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视角下英文小说的比喻解读与翻译
——以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为例

2021-10-18 08:05
关键词:原文中莫里斯喻体

赵 博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比喻辞格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更生动、更传神。“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是其使用者在长期的语言表达与语言使用中所积累的一种沟通与交流方式,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表达,其所传承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1]很多经典的英文小说,如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萨克雷的《名利场》以及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等,在其情节表达中,至少一半以上反复使用比喻的修辞方式,从中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意识与道德观念。

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也传承了英文小说的这些特色,在其作品中,比喻辞格的使用也是异常频繁,通过比喻的使用,马拉默德想要传达一种传统的犹太意识与犹太文化精神,使人们更加关注犹太民族成长历程中积淀的民族文化内涵。以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为研究对象,从语料库研究的视角,对《店员》汉译本中比喻辞格的翻译方式、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英文小说中的比喻辞格在翻译中的规律。

一、《店员》汉译本比喻修辞的统计与分析

对《店员》中比喻修辞的分析以2008年译林出版社发行的叶封译本为研究语料,以数据统计SPSS软件建立《店员》译本分析的平行语料库,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对译文中的各种比喻修辞进行标记,以此为着眼点,对《店员》汉译本比喻修辞的具体翻译方式与翻译策略的使用进行统计与分析(见表1)。

如表1所示,《店员》的汉译本在翻译过程中,3种类型的比喻方式在使用频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全文的翻译有94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明喻(simile)的使用次数为50次,占比为53.2%;暗喻(metaphor)的使用次数为35次,占比为37.2%;而借喻(metonymy)在使用次数上与前两者差异比较大,仅为9次,占比为9.6%。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知,《店员》中的比喻修辞以明喻和暗喻的使用为主,借喻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与语境下才得以使用。

表1 《店员》中比喻修辞的翻译方法统计

针对3种类型比喻的使用,在《店员》汉译本中,译者通过4种翻译方法来表现原文中的比喻修辞形象,即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转译(transliteration)与省略(omission),这4种常规的翻译策略的使用使比喻形象能够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店员》全篇翻译中,直译、意译、转译、省略这4种翻译方法的使用频率也有着差异。由表1可见,《店员》译本中,比喻的直译有39例,占比为41.5%;比喻的意译有32例,占比为34%;比喻的转译有20例,占比为21.3%;比喻的省略有3例,占比为3.2%。而在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具体的翻译转换中,明喻的转换更多使用的是直译的表达,为22例,占比为44%,意译、转译与省略分别为15例、10例与3例,占比分别为30%、20%与6%;暗喻的转换多为意译的方式,为15例,占比为42.9%,直译、转译、省略分别为11例、9例与0例,占比分别为31.4%、25.7%与0%;而借喻的翻译转换中,直译为主要方式,有6例,占比为66.7%。省略方式占比最低,只在明喻的翻译转换中有3例,而在暗喻与借喻的转换中并没有使用省略的方式。

二、《店员》中译本中比喻辞格的翻译方法分析

以《店员》中译本中的直译法与意译法为例进行分析。

1.比喻形象的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使译文的表达形式或句法结构同原文保持一致。”[2]语言转换中的直译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全按照原文的词、句、语法等成分进行的成分互换,而是基于原文基础的带有一定变通的转换。“比喻的直译即在译文中保留原文中的比喻形象及比喻成分,如本体、喻体等形式。”[3]在《店员》中,比喻成分的直译既有对应句式结构的直译,也有非对应句式结构的直译或者增减译等现象。

(1)对应句式结构的直译

例1:

Morris pointed to the outside,and told Frank:“Autumn is here now,introducing a bleak scene.But it turns much warmer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when the sun breaks through.The mist on the grass evaporated,butterflies and wasps dance lightly and gracefully,and cobwebs glisten like silver lace in the sun reflected in the windows.”

译文:

莫里斯指着外面对弗兰克说:“你看,秋天来了,这里万象萧瑟。但中午时分就暖和多了,在阳光的照耀下,草上的雾气蒸发了,蝴蝶和黄锋翩翩起舞,蛛网在窗户放射的阳光下像闪闪发光的银色蕾丝。”

“在比喻的翻译过程中,如果原文与目标文本在句式层面能够形成对应,那么译者可以使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进行句法层面的转换。”[4]在例1中,莫里斯对于自己杂货店的感情溢于言表,即使周围的环境并不那么通透、干净。“cobwebs glisten”为原文比喻句中的本体,而“silver lace in the sun reflected in the windows”为原文比喻句中的喻体,这是一种明喻的结构。在目标文本中,译者保留了这一明喻的句式结构,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原文的句法结构与句法形式,以直译的方式使原文与译文在句法结构方面形成对应。

例2:

Frank was very disappointed at his failure.But Morris encouraged him and said to him that “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ever-victorious general in actual life.Sometimes a failure in life may only be a Waterloo”.

译文:

弗兰克对自己的失败感到异常的绝望,可莫里斯却安慰他说:“事实上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有些时候失败仅仅是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滑铁卢。”

例2中,弗兰克想要重新开始新生活,摆脱过去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但是遭遇了失败,弗兰克给了他一些忠告与鼓励。原文中“a failure in life may only be a Waterloo”是一种暗喻的结构,“a failure in life”是本体,“a Waterloo”是喻体,以“Waterloo”暗指“failure”。在译文中,译者并没有改变原文暗喻中的句法形式与词语的含义,而是将原文的暗喻形象通过直译的方式保留下来。

“在比喻辞格的双语转换中,有时可能源语与译入语在文化层面会出现一些不对应现象。”[5]即使这样,译者也可通过原文的语境效果理解其中的内涵,使目标文本的读者能够领会原文比喻形象的深刻含义。

(2)非对应句式结构的直译

在英汉转换中,有时在传递相同信息或相同目的时,由于表达方式的差异,无法在目标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句式,或使用非对应句式进行表达更能传递原文的真实含义。

例3:

As Morris saw Frank talking to the short fat man,he bawled at Frank angrily:“ He is a pathetic excuse for a human being,why get involved with him?”

译文:

莫里斯又看到弗兰克与那个短胖身材的人说话,莫里斯对弗兰克大发雷霆,吼道:“为什么还跟那个下三滥搅在一起?”

例4:

One day,Spencer met Morris and said to him:“ Hi,my friend,what can I call you,still a house moving nail household.”

译文:

一天,斯宾瑟看见莫里斯后说:“嗨,哥们,你真是一个钉子户。”

例5:

Frank once told Morris:“I like Helen so much and I want to be with her,even though she behaves like an inner woman prompts.”

译文:

弗兰克曾对莫里斯说:“我很喜欢海伦,我想和她在一起,虽然她这个人是个直肠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例3~例5都是原文与译文的非对应句式结构的翻译转换。在例3中,莫里斯有意培养弗兰克成为他杂货店未来的接班人,虽然弗兰克曾经因为生活窘迫抢劫过莫里斯的杂货店,但是莫里斯仍然觉得弗兰克是一个本质善良的年轻人。原文中,“he”是本体,“a pathetic excuse for a human being”是喻体,这是一个暗喻的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直译方式进行字对字、词对词的对应,而是将本体与喻体相结合,以“下三滥”来转换“那个短胖身材的人”。通过这种非对应句式结构的转换,原文的比喻形象更加突出,目标文本中的这种比喻转换使译文读者对原文中比喻辞格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4中,斯宾瑟把莫里斯称为“钉子户”,因为他要买莫里斯的杂货店及周围的一些地皮来盖一些游乐景点赚钱,但是莫里斯一再拒绝出售他的小杂货店,因此出现了所谓的“钉子户”的称呼。作为喻体的“a house moving nail household”形象地传达出了斯宾瑟眼中的莫里斯的形象。原文中本体与喻体十分清晰,但是它们之间的连接却显得模糊,只能通过语内的衔接加以判断。在译文中,译者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暗喻衔接“是”译出,而没有按照原文中的语内暗衔接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这种非对应句式的转换,以展现语内衔接的策略形象地译出原文的比喻辞格。

例5中,弗兰克在与莫里斯的女儿海伦相处的过程中,被她的美丽与善良所折服,他渐渐爱上了这个女孩。原文中,本体与喻体的形象十分鲜明,海伦唯一的缺点就是直肠子,但这也是她善良单纯的体现,喻体的“an inner woman prompts”在目标文本中喻为“直肠子”,形成了对应,但原文与译文的句式结构并不是一一对应,译文把原文的本体与喻体都保留了下来。

(3)比喻转换中的增译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原文的含义,有时候会在目标文本中增加一些表达,使译文能够更加符合原文的真实含义,在比喻的转换中,有时也会通过增加一些成分来展现原文的内涵。

例6:

Morris loved his country and traditions.Maybe he had an idea like “Our flag is red,white and blue,but our nation is a rainbow—red,yellow,brown,black and white—and we′re all precious in God′s sight”.

译文:

莫里斯很热爱他的国家与传统习俗,他经常这样想:“我们(国家)的国旗是红、白、蓝三色图案,但我们的民族是一道多彩的彩虹——我们有红种人、黄种人、棕色人、黑人和白人,这五色人种全都是上帝的宠儿。”

例6中,离开具体的语境,“red,white and blue”只能译为“红、白、蓝”;而“red,yellow,brown,black and white”也只能译为“红色、黄色、棕色、黑色和白色”。如果这样,全句则可能译为“我们(美国)的国旗是红、白、蓝,但我们的民族是彩虹——红色、黄色、棕色、黑色和白色,我们在上帝的眼里全是宝贵的”。这样的翻译显然没有把原文的比喻形象展现出来,表达很苍白,而且失掉了原文的一些信息。根据原文中的“flag”,可以判断出“red,white and blue”是指国旗的颜色;而从nation和we两个词,可以推知“red,yellow,brown,black and white”这5种颜色指的是人种的肤色。因此,在翻译时增加了诸如“图案”和“人”等词,进一步展现了比喻转换中的增词不增意。

例7:

We say that physical beauty is skin deep and that“pretty is as pretty does”.But we don′t always act that way.What pretty does is often seen in a forgiving light,while we are quick to leap to judgment of the unbeautiful,imagining,for instance,that fat people are lazy or greedy.

译文:

我们说外表美是肤浅的,“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然而,说归这么说,我们在审美时并不总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往往对外表美的人的行为比较宽容,而对不太漂亮的人则施之苛责,例如,看到肥胖的人时很可能会很快想到他们要么是懒惰,要么是太贪吃。

例7中,“pretty is as pretty does”中的第一个pretty是指心灵的美丽,本体是pretty heart或pretty mind,而喻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pretty。在翻译中,如果第一个pretty的真实含义没有搞懂,那么整个句子的含义就会与真实含义有偏差,所以翻译时在第一个pretty后增加具体的概念,即“心灵美”,而不是单指“美丽、漂亮”。通过把“pretty is as pretty does”这句话译为“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增加了一个词,原文的比喻含义更加清晰。除此之外,在非比喻部分,译者根据原文的信息又增加了“说归这么说”和“则施之苛责”这样的增译表达,原文中并未出现这样的表达,这样的增词法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2.比喻形象的意译

所谓的意译(free translation),英文的释义为:“a translation that is free gives a general idea of a piece of writing rather than exactly translating every word.”[6]即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非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意译是处理文化差异的重要方法,是在直译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所使用的一种变通译法。”[7]在不得已时要打破或部分打破原文的语言外壳,让其中的隐含信息浮出水面,再以译入语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论翻译,不是一概反对形似;而是在追求形似失败时,必须把视线转向‘神似’。避免译不通也要硬译。意译的核心是灵活(flexible)、权变(acting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圆通(accommodating and alternative)。”[8]“如果依照原文的表层意思无法把原文的真实信息表达出来,那就应该借助意译法。”[9]意译法在《店员》中译本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译法,尤其多用于比喻辞格的翻译转换。

例8:

She is very unhappy these years because she remains a grocery widow.

译文:

这几年她过得很不开心,丈夫整天忙于杂货铺的生意,对她多有冷落,简直让她“守活寡”。

例8中,莫里斯为了家里的日常开销,整天待在自己的小杂货铺里,虽然收入不多,但总体上还可维持家用,他的妻子却因为长期无人陪伴而心生怨念。原文中的本体是“she”,而喻体为“a grocery widow”,这是一个暗喻的表达。“remains a grocery widow”如直译为“一直是杂货店寡妇”,恐怕无人能懂其中的含义,等于既背叛原文又愚弄译文读者。而将其译为“守活寡”,则生动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这是典型的语用和语篇意义,这些在词典上查不到的语用或语篇词,只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逻辑推断。

例9:

You must have rocks in your head! Why should you believe whatever is said?

译文:

你有病啊!为什么人家说什么你都信呢?

在《店员》中,弗兰克对莫里斯的女儿海伦颇有好感,他非常喜欢海伦,因此,当二人发生争执时,他都会退让一步。例9中,“You must have rocks in your head”是一种隐喻表达,本体为“you”,喻体为“rocks in your head”。如果把原文的“You must have rocks in your head”直译过来,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很难明白弗兰克与石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无法领会原文的真实含义。因此,译者选择通过意译的方式进行表达。“译者可以把原文中的隐喻内涵真实再现出来,使读者更加清楚其中的脉络。”[10]

例10:

Physical environment helps shape culture.Man,environment and culture interact in a triangle.Man is conscious,dynamic and intelligent.As the most ingenious animate being of all living creatures,man “dominates the non-human world”.He works on the environment to create culture,but he can never be completely free from it.On the contrary,he is just a miserable part of the biosphere,bound up to a certain extent.Man has no conform to nature and work within it possible limits.The culture he creates likewise has to be conditioned by the physical world.

译文:

自然环境塑造文化。人、自然环境与文化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互动的三角。人有自我意识,有主观能动性,且高于自然,有智慧,甚至可以说“人为万物之灵”。人作用于自然之上而创造文化,可是他永远不能游离于自然而置身其外。相对可以说,人在生物圈中只不过是微小的一部分,他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和束缚。他只能顺应自然,只能在其限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同理,他所创造的文化也要受到物质世界的制约。

这是弗兰克最后在犹太教堂接受割礼时,犹太拉比对弗兰克说的话。例10中,“As the most ingenious animate being of all living creatures”是一个喻体,在这里形成转喻,转喻的本体为“man”。在本句的翻译中,译者没有直接进行直译,而是通过改变原句的表达形式,使译文的表达符合目标读者的期待,即“人有自我意识,有主观能动性,且高于自然,有智慧,甚至可以说‘人为万物之灵’”。译文的这种句式的转换更符合目标文本的句式表达习惯,从而使原文的内容得以更加真实的展现。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小说《店员》通过大量运用比喻辞格对人物形象、文化环境、犹太文明以及犹太伦理等作了生动鲜明的渲染与铺陈,向读者展现出详实的犹太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伦理情操。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比喻辞格的语料分析与对比,可以看出在《店员》的创作中,马拉默德使用了大量的明喻与隐喻,而借喻的使用相对较少;在《店员》中译本的语料统计与分析中可以发现,译者对原文中比喻的翻译转换多用直译法与意译法,其他的翻译方法涉猎较少。在小说的翻译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直译或者意译,应根据原文所展现出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语境效果,结合直译与意译的特点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

猜你喜欢
原文中莫里斯喻体
神奇飞书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能 看 多 远
半夜的演讲
我的风筝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