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模式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2021-10-18 03:17张群一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泌乳素硬膜外剖宫产

张群一

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剖宫产属于常见产科手术术式,术后疼痛程度严重。根据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术后镇痛能够减少产妇应激反应,有效增加泌乳素的分泌量[1]。其中,多模式镇痛是临床推荐方法,通过多种镇痛方法与不同镇痛机制药物的运用,对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靶位进行阻断,即可增强镇痛的效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多模式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课题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与本院剖宫产产妇56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入院序号划分两组,对照组28例,年龄21岁~34岁,中位年龄(29.24±3.27)岁,实验组28例,年龄23岁~38岁,中位年龄(29.21±3.34)岁,比对两组入组时上述基线资料提示具有比对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禁食禁饮,在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其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等情况。随后,在腰L3-4部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形式,并将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剂量控制在1.5-2毫升之间,随后留置硬膜外导管[2]。

对照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于手术完毕以后硬膜外注入1.5毫克的吗啡,将硬膜外导管拔除。

实验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完成手术后,硬膜外注入1.5毫克吗啡,并将硬膜外导管拔除。随后,基于超声引导,于腋中线入路完成腹横肌平面阻滞,并在两侧分别注入剂量为20毫升且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

两组患者行手术后首天以肌肉注射方式给予100毫克的曲马多,每天注射两次。

1.3评价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镇痛满意度。

(2)对患者PPD发生率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 对照组镇痛总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镇痛满意度分析(n/%)

2.2比较实验组、对照组PPD发生率 经过对比分析,前者比后者低,P<0.05。(表2)

表2 两组PPD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剖宫产创伤最常见的激发反应就是术后疼痛,同时还会产生宫缩痛与切口痛,尤其在术后两天内最强烈。疼痛会使产妇的交感神经更加兴奋,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使得泌乳素的分泌被抑制,初乳的产生时间会随之延迟。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基于超声引导展开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使切口疼痛的传入被阻断。在腹壁前外侧,其肌肉组织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3]。而前腹部皮肤、肌肉与部分壁腹膜主要受低位胸腰段的神经来支配。在神经分支进入到腹横肌和腹内斜肌间神经筋膜层的情况下,也就是腹横肌平面,会再次发出前分支,对腹中线周边皮肤壁层的腹膜组织进行支配。曲马多属于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使得炎性疼痛被阻断。镇痛效果理想可使产妇对于疼痛的恐惧得以缓解,改善其术后精神状态,镇痛满意度也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抑郁发生率,利于产妇术后身体恢复。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接受多模式镇痛,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P<0.05。由此可以说明,多模式镇痛能够使产妇的疼痛应急反应得以缓解,保证其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加快术后泌乳素的分泌速度,优化母乳的喂养质量。为此,剖宫产产妇在术后镇痛中选用多模式镇痛的可行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总体来讲,经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选择腹横肌平面阻滞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方式可增强镇痛效果,使得疼痛介质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有利于母乳喂养效果的改善,镇痛的满意度也十分理想且安全[4]。为此,在临床中,多模式镇痛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可为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提供必要帮助,进而改善其抑郁情绪,加快其术后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泌乳素硬膜外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高泌乳素患者不同时间段泌乳素水平研究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