,对比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经内镜肠道植管灌肠具有使中药覆盖肠道面积广、停留时间长,患者舒适度高、安全性高等优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