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持续深化,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各门学科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其中,从高中历史学科的视域上看,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研究意识[1]。有鉴于此,本文将首先探析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进而探讨应如何有效地将这一模式落实到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应用探究
所谓研究性学习,从字面上解析,就是通过研究的模式开展学习活动,使研究活动与学习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知识的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之中,同时能够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研究性學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洞悉各种缘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辨别史料、分析问题,进而显著提升其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一、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高效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快速提升高中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与历史学科素养,高中历史学科教师需要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巧妙地引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课堂中,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最终优化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实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其于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顺应现阶段的教学形式,满足新高考制度的新要求,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历史学科的长效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效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可行路径探究
(一)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需要重视史料的应用。具体说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来探索历史真相,从而显著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程度,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以及历史学科素养。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采取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这一节课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影像资料和录音资料等,构建专注高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形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知。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借助日本东方会议会场以及田中奏折的图片资料切入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决定的讲授,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总方针,并通过其他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相关史实。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展示的一系列史料及其自身于课下收集的史料总结出他所认为的战争发动原因,并让其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分析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通过教师提供和自主收集的图文史料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使其能够更专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探索意识、创新思维、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的优化发展。
(二)将小组探究活动引进课堂教学,突显学生主体功能
若想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效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就务必重视学生主体功能的凸显,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将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设置多个研究主题,让不同的学习小组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进行自主探究。接着,教师需要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和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史料,并使其结合自身所收集的材料以及教材知识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最后,教师可以举办一场报告会,让各个学习小组推举一名成员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将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组际传阅。
三、结语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透过研究独立地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实现探索意识、创新思维、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的优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利用小组探究活动凸显学生主体性,从而有效落实研究性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23):10.
[2]姜学松.基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下),2019(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