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双向推动下,我国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逐渐向着系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课内教学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由教育改革而提出的新要求,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开发教育资源的目光投向课本之外。小学语文是综合性、社会性和人文性都非常突出的课程,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常识和社会情怀的积累与形成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向来是最需要进行课外资源补充的科目。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课程化为主题撰写本文,以求为诸位同仁的工作优化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知识成果和文化理念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而不断形成、产生。作为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小学语文的客观知识容量自然也在这一大背景的作用下而飞速扩充,非常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补充和指导。然而在现实教学当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常常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只是作为一项对课内教学行为的零散补充,并未以课程化的形式存在于教学体系当中,这就难免会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综合效力发挥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理应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课外阅读的课程化改良,以期能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以课内篇目为蓝本,构建同质课外阅读教学课程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纠正一个认识误区:教材中的课文并非考试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一个体现某些写作方法、表达技法和情感内涵的载体,这在本质上和与之具有一定类似性的课外篇目并无不同,只不过前者在这些元素的体现上更具代表性或艺术性而已。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完成对一篇课文的讲解后,趁着学生学习的“余热”尚未散尽,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结构特点和情感特点选择一至两篇较为相似的课外篇目作为二次教学载体,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凭借与课文讲解相似的环节和手法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通过这种模式,小学生可以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做一次深度复习,并为自己初步形成的阅读解析思路和方法准备一个良好的检验、应用平台,同时也能很好地拓展课外阅读基础,这些对于完善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素养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青山不老》这一课后,教师应抓住课文的阅读教学重点,即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技法以及对甘于奉献之“小人物”的赞美情怀。凭借这一认识,教师可选择同样具备上述两点要素体现的同类文章作为课外教学篇目,如《錾磨师傅》和《种树老人》等,再次带领学生品味外貌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和经历方面的独特功效,并从更深层次上品读这些默默奉献的人所具有的偉大精神。
2. 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创设多元性表达的阅读体系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指导的理解已经出现了偏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唯考试论”思想,即过分重视对考试“常考”类型文章的集中讲解,而忽视了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同步讲解。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丰富趣味。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课内单元的教学主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完成一个单元的课文讲解后,根据本单元的情感主题选择一些符合学生理解能力而又具有独特表达特点和体裁的篇目,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同一主题情怀的多样抒发模式,并使学生对多种体裁文章的表达优势和结构特点形成更鲜明的认知,进而在深化了单元教学成果的同时也达成了扩建学生多元性表达阅读体系的理想目标。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课文后,由于本篇课文为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所以教师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选择一些同样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歌颂但却在文体上别具一格的优秀篇目,带领学生进行侧重于体裁认知的课外阅读讲解,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舒婷的《呵,母亲》等现代诗歌,胡适的《我的母亲》和吴冠中的《父爱之舟》等散文,等等。
3.利用多元艺术表达形式,激发学生更强的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行为,在广义上来说,凡是对外界文化信息进行主动摄入的过程都可被称之为是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要考虑到小学生对多元文化形式的强烈接触诉求,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文章篇目的引入与讲解外,还可大胆结合这些篇目的内容、主题和风格,将一些文学之外的艺术形式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调动多维感官资源进行多渠道的知识获取、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帮助学生以更加立体、生动的方式感知课外篇目的内容和主题,同时还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存在于文章之外的文学知识,使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成果得到破壁性优化。
例如在教授完《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根据鲁迅作品改编而成的且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电影或电影选段来让学生观看,如《阿Q正传》和《孔乙己》等;而对于《军神》《为人民服务》等课文的关联性课外阅读,教师则可和学生们一起听一听歌词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歌曲,如《九·一八》和《黄河大合唱》等。在完成这些环节后,教师可视情况组织学生谈一谈观后感和听后感,并将这些感想付诸笔端,再次引导学生将感官体会落实到文字层面。
结束语:
语文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盛开着的每一朵仙葩都值得人们去品嗅。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指导工作落实为完整的课程,以系统性、策略性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让更多的文学养分去滋养孩子们的心田,也让学生能够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领略文学的价值与魅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综合素质成长铺就一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张贺明,肖玉梁.核心素养视域下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的优化方向和策略[J].中国中小学教育,2018(18)
[2] 马镇国,邓永攀.浅谈如何在小学阅读指导课程中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文学阅读素养[J].知识窗,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