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理论武装 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6.005
始终重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一条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理论武装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武器。党的理论武装既有赖于理论体系本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有赖于全体党员对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认同,也有赖于一系列制度加以保障。历经百年,始终重视理论武装的制度建设,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不断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的一项深层次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取得伟大成果的“制度密码”。
党的理论发展史是一部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新型政党,也是以制度保障党的思想和理论得到贯彻落实的新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先进的思想立党,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一个时期的纲领的根本依据、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武装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党员认同和信任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引下形成的纲领并掌握为之奋斗的科学方法。因此,自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将正义者同盟改造成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非常重视以制度和纪律保证党的纲领的有效实施。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章程时,把“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承认共产主义”等作为盟员的条件,同时规定盟员如果不能遵守这些条件即行开除。列宁在建立并领导第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也充分注意到正确的思想必须通过党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实施的重大问题。在名著《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指出:“为了真正成为自觉的表现者,党应当善于造成一种能保证有相当的觉悟水平并不断提高这个水平的组织关系。”[1]针对当时社会民主工党内关于党纲比党章更加重要的观点,列宁反驳道:“党的联系一定要以正式的,……制定的章程为基础,也只有严格遵守这个章程,才能保证我们摆脱小组的刚愎自用,摆脱小组的任意胡闹,摆脱美其名为思想斗争的自由‘过程的小组争吵。”[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延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将承认和接受党的纲领作为接收党员的基本条件,从而初步地为理论武装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一大制定的具有党章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以党内根本纲领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并在第4条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个党章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赋予党内各项理论以制度刚性。二大党章在第1条规定“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在第25条明确规定“言论行动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及大会各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案”的党员,“必须开除之”。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把制度和理论武装结合起来,运用制度维护理论及其指导下形成的纲领的权威性和执行力。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深入,以制度推进理论武装逐渐从通过党章规定党员服从纲领的单一领域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拓展。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理论和学习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使之向着胜利,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实际运动的了解,就不能有胜利。”[3]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发出了“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的号召,党内学习管理制度逐漸形成,开创了以学习制度推进理论武装的先河。党的七大创造性地形成了党的纲领融入党章的“纲章合一”体例。[4]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在正式条文之前增写了“总纲”部分。根据刘少奇同志的说明,“总纲”既是我们党的基本纲领,也是党章的组成部分,是党章的前提和总则。这个党纲“说明了我们党的性质与理论”,“说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以及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基本方针和我们党所必需具备的条件”。[5]七大党章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总纲中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同时,七大党章还第一次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员的一项义务,第一次将加强党员教育学习作为党支部的一项任务。七大形成的“纲章合一”体例以及关于理论学习的规定,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在思想上、路线上实现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而且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根本规范依据。七大党章所形成的这些好做法都为后续党章所延续,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典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武装的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各项制度逐步建立起来。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奠定了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基本架构。以党章为基础,通过修改党章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制度、全党范围的学习教育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党员教育制度等逐渐形成,推进理论武装的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武装的必要性、紧迫性更加显著,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力度也随之不断加强,各项关于理论武装的党内法规制定施行,为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提供了党内规范的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载入党章,为新时代加强理论武装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为全党加强理论武装提供了基本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对理论武装问题作出规定:《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将理论工作置于宣传工作各项内容的首位,突出理论武装在党的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并详细规定了党员教育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各项具体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进一步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有力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此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加强理论武装都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除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外,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范围的教育活动所形成的优良做法也逐渐定型化、制度化,为巩固理论武装的成果提供了制度保证。2017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首次将全党范围的教育活动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为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奠定了制度框架。党的十九大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载入党章,使之成为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也通过党内根本大法赋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制度化内涵,有力增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理论武装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并将之放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首位,以制度“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6]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再次将全党范围的教育活动通过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鲜明态度和建设方向。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发展史,既是不断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也是不断用制度确认和维护理论创新成果、推进理论武装不断巩固发展的历史。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已经基本形成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发展这个制度体系,以此为理论武装保驾护航。
理论武装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的内在逻辑
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凝聚全党共识、引领前进方向、提升工作本领的法宝,也是在理论上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推进器。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新型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大特色,就是对理论的信仰和认同摆脱了内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基于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形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度建設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过程中,推动党员对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信仰和认同始终具有确定的规范依据,实现党的建设始终支撑和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做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以制度治党作为重要保障,这也是理论武装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的内在逻辑。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武装不仅立基于组织成员内心的感情,而且还需要以党章、党纲为依据,因而是规范性的理论武装。理论不仅是头脑中智慧的凝结,也必然以特定方式表现于外。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以体系化的纲领和章程规约其成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亲自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重要章程或纲领,一方面以确定性、规范性文本的形式对外发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张,一方面也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遵循、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提供了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进行理论表达时,不同于其他任何类型政党的成员仅凭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是必须依据党已经公布的章程和纲领。列宁指出:“当我成了一个党员时,我就没有权利只凭感情来表示不信任了……我有责任用正式的理由,即根据我们的纲领、我们的策略、我们党章中某一项正式规定的原则来说明我为什么‘信任或‘不信任……我们已经从盲目‘信任的小组观点,提高到党的观点。党的观点要求我们按照受监督的和正式规定的手续,来表示和检查信任。”[7]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在党章中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党章作为记载党的理论创新的规范载体和全体党员理论武装的依据。刘少奇同志在论述毛泽东思想载入七大党章时指出:“党章的总纲上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党章的条文上又规定,努力地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这是我们这次修改的党章一个最大的历史特点。”[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9]党章、党纲和其他党内法规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重要内容载入规范文本,并将之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确定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规范地位,明确了党员学习、遵循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理论武装提供了规范依据。有了党章、党纲的规范支撑,理论武装的内容、对象、方式都有了明确的依据,对理论的信仰、服从和贯彻不仅是基于党员的内心活动,而且有了制度性的源头和保障。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不是学究式的抽象探讨,而是必须服务党在一定时期的基本路线、基本任务,是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路线在思想建设领域的反映,因而是政治性的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以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现实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0]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既不是抽象的语词游戏,也不是纯粹的学术探讨,而无不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己任,以在中国推动社会革命为目标,服从和服务党在一定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的科学论断,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11]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党的建设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这一科学论断,指出:“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12]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建设同党在其他方面的建设一样,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是一定时期政治路线在思想建设领域的体现。理论武装的一大目的,就是通过理论宣教、理论学习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全体党员对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下形成的正确政治路线的认同和服从,自觉按照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开展工作,政治性因而是理论武装的重要属性。理论武装的政治性要求通过制度推进理论武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3]理论武装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以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把制度建设作为理论武装的支撑和保障,使两者在支撑和服务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进程中有效结合起来,以制度力量保证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入脑、入心,以制度力量增强党员对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以制度保证实施的理论传导和理论实践的过程,是以严格纪律和严密组织作为保障的理论武装,因而是制度性的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是以特定意识形态作为立党、兴党基础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基础和强党的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根本不同于西方选举社会政党在较短时间段内的政治纲领或者政策方案,而是呈现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学习和实践这样庞大、复杂的科学体系,不可能通过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宣传动员的方式实现,更不可能通过类似于西方选举社会政党作选举宣传的方式实现,而是必须加以制度化的保障。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当前有着9500多万党员和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党组织。在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政党推进理论武装,实现全党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論成果的真诚信仰和真心信任,靠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宣传动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以强大的组织力和刚性的纪律约束保证各项理论武装任务的贯彻落实。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是制度性的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武装的制度建设,为适应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特色应运而生,保障了理论武装的可及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制度性的理论武装,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必然逻辑结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推进理论武装方面,思想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一方面,思想建党的成果需要制度治党予以保障,克服思想建设的“无力感”,解决理论武装的可及性、有效性和持续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14]坚定理想信念,既是思想建党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力的结果,也是制度治党给予确认和保障的结果。另一方面,制度治党的成果也需要思想建党予以强化,克服“立规万能论”,解决理论武装的实效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15]制度性的理论武装,有助于克服上述两个方面的不利倾向,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入理论武装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制度建设推动理论武装贯彻落实。
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发展进路
以制度建设推进党的理论武装,根本目的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并不断以理论创新带动制度创新、实践创新。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必须不断推进理论武装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从而以制度优势提升理论武装向实践转化的效能。
第一,深刻理解理论武装的制度内涵,在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一部理论武装史就是一部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历史。理论武装不仅蕴含着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等观念内涵,也包含着制度治党的制度内涵。理论武装不能脱离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为理论武装提供了规范依据、体制机制和实现路径,是理论武装从抽象的观念范畴向具体的实践范畴转化的可依赖路径,也是增强理论武装可及性、有效性和持续性的可靠办法。作为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需要向更加依靠制度建设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历经百年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也需要将百年理论武装历程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形式予以确定,增强理论武装的生命力和执行力。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状况和舆论环境,理论武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挑战,更加自觉地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高度去思考和布局,以制度刚性作为理论武装的底气,以制度执行力作为理论武装的动力。面对新的奋斗目标和形势任务,理论武装应当更加紧密地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以制度贯通理论武装的全过程,以制度保障理论武装的成果,为党的理论武装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第二,加强理论武装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武装领域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理论武装的制度体系包括通过修改党章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制度、全党范围的学习教育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党员教育制度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制度。目前,理论武装的制度体系已经奠定了基本框架,而且有了较好的实践。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需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的各项制度,以良善的制度为理论武装供给“制度动力”:一是坚持党章修改制度,实现党章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将党章作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规范场域;二是完善全党范围的学习教育制度,实现“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制度巩固全党范围的学习教育的成果;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在现行制度基础上不断吸收新内涵、开拓新方法、建立新机制、构造新平台,丰富制度细节,补足制度短板,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理论武装制度的最佳实现形式,是理论武装领域的党内法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16]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制度治党在规范层面的主要路径。理论武装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涉及党章和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等各个部门党规类型,因而是一项重要的领域性立规。面对理论武装制度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理论武装领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当加快步伐,形成上下有序、系统集成、有效衔接的理论武装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理论武装及其实践转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依据和有效的制度路径。
第三,健全理论武装的实施评估和效果检验机制,增强理论武装向实践转化的效能。理论武装务求实效,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只有在推动实践工作中才能彰显其生命力。理论武装的实施评估和效果检验机制,是推动理论武装服务于实践的重要机制,也是检验理论武装实效性的重要机制。理论武装是一项全过程的活动,既包括理论创新、理论宣传、理论学习等理论武装的各项具体内容,也包括对理论武装效果的评估以及理论武装影响实践的效果检测。当前理论武装向实践转化方面更多依靠的是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还未上升到制度层面。理论武装的制度建设也更加重视前者,对后者则较少关注,只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少量党内法规中零星涉及,尚未建立有效、成熟的制度。健全理论武装的实施评估和效果检验机制,就是要使用科学化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对党员干部学习理论、践行理论、运用理论以及理论武装指导实践发展的效果进行评测,以评测检验成效、发现短板、推动工作。健全理论武装的实施评估和效果检验机制是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重要工作内容,有助于推动理论武装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向实践效能转化。
第四,提高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放在一起提出,突出了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理论武装的制度建设而言,科学、完备的理论武装制度体系固然重要,运用这一制度体系解决理论武装各项问题的能力也同等重要。在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不够完备的时期,高超的能力可以弥补制度体系的缺陷和不足。相反,如果能力不足,制度即便是再健全、再完备,也可能面临无法实现制度设计的原初目的、发挥制度功能的问题。因而,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既要重视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推进理论武装领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制度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的能力,用好理论武装的各项制度,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体现在制度层面,保证理论武装各制度获得有效运行和坚决执行,实现好制度建设的目的,发挥好制度优势,以制度建设推进理论武装生根见效。
党的理论武装与党的成长、发展、壮大始终相伴随,是彰显“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突出“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关键环节。正是因为有效的理论武装,“行”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催生“能”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好”的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理论武装既要坚持好传统好经验,又要善于把好传统好经验转化为好制度,以制度优势提振理论武装的效果,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和党的建设的巨大效能。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创新性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VHJ009)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88页。
[2]《列宁选集》第1卷,2012年,第504頁。
[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页。
[4]祝捷:《“纲章合一”: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百年关系史论纲》,《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5]《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年,第138~139页。
[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页。
[7]《列宁选集》第1卷,2012年,第504~505页。
[8]《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2019年,第149~150页。
[9]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第1版。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第605页。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2页。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2页。
[14]《深入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页。
[1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17页。
[1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责 编/王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