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群旭,董长昆,祝 维
(温州大学 微纳结构与光电器件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35)
由于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越的物理、化学等性质,碳纳米管(CNT)在场电子发射、能源电池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CNT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电弧放电、激光烧蚀等方法制备,而CVD法可以在导电基底上原位生长CNT薄膜,在场发射阴极的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场在CNT生长中具有导向作用[1],但定向生长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Zhang等[2]的实验证实,如果不能实现悬空生长,CNT受到基底范德华力的作用,将失去对电场的响应,得不到定向结构。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可以得到定向性较好的垂直排列CNT,但是PECVD系统复杂,垂直生长需要对多个电场参数及温度、催化剂等条件进行精确控制。Chhowalla等[3]的实验发现,生长温度过高会影响CNT的定向性。热CVD技术系统简单、生长过程易于控制,可以制备晶体性好、直径大、具有较高场发射电流密度的CNT样品[4-14]。本实验室发展了在含催化剂的合金基底上直接生长MWNT的热CVD技术,可以制备不同尺度的MWNT阴极。直接生长的MWNT与基底的结合力强、接触电阻小,有利于提高场发射寿命[15]。定向排列可以较好地发挥CNT长径比的优势,提升场增强因子,进而降低场发射场强。
本工作将热CVD直接生长与电场诱导相结合,期望在合金基片上制备出直径为几十纳米、长度达数个微米的垂直排列MWNT薄膜场发射阴极,提升MWNT阴极的发射场强和电流稳定性能,希望有助于直接生长CNT的场发射技术应用。
制备垂直排列MWNT阴极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上下两个Si片(单面镜面抛光p型单晶Si,电阻率为0.001~0.009 Ω·cm,厚度为525 μm)电极施加电场,将哈氏合金基底放置于下方Si片抛光面中心处,上下Si片间距约1 mm。之后对沉积室抽气至约4 Pa后开始加热,40 min后通入Ar气,至750℃后通入乙炔(Ar流量34.3 mL/min,乙炔(C2H2)流量141 mL/min),同时开启直流电源(电压范围为0~5 000 V),生长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与乙炔,继续通入Ar,待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图1 生长垂直排列MWNT的实验装置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growing vertically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JSM-7100F)对MWNT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合金片从中间处剪开,从剪切侧面研究MWNT的定向性与附着特征。将本实验中生长的合金片上的MWNT刮下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之后在铜网栅极上滴加MWNT乙醇溶液,烘干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M-2100F)观察MWNT更高分辨率结构。采用拉曼光谱(DXR3 Raman 532 nm)表征MWNT的晶体性。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进行MWNT阴极材料的场发射性能测试。真空获得设备包括安捷伦(TS-300)无油机械泵、中科科仪(FF-100/110)分子泵。场发射测试采用吉时利(MODEL 248)高压电源和Victor 86E电流表,测试前在300℃下对系统进行烘烤除气10 h,测试前系统压力为10-7Pa数量级。首先对样品进行2个电流-电压循环除气老练,随后进行场发射电流密度-电场(J-E)性能和稳定性测试。测试采用二级式结构,阳极为304不锈钢,与MWNT阴极表面间距为300 μm,阴极材料的有效场发射面积为16 mm2。
电场与生长时间对MWNT形貌的综合影响如图2所示。图2(a)、(b)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未加电场生长的MWNT呈随机排列,加电场生长的MWNT呈垂直排列。SEM结果显示,气压固定为1×103Pa,当改变生长过程中通入乙炔的时间,增加生长时间时,MWNT的取向性会逐渐衰弱,其中生长时间为5 min与6 min的取向性较好。
图2 不同电场与生长时间下MWNT的SEM照片Fig.2 Influences of electric field and growth time on the morphologies of MWNT
研究了更高场强对MWNT生长的影响,当生长压力为1×103Pa,生长时间为5 min,分别施加100 V/mm、500 V/mm、1 000 V/mm和1 500 V/mm的场强时,MWNT的SEM照片如图3所示。100 V/mm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MWNT数量多,排列紧密,长度长,直径小;500 V/mm、1 000 V/mm和1 500 V/mm条件下只能得到排列稀疏、粗短的MWNT。
图3 不同场强下生长的MWNT的SEM照片Fig.3 SEM morphologies of MWNT grown under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从图3(a)中可以看出,100 V/mm条件下生长出的MWNT为垂直排列状,长度达到约2 μm,直径约为50 nm。Liao等[16]在铜片上涂抹二茂铁乙醇溶液,烘干后在热CVD中生长的“牛乳头”形状的亚微米-纳米碳异构结构长度仅为300 nm以内。Avigal等[17]采用电子束蒸发方式,在Si片上沉积钴催化剂后在热CVD中生长的MWNT平均直径达到了80 nm,长度只有400 nm。大长径比的垂直MWNT在场发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场增强因子,因此,从长径比的角度考虑,本研究中生长的MWNT更加有利于场发射。另外必须指出的是,100 V/mm低场强下Ar与乙炔未发生电离;500 V/mm以上场强下生长结束后镜面抛光的Si片表面会出现部分黑色区域,表明气体发生了电离放电,离子轰击基片,限制了MWNT的自由生长,在绝大部分区域上只能得到一些直径粗、长度短的MWNT。
高分辨率TEM照片表明,未加电场与加电场生长的均为MWNT,MWNT的顶端有催化剂颗粒,管身表面也有少量催化剂颗粒,加电场生长的MWNT更加平直,如图4所示。
图4 MWNT的高分辨率TEM显微照片Fig.4 High resolution TEM micrograph of MWNT
对于加电场条件下CNT的生长机制至今仍有争议,本论文尝试从库仑排斥力的角度进行解释。Liu等[18]报道了MWNT的功函数φMWNT为4.7~4.9 eV,直径和壁的数量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Masashi等[19]报道的MWNT的功函数为4.95 eV。本研究采用的合金片的功函数φNi,Cr为4.6 eV。MWNT为顶端生长模式,即在合金片上的微纳凸起(催化剂)处生长。MWNT生长过程中,由于φNi,Cr<φMWNT(金属催化剂的费米能级Efni,Cr高于 MWNT 的费米能级EfMWNT),催化剂中的电子被驱动到MWNT中,如图5(b)所示。因此,MWNT顶端的催化剂带正电,MWNT管体带负电。催化剂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与带正电的合金片相互排斥,受到一个向上的库仑排斥力F,脱离合金片,成为“催化剂颗粒”,带着MWNT向上生长,如图5(c)所示。
图5 电场下MWNT生长机制图Fig.5 Growth mechanism of MWNT with electric field
对加电场与未加电场MWNT样品的晶体性进行的拉曼分析如图6所示。MWNT的D峰与G峰分别位于拉曼光谱的1 360 cm-1和1 584 cm-1处。G峰是石墨晶体的基本振动模式,D峰对应MWNT的缺陷结构。D峰与G峰强度的比值ID/IG可以反映MWNT的缺陷程度。表1为两组各四个样品的拉曼ID/IG比值,可以看出,两种条件下MWNT样品的晶体性均较为良好,ID/IG比值均小于1。其中加电场生长的MWNT(ID/IG平均值为0.76)的晶体性要优于未加电场生长的MWNT(ID/IG平均值为0.87)。这可能由于在电场的作用下,乙炔裂解后形成的碳离子排布更加有序,从而提升了MWNT的晶体性。
表1 拉曼谱对比Tab.1 Raman comparison
图6 加电场与未加电场MWNT的拉曼谱图对比Fig.6 Raman spectra comparisons for MWNT with/without electric field
研究中对加电场和不加电场MWNT样品的场发射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如图7所示。由于MWNT在首次场发射过程中会受到气体吸附的影响,所以图中J-E曲线均选自于接近本征发射的第三次测试。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测试电场强度下,垂直排列的MWNT会有更大的电流密度,它们的开启电场分别为3.0 V/μm和3.8 V/μm。CNT薄膜的密度、长度、间距也会影响其场发射性能。Nilsson等[20]的研究表明,当CNT的密度太小时,由于发射位点太少,实际的宏观发射电流密度就会很小。当CNT密度太大时,相邻的CNT会由于场屏蔽效应而产生干扰,降低CNT的场增强因子,从而降低发射电流密度。实验指出,当CNT之间的距离为CNT长度的两倍时,得到的发射电流密度为最大值。因此,后期如果能够控制MWNT的间距,将会进一步提高定向MWNT样品的发射性能。
图7 场发射性能对比Fig.7 Comparison of field emission performance
图8为不同样品的场发射稳定性测试对比。对于无电场生长的样品,在2 800 V测试电压下,初始2 h电流下降显著,2~22 h期间稳定性较好,但波动范围大于加电场生长样品。对于100 V/mm条件下生长的样品,在同样的测试电压下,2~22 h测试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且电流密度的波动小于4%。因此加电场生长的定向MWNT的发射稳定性优于未加电场的MWNT,这可能是由于定向排列样品在发射过程中基本维持MWNT的高度所致。
图8 场发射稳定性比较曲线Fig.8 Emission stability comparison
(1)将阳极化工艺与在金属基底上直接生长技术相结合,利用电场诱导直接在合金片上制备出直径约50 nm、长度2~3 μm的垂直排列MWNT薄膜。
(2)加电场生长的MWNT的ID/IG平均值为0.76,未加电场生长的MWNT的ID/IG平均值为0.87,前者的晶体性优于后者。
(3)在相同的测试电场强度下,垂直排列的MWNT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高于随机取向的MWNT阴极。它们的开启电场分别为3.0 V/μm和3.8 V/μm。由于基本维持MWNT的高度(长度),垂直排列MWNT的发射稳定性优于随机取向MWNT。
总之,电场诱导生长有利于改进CNT的场发射性能,对研制高性能CNT场发射阴极器件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