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熹
摘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和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三个意味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定位等相关要求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高校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想道德水平优秀的高校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高等院校“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战略目标,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育人效果。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点课题,高校教师需要开拓多种路径进行指导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社会志愿服务
一般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都是选择与政治方向相符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教育,贴合学生政治思想。将社会志愿服务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实现体验式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且能够增加更多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得以增多。通过社会志愿服务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培养积极人生观的目的。同时,社会志愿服务的内容包含了“进步、互助、友爱、风险”等等,其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规范,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相吻合的,可以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都是由学校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或是来自志愿者协会组织的邀请,学生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较少,这就充分体现出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方面的重要性,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引导和支持,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社会志愿服务的整个过程,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实现社会志愿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做好社会志愿服务的岗前培训工作,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素质。
二、高校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营造大学生耳濡目染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高校红色文化氛围,加强红色文化与校园学习的结合。
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建立以自我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社团。例如,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都有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红色革命根据地,搜集相关革命资料。让学生回顾历史,在学习了解文化的同时,运用红色文化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宣传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板报墙以及校园广播站,校园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等进行宣传,通过多类网络渠道,借助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便利进行持续宣传。
其次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媒体的合作,打造校园独特红色文化长廊。同时也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戏剧、红色音乐会、红色图书展览进校园活动。例如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一学期都会开展学生红色戏剧大赛,学生通过自己编写剧本、查阅史料、穿着定制的服装演绎革命人物,更加能体会和学习到革命人物的心态以及革命生涯。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利用我国各种红色文化相关的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团建活动,举办红色文化的演讲征文比赛、黑板报比赛、讲故事大赛等。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这种红色活动可以让学生切实接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加强思政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可以通过高校丰富的教授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沙龙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增强人文关怀
(一)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学生获得人文精神需要社会实践活动,借助体现感悟性的实践,使其得到更多的心理體验与人生感悟。高校要支持大学生参加此类活动,通过活动升华他们的精神,扩大思政教育体系中人文关怀的内容与空间,增强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社会与自我,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二)提升思政教师的人文精神
高校思政教师要拥有积极奋进的心理品格。其要具备优秀的品质、积极的心理、良好健康的爱好,有能力处理矛盾、化解困难,具备平和、乐观的心态。高校思政教师,要深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作用和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重视,有效落实人文关怀工作。优秀的高校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要拥有优秀的行为素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既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也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了解教师人格魅力到逐步信服、信任教师。所以,建设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点工作。另外,思政教师要具备关注学生发展动态的责任感。此责任感是思政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的前提,为其顺利工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思政教育人员要分析和研究学生就业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也要经常关心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不断丰富教育方法,借助新媒体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帮助学生解答其面临的困惑,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总之,新时代高校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指引其价值观及发展,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松坡.对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9(24):182-183.
[2]李鎛洪.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8):74-75.
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5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