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方勇,方立刚,臧燕翔
(1.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中国电信 苏州分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1)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是我们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1],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职教20条》)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19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3]。由此可见,深化产教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如何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则需要在产业链中的企业与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学校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专业人才畅通无阻地进入到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中[4]。
企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何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提升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程。有学者提出“产业+企业+专业”的培养模式[5]。也有学者提出了要建设特色企业学院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6]。其目的都是“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有机地融合[7]。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较多成功的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交替,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但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还没有摸索出符合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虽然产教融合是我国大力推进的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也在探索和实践,但目前看来,我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校和企业对产教融合的概念、内涵等还没能形成共识,对校企合作利益平衡点的掌控还不到位,另外也缺乏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存在因人合作的现象,导致合作的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翼云电信学院是2017年某高校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企业学院,该企业学院充分发挥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在通信、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产业中的地位和优势,将学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ICT相关专业与产业链中的不同层次的企业对接,建立“1+1+N”的合作模式,即将学校、中国电信以及产业链中的N家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该合作模式,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更为方便,学校无需主动去寻找并对接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中来。
依托校企共建的企业学院为平台,以人才链为纽带,将教育链与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学 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人才需求挂钩,将素质教育融入整个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并以学徒制和订单班人才培养、实验室共建、教材共建、教科研团队共建、课程共建、双师基地共建、实习基地建设、党支部共建等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来提升产教融合的合作空间,为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企业输送不同层次、满足不同企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1 深化产教融合的企业学院合作模式
本研究在企业学院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三化、三融、三合”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了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了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黏合度,将教育链和产业链进行有效融合,真正实现在企业生产环境中教学,在学校教学环境中生产,将产业引入教育,将教育融入产业。
2.1.1 “三化”,即“专业化、精准化、层次化”的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化”:专业教育对接相关产业链,通过以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进行“政行企校研”多方合作,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在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
“精准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根据专业领域中的细分领域和地方经济的特色,通过设定专业选修模块和深度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人才岗位需求;通过校企共建教科研团队,通过各类不同的项目,吸引学生加入不同团队开展个性化学习与研究,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创新难题。
“层次化”: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信息化平台根据变化的学情实施课程改革,在课程中设定分层教学目标,使用多类型教学方法和多样化教学手段;校企合作成立学生工作室、名师或大师工作室,提供创客中心入驻空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细分领域的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创业竞赛,构建“师傅带徒弟”的个性化能力培养平台,培养学生创新与拓展能力。
2.1.2 “三合”,即“产教融合、个性组合、能力综合”
“产教融合”:以企业学院深化产教合作为抓手,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实践对接,在专业计划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与企业紧密融合,有序开展各项合作育人工作。
“个性组合”:将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接,形成模块定制的新课程体系,学生自选学习方向,教学班级重组,实施“个性组合”教学。
“能力综合”:以虚实结合的实践环境为支撑、以支持线上线下学习的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真实化案例及项目为驱动、以能力分层渐进式实践为主线,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
2.1.3 “三融”,即“新理念融入(思政)、新技术融入、新标准融入”
“新理念融入(思政)”:全面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最新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与企业开展多样化的党建合作。
“新技术融入”: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全方位与产业链中的企业对接,引入当前产业中的最新技术,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
“新标准融入”:将《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1+X”等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中,实现课程教学和企业生产之间的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的产教融合,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并结合“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重构专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培养的需求更好地体现在当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模块在逻辑上进行重构(见图2)。其中,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根据产业、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对接行业、企业,结合多样化学情与岗位技能需求定制专业能力课程模块,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为具备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技能竞赛和真实的企业项目;以项目为引领,以学生工作室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模块则由若干个性化课程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或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图2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分层和个性化课程体系
学历证书课程模块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则通过项目化实训、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项目、顶岗实习项目等项目化训练来衔接,让学生在专业的课程模块学习中,也能学到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既取得专业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获得企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可以针对个性化以及因材施教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培养,为企业提供不同专业特长、适合不同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将翼云电信学院对接的产业链中企业的文化、真实项目案例、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到课程建设中,通过课程思政等形式,来提升课程的内涵建设。
通过翼云电信学院的“双师基地”建设,让教师在企业的生产一线实践锻炼,获得实际的项目及工程经验,并将企业中的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引入到教学中,同时聘请产业链中的企业导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生产实训、新技术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形式,让学生聆听来自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工作案例,使其对今后的工作和职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双师基地”建设,提升学校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并能与企业专家一起构建教科研团队,形成协作共同体,并依托企业学院这个产教融合的平台开展教学能力建设,包括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而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和课程标准开发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评价、团队协作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校企以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共同规划设计、出资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实训基地,既满足了学校的教学及实验实训的需求,又能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场所。双方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实现该基地的运行。
企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一个产物,也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共同体。企业的发展代表了产业的发展,高质量的职教人才是助力企业发展的一种动力。因此,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企业学院来构建教学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和社会培训等诸多的合作方式来共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双方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合作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服务水平;同时,这些项目案例还可以通过教学化设计,应用于项目案例教学。此外,双方团队还可以合作进行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既能提升企业产品的研发能力,又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还能通过定期的新技术普及、新技能传授、新产品发布等社会培训,让更多的企业员工、下岗或求职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来助力地方产业的升级并推进地方经济建设。
校企双方通过党支部共建等形式共建混编教学团队,发挥党员教师和工程师在思政教育上的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的学习以及职业训练中。通过企业学院这个产教融合的合作平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能培养其爱国情操,这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充分发挥校企党建合作平台的作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最终搭建起今后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的桥梁,有利于学校培养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近些年,某高校依托合作共建的该企业学院平台,形成了基于“三化、三融、三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了企业学院合作的内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某高校利用该企业学院平台的建设,与产业链中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并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规模、特点以及用人需求,采取了订单班、学徒制、顶岗实习、就业等合作形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创造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以共享、开放的理念,企业、学校共同出资建设了5G物联网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它为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当前物联网产业中所需的5G通信及窄带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实际物联网应用场景中的项目案例。该实验室通过教学化设计将项目真正转化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也为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搭建起了教科研平台,共同开发了5G物联网应用的相关产品并投入实际使用。另外,将5G和NB-IOT等当前主流的物联网及通信技术向相关行业中的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推广,提升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
依托该企业学院平台,多名产业链中的兼职教师已成功被聘为江苏省产业教授,并形成了企业专业带头人和学校专业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制度,建立校企双方互聘机制。组建的混编教师团队,定期共同探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室建设、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开发相关科研产品、辅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大赛等。
为了保证企业学院的顺利运行,并促进产教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建组织机构,每年制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年终总结。结合物联网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双方共同对物联网产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对产业需求的调研,及时把脉当前的专业与产业的衔接情况,以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前推动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企业应该在职业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角色和任务。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也让各个职业院校意识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诸多高校也大胆实践,积极尝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各种模式;但如何更好地让学校与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双主体的作用,还是需要将教育链与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并创新企业学院的内涵建设,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降本增效目标的一致性。将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群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让企业真正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来。
企业学院的建立是一种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双方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的校企合作的措施来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双方共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