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2021-10-18 19:32陈福亮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加坡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運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新加坡2017版的《体育课程标准》,发现其有如下特点:强调深度开发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制定学生完成各年级体育课程学习后应取得的最低水平学习成绩;小学、中学和大学预科体育课程内容均设置为“必修必学+必修选学”,以此保证学生具备基础学力,同时为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创造条件;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小学强调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4种运动概念,中学和大学预科强调学习体育项目,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小学、中学和大学预科均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必学课,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启示:改革体育学科的育人方式,使体育学科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OBE理念,构建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以“必修必学+必修选学”方式制定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的约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加强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提高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G 811.5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review to analyz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2017 Edition) in Singapore,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re found: It emphasize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in-depth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key competencies. It formulates the minimum level of learning results that students should achieve after complet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earning of each grade. The content of preparator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rimary,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are set as “compulsory learning and compulsory elective learning”,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basic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school to set up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content. I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it emphasizes mastering basic sports skills and four kinds of sports concepts. In secondary school and college preparatory courses, it emphasizes learning sports events,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lifelong sports.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a compulsory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s,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eparatory colleges,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a healthy lifestyle. The enlightenments for China are as follows: reform the education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for studentsdevelopment; using the concept of OBE to construct the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 of each learning stag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hould be formulated in the way of “compulsory learning and compulsory elective learning”, so as to integrate the constraint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developing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key competenci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ingapore

2017年新加坡实施新版《体育课程标准》[1],体育课程开启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教育改革。新的教育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完成每学年体育课程学习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体育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体育课程标准》为各年级学生制定了最低水平学习结果,体育教师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实施单元教学,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学习结果要求。《体育课程标准》突出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更加强调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明确指出体育教学既要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还要促进学生体育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经验的发展。在中国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际,解读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总结其特点,为中国修订课程标准,进一步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得出启示。

1   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内容概述

1.1  体育课程目的与目标

体育课程以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3种方式实现育人价值:1)运动中的教育,指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多种体育活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2)通过运动的教育,指体育课程通过运动发展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3)关于运动的教育,指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课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终身享受热爱运动、积极健康的生活”。体育课程目标有6项,各目标同等重要,共同构成全面而完整的目标体系(见表1)。

1.2  体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由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21世纪新兴技能3个一级指标构成。核心价值观包括6个二级指标:尊重、责任、抗逆、诚信、关爱与和谐。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5个二级指标: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21世纪新兴技能包括3个二级指标:批判与创新思维,交流、合作与信息技能,公民素养、全球意识与跨文化交流技能。各学科在发挥自身独特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共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体育课程能够为学生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同伴交流,提高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提供独特的教育情境,经过精心设计的体育课程应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体育课程标准》详细陈述了体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表现,限于篇幅,以核心素养中的3个二级指标为例,概述体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见表2)。

1.3  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学习结果

小学体育主要通过运动项目学习发展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包括位置移动技能、非位置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见表3)。小学生从1年级开始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后续体育教学起到不断强化的作用,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基本运动技能类似于建造房屋的“砖块”,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运用并向学生讲解4种运动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这4种运动概念是:身体意识(身体正在做什么)、空间意识(身体和控制的物体向何处移动)、发力程度(身体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移动)和关系(身体移动时,身体与什么物体或谁具有关联),见表4。

小学体育課程内容为田径(3年级开始学习)、舞蹈、体操、游戏与竞赛性运动项目、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游泳(6年级学习)。其中,田径、舞蹈、体操、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游泳是必修必学内容;游戏与竞赛性运动项目是必修选学内容,分为隔网对抗型、截击防守型(例如棒垒球)、区域进攻型3种类型,各学校可以根据场地、师资等条件自主开设运动项目。

小学每学年30周,每周4节体育课,每节课30  min,每学年田径课9~15节,舞蹈课12~18节,游戏与竞赛性运动项目课54~60节,体操课24~30节,体质健康与体能课12~15节,户外教育课9~12节,6年级游泳课教学时长至少达到12 h。

学习结果指的是学生完成体育课程内容学习后至少了解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至少能够展示出的运动能力。《体育课程标准》按照田径、舞蹈、体操、游戏与竞赛性运动项目、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游泳顺序详细陈述了各课程内容每学年的学习结果,限于篇幅,以6年级田径课学习结果为例(见表5)。

1.4  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与学习结果

中学体育通过多种运动项目学习继续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学生接受的健康教育知识更加丰富。中学体育课程内容包括:户外教育、6种体育活动、体质健康与体能。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属于必修必学,6种体育活动属于必修选学,学校至少从隔网对抗型、截击防守型、区域进攻型3种类型中各选出1种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另外3种体育活动根据学校场地、师资、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

新加坡中学每学年共开展25周体育教学,每周3节体育课,每节课40 min,每学年户外教育15节课,体质健康与体能15节课,体育活动每学年学习45节课。学生在4学年内需要完成6种体育活动学习,每种体育活动学习30节课。

《体育课程标准》按照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顺序制定了中学每学年学习结果。6种体育活动的学习在不同学年完成,因此体育活动学习结果没有按照年级方式制定,而是列举了中学生学习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垒球、篮球、地板球、足球、无板篮球、极限飞盘、跑步的学习结果。

1.5  大学预科体育课程内容与学习结果

大学预科体育继续提高学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所教授的运动技战术水平更高,将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新加坡大学预科学制有10~12个月短学制,也有2~3年长学制,因学制差异较大,大学预科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为至少3种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与体能,每种体育活动至少学习24节课。《体育课程标准》以羽毛球、篮球为例制定了2种体育活动的学习结果,以及大学预科体质健康与体能学习结果。

1.6  体育教学原则与学习评价

从小学到大学预科体育教学都应遵守以下教学原则:1)有意识地将多个课时组合成单元,有计划地达成学习结果;2)创造积极、安全的学习环境;3)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适宜的挑战性;4)每节课至少70%的时间用于学生练习;5)每节课都要做到讲解精炼,示范动作准确到位;6)合理使用教学方法;7)根据学习评价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8)通过观察、分析和反馈,进行个别指导。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体能发展等情况的评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将评价结果与《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每学年学习结果作比较,可以发现差距,进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评价方式倡导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及互评相结合。学生完成国家体能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等级制评价(A-杰出,B-优秀,C和D-良好,E-满意,E下-需要改进),以更好地展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2   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的特点

2.1  强调深度开发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新加坡于2009年发布《理想的教育成果》,提出培养心系祖国、主动学习、充满自信和能作出贡献的人,并在2010年根据《理想的教育成果》进一步提炼出学生核心素养[2]。学校各门课程共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分析本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方式和价值。体育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沟通协作等具有重要作用[3]。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深度开发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主张推动体育教学转型,通过传授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来育人,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4]。《体育课程标准》认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练习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教师正是通过组织学生练习运动技能和体能来实现育人的目的,以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体育课程标准》从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安全实践、行为规范、体能、享受运动益处6个方面设置涵盖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对应的学生学习结果,并详细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表现,已经走出体育课程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的点状式思维,形成了强调健身育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思维。

2.2  坚持“产出导向”,制定学生完成各年级体育学习后应取得的最低水平学习结果

《体育课程标准》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成效为侧重点,聚焦学生完成体育学习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为各年级学生制定的最低水平学习结果体现的是基本学业质量要求,学生可以超越学习结果要求,但不应低于学习结果要求[5]。《体育课程标准》按学习内容详细制定各年级学习结果,先制定出小学6个年级的舞蹈学习结果,再制定体操、户外教育等其他课程的学习结果,这种制定方式有利于保证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之间的衔接性。

到中学阶段,除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外,学校自主开展6种体育活动,《体育课程标准》制定了中学4个年级的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学习结果,对于6种体育活动没有分年级去制定学习结果,而是制定了学生完成中学体育活动学习后的最终学习结果,具体制定出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垒球、篮球、地板球、足球、无板篮球、极限飞盘、跑步的学习结果。大学预科由于学制差异,《体育课程标准》只制定了体质健康与体能、羽毛球、篮球的学习结果。体育教学既有教学目标引领,也有学习结果要求,体现出使学生学有所获的“产出导向”。

2.3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为“必修必学+必修选学”,使课程约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课程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与纽带,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体育课程标准》采用“必修必学+必修选学”方式设置小学、中学和大学预科体育课程内容,小学阶段田径、体操、舞蹈、游泳、户外教育、体质健康与体能属于必修必学内容,游戏和竞赛性运动项目属于必修选学内容。户外教育旨在通过探索大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以及其他陌生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索环境的过程中识别、评估和管理自己与他人的运动风险[6]。体质健康与体能是关于体育活动、卫生、营养、安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田径、体操和舞蹈对于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被规定为必修必学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在场地、师资条件允许的学校中,在游戏和竞赛性运动项目中自主选择隔网对抗型、截击防守型或区域进攻型运动项目作为必修选学内容。

中学阶段的户外教育和体质健康与体能属于必修必学内容,6种体育活动属于必修选学,为了保证学生运动能力的均衡发展,《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从隔网对抗型、截击防守型或区域进攻型每种运动类型中至少选择1种作为体育活动内容。大学预科规定体质健康与体能为必修必学,3种体育活动作为必修选学。课程内容采用“必修必学+必修选学”设置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基础学力,也为学校根据场地、师资、学生兴趣等开设特色课程创造了条件。这是新加坡实施“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计划的基本理念[7],将课程灵活性与约束性相结合。

2.4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实行一体化设计,课程组织突出连续性

小学体育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田径、体操、舞蹈、体育游戏等课程内容,发展位置移动、非位置移动与物体控制3种基本运动技能,掌握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发力程度与关系4种运动概念,旨在小学階段为学生未来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打好运动能力基础。到中学和大学预科阶段,体育教学将重点放在学生运用运动技能参与体育活动上,中学生有机会学习至少6种体育项目,大学预科学生至少学习3种体育项目,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师会教给学生不同的运动技能,运动概念、策略和战术等。体育课程教学将丰富学生的运动经历,使学生在校外能够习惯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去娱乐身心、增进健康[8]。

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小学阶段通过田径、体操等基础性体育项目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使学生成为有能力的运动者;到中学阶段,通过羽毛球、棒垒球、足球、篮球、排球、极限飞盘、跑步等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学习,丰富学生的运动经历,使学生找到自己的运动爱好,成为自信的运动参与者;到大学预科阶段,体育教学的体育项目类型减少,实施专项化教学,使学生成为坚定的运动倡导者。小学、中学和大学预科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

2.5  重视通过健康教育经验式学习,建立健康概念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

新加坡将健康教育上升到学生生命教育的层面[9]。小学、中学和大学预科健康教育都属于必修必学,《体育课程标准》重视在所有阶段通过健康教育经验式学习,建立健康概念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全面健康计划”,小学生可以获得营养、体育活动、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养成良好的健康与安全习惯,保持饮食平衡,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10];还将通过视、听、说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预防疾病、讲卫生、注意道路和水域安全、安全用火用电等知识,养成安全的实践行为。到中学和大学预科阶段,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聚焦于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使他们能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并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不同学习阶段,学生都会被要求评估他们的生活方式,调整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理解由此产生的健康益处,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如何与社会和周围人的健康形成关联的[11]。《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健康教育从小学抓起,不同学段开设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注重经验式学习方式,使学生自觉践行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3   启示

在汲取10余年课程改革经驗的基础上,中国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长足发展。实践表明,课程标准也面临着育人方式的改革、体育学业质量保障、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及其选择标准的制定、服务社会发展等问题。在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际,解读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得到以下启示。

3.1  加强体育学科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落实

新加坡所有学科共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国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国理念的共同点是,核心素养的最终实现是多学科协同育人而非单一学科效果叠加的结果[1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3]。体育学科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凝练出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构成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14]。中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应特别关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联,可借鉴新加坡深度开发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方法,强调传授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是手段,健身育人是目的,加强体育学科育人方式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积极探索基于真实运动情境、问题解决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落实。

3.2  运用OBE理念,构建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促进学生学有所获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接受教育之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新加坡《体育课程标准》制定了学生完成各年级体育课程内容学习后应取得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安全实践、行为规范、体能、享受运动益处6个方面[15],学习结果要求体现的是最低水平,学生可以超越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结果的方式运用的正是OBE理念。当前正值中国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OBE理念可被广泛运用于专业改革、课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构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师更加明确学生完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后至少应取得什么样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学有所获。学业质量标准应划分多种表现等级并甄选评价样例,以增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6]。

3.3  加快推进按照“必修必学+必修选学”方式制定课程内容

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内容,各地区和学校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17]。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采用“必修必学+必修选学”方式制定课程内容,与新加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方式一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各异,全国不宜实行统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并且地方也有开设特色课程内容的需求,但是有一部分课程内容对于中小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和健康素养的培养起关键性的奠基作用。建议在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时,也按照“必修必学+必修选学”方式制定课程内容,规定一部分课程内容为必修必学,同时制定必修选学的主要类型供学校选择。这种方式将会促进学生获得基础学力,也能保障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内容的权利,促成课程约束性与灵活性的融合。

3.4  关注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担负起建设“健康中国”的责任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强调: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18]。体育与健康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加坡把学生学习基本运动技能作为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这项任务在小学阶段完成,之后的学段强调将小学学习的基本运动技能运用到体育活动之中,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另一方面,从小学生抓起,贯穿中学和大学预科,不同学段开设不同深度的健康教育,通过经验式学习使学生明白如何将课程中学习到的健康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最终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9]。中国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时,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明确提出健康教育课时,强调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获得健康饮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健身等知识,关注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担负起建设“健康中国”的责任。

4   结束语

新加坡2017版《体育课程标准》蕴含的体育学科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必修必学+必修选学”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学生“学习结果”制定方式与具体内容,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设计,以及健康教育经验式学习方式等,对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llabus (primary, secondary and pre-university)[Z].[S.I.]:[s.n.], 2016.

[2]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EB/OL].(2015-03-15)[2019-10-20]. https://www.moe. gov.sg/education/educationsystem/21st-century-competencies.

[3]  Pam Research Committee. Enhancing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rt and music[R]. Singapore: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2016:5.

[4]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Updated leaps 2.0 to better support students holistic development[EB/OL].(2018-05-10)

[2019-10-20]. https://www.moe.gov.sg/news/press-releass/updated-leaps-20-to-better-support-students -holistic-develop

ment.

[5]  MOHAMAD S O, CHUNG H J. Foucaults history of the present: the birth of the games concept approach in Singapor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2018,35(12):1325.

[6]  宋若云. 新加坡教育研究[M]. 北京:經济科学出版社,2013:21.

[7]   WANG L Y, VICTOR D C. Studying the enactment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 in singapore [J]. Educational Research,2019,61(3):337.

[8]  袁志红. 新加坡促进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举措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7,34(2):96.

[9]  康高磊,齐彦磊. 新加坡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18,38(12):34.

[10]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listic health framework [EB/OL]. (2018-04-10)[2019-10-11]. 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programmes/holistic-health-framework.

[11]  MCNEILL M, WANG C. Moving towards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vision in singapore [J].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2009,15(2):201.

[12]  李佑发,石雨桐,王思佳.基于核心素养的芬兰体育课程标准分析[J]. 体育学刊,2018,25(4):122.

[13]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36(10):1.

[14]  杨向东. 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 人民教育,2016,66(19):19.

[15]  CHUNG H J, LENG H K, PARK C. A foucauldian analysis on dis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Singapore [J].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 Studies and Research,2019,83(1):1.

[16]  刁玉翠,党林秀,董翠香,等.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解读[J]. 体育学刊,2018,25(2):85.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5-8.

[18]  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EB/OL].(2019-07-09) [2019-10-25].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19]  党林秀,董翠香.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解析与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79.

收稿日期:2020-05-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TY106)。

第一作者简介:陈福亮(1987—),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ail:12180@njnu.edu.cn。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Schoo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猜你喜欢
新加坡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新加坡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