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48例眼底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性分析,本次试验中的所有患者均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对眼底疾病的具体诊断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次实验中,不同年龄段的眼底疾病患者,在采用眼底荧光进行诊断的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对象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病变、脉络膜病变以及视神经乳头病;实验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75%。结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眼底病变患者,在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该技术的安全性能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眼科疾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临床诊断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开始应用于患者眼底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中,后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将该技术应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同时鉴于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进而引发较多医学专家与临床诊治医生的关注。本文以148例眼底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48例眼底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有87例,女性患者有61例,患者年龄在7-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5.23±5.78岁,患病的时长为3d-12年,平均患病时长为2.53±6.32年;单眼发病患者有93例,双眼发病患者有55例。以上所有患者都使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
1.2检查方法
试验患者在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应询问并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以确保患者都在试验的准入范围之内,即患者无严重的心、肾功能、肝等疾病。在开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应给与患者复方托卡胺眼液进行散瞳,在患者瞳孔放大时,进行眼底照相,然后在患者的肘前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浓度为10%,剂量为5ml的荧光素纳注射液的稀释液,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而后调整患者的体位,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快速静脉推注5ml10%的荧光素纳注射液的稀释液,应保证注射时间控制在3-5s内,快速静脉推注后,对患者的双眼进行交替连续摄片,其摄片的时间应控制在8-12min。在采用该项技术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症状,造影结束后,告知患者休息15-20分钟,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时,即可离开。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眼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不同眼底病变疾病的检查状况。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眼科疾病患者确诊率情况情况分析
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眼底荧光血管诊断造影技术的诊断率较高,详细见表1.
2.2不同眼科疾病所占比例分析
148例(共203眼)患者中确诊患眼共196眼,确诊率为96.55%, 详细见表2 不同眼科疾病所占比例分析(n,%)
2.3本次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详见表3:
3、讨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眼科疾病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反映患者视网膜血管以及灌注情况,其作用原理是将眼底镜下的静态学转化成动态循环动力学,因此能够有效的检查出静态眼底检查不能检出的眼底疾病,同时这也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针患者的疾病提出针对应的治疗方案,以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服务。
研究表明,148例患者的确诊率为96.55%(138/148),在检查不同年龄段、不同眼科疾病时,眼底荧光造影技术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在试验过程中,患者眼底的病变情况主要是视网膜血管病变(42.85%),其他依次为黄斑病变、视神经乳头病变以及色素上皮病变、脉络神经病变;在试验过程中,共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总体而言,该项技术在诊断不同的眼科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2018,5(16):21-22.
[2] 齐世欣,刘会娟,贺玮. 眼缺血综合征多模式影像诊断及综合治疗[J]. 吉林医学,2020,41(5):1178-1180.
[3] 張翠,高霞,邹菊燕.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0):92,96..
[4] 张廷.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7):87.
[5] 沈明娟.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诊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价值分析[J]. 科学养生,2019,22(9):217.
作者简介:杨晨 1989.5 女 汉 山西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眼底病及屈光矫正 成都中医药大学银海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