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鹏
陇西县紧紧围绕“建设渭河源区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目标,把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培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全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退化林分试点修复和林果基地建设“五大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战略立县和林果产业增收“四大行动”,特别是将林业生态建设与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举陇西县之力加以推进,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成屏障、林果基地铺富路的良好格局。
一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陇西县共完成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试点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森林抚育14.74 万亩,义务植树1260 万株;森林面积22.56 万亩、净增9800 亩,活立木总蓄积43.98 万立方米、净增4 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大力开展身边增绿增量行动,完成城区面山绿化2.4 万亩,通道绿化1.5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98%提高到“十三五”末的6.25%。陇西县先后被授予“1978—2008 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市城乡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陇西一中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陇西县林业局被评为“2017 年全省林业科技服务先进集体”“2018 年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和“2018 年全市林业系统先进集体”,文峰镇桦林村晋升为“国家森林乡村”,陇西县市政管理所、陇西县云田镇、文峰镇桦林村被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市城乡造林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后有21 名个人被省、市评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陇西县委、县政府授予14 个单位“全县造林绿化先进集体”,林业系统1 人荣获“全县科技标兵”、2 人荣获“全县科技创新青年”、27 人荣获“全县造林绿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是林业改革不断深化。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勘界确权面积75.74 万亩,涉及17 个乡镇的7.42万农户,全部签订了合同,颁发了林权证,到户率达到100%。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955 万元,林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42 万亩,林权抵押贷款3480 万元。同时,为林业企业、合作社、林农的21 笔1.23 亿元贷款,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贴息407.89 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资本注入林业建设和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探索实施了龙头企业型、合作组织型、政府扶助型、家庭林场型、庭院林果型和乡村旅游型六种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全社会形成了“让企业建设绿色银行,给群众栽下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让陇西大地披上绿装”的共识。
三是林业产业稳步发展。坚持把特色林业产业培育作为增收富民的重要支撑,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引导鼓励非公有制成分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果产业发展,利用林果项目资金1700 万元,民间资本投入达1.2 亿元,推动林果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生态林果面积达到18.38 万亩,挂果面积6.05 万亩,盛果期面积4.11 万亩,年果品总产量1.74 万吨、总产值5240 万元。在首阳、巩昌、文峰建成优质苗木繁育基地8200 亩,年出圃侧柏、云杉、刺槐、柳树等生态绿化苗木2000 多万株,软儿梨、核桃、花椒等经济林苗木200多万株,年产值8000 多万元。
四是生态扶贫成效显著。自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项目实施以来,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目标,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县建、乡镇聘管、村用”和“精准自愿、公正公开、稳定持续、统一管理”的聘用管理原则,对列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遵纪守法、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公告、申报、审核、公示、聘用、岗位培训和安排上岗六道程序,规范选聘和管理生态护林员。累计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4289 人次、累计补助资金3302.4 万元。其中,2016 年选聘342 人、补助资金240 万元,2017 年新聘和续聘364 人、补助资金256 万元,2018 年新聘和续聘626 人、补助资金440 万元,2019、2020 和2021年在陇西县17 个乡镇210 个行政村分别选聘续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986 名,管护林地和森林面积52.4 万亩,人均达到500 亩以上,人均年管护补助达到8000 元,年补助资金总额达788.8 万元。
五是林业投入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累计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林业建设资金23299 万元,其中生态建设5993 万元、产业发展1370 万元、资源管护4373 万元、惠农补助9442 万元、其它2121 万元,林业建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完成人工造林13.74 万亩、封山育林0.5 万亩、森林抚育0.5 万亩,重点面山绿化2.4 万亩、通道绿化1.5 万亩。全县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底线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产业,推广普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生态建设的成效初步显现。
六是资源管护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地方政府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以林地林权管理为核心,以资源利用监管为重点,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摸底坟墓34563座,签订防火责任书19408 份,签订民事用火责任书2756 份,在重点城区面山新建护林员管护用房8 间、休息亭8 个,在进山和出山路口安装森林防火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全彩警戒摄像机30 个(其中枪机25 个、球机3 个、全景球2 个),修建林区防火隔离带道路136公里,购置防火机具及物资装备2200 多件套,为陇西县森林草原防火提供物资保障。签发检疫证1100 份,检疫木材1.58 万立方米、苗木1380 万株,依托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心测报点,防治中华鼢鼠等林业有害生物4 万多亩。
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陇西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是全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的直接体现。
2021 年是建党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关键一年。陇西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县上下就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思想自觉及行动自觉,延续多年来重生态、保生态、齐心协力抓生态的良好态势,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陇西”。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特别是要积极谋划、申报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渭河源生态产业综合治理工程,加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力度。同时,要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承包宜林荒山、荒地、荒坡、荒滩进行造林绿化和发展林果产业,加大生态修复治理。
二是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县上下要认真对照《陇西县城乡国土绿化实施方案(2021—2025 年)》要求,把造林绿化和单位中心工作统筹起来,落细落实任务,靠实各级责任,强化措施办法,全力实施好城乡国土绿化行动。林业工程造林方面,要选派包点领导和技术人员,从规划设计、造林整地、苗木选用、栽植技术、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指导、跟班服务、严格把关。全民义务植树方面,要做好规划设计、任务划分、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要将农户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庄路口、沟渠坑塘等全部纳入绿化美化范围,充分动员全民广泛参与,达到门前有树、家中有绿、屋中有花的视觉效果。
三是加快推动生态林果建设,着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种植、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两带三区一中心”(“两带”即:渭河沿川林果产业带和大咸河川林果产业带;“三区”即:渭南山地林果发展区、西北山地林果发展区、渭北山地林果发展区;“一中心”即:文峰生态林果产品展示加工贸易物流中心)的现代生态林果产业格局,打造一批精品林果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标准化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完备的贮藏、加工及营销体系,适度发展种苗花木、休闲观光旅游和林下经济。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收益保障机制,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资金技术优势,集中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是坚持造林和管护并举,着力提升造林绿化质量。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有的地方,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关键是忽视了对造林的后期管护。在“造”方面,要加强造林绿化全过程管理,抓好整地规格、苗木选调、栽种质量、达标验收等重点和关键环节,精细施工,精细作业。在苗木选育上,要结合自然条件,以成本低、耐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多选与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相适应的树种,着力提高成活率、成林率。在技术服务上,要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分片包村、包园,进行实地指导,保证林木、绿地成活率,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在栽植质量上,要全程跟踪检查,严格质量标准,达不到栽植标准的,责成有关单位进行补植补种。在“管”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护机制,按照“谁栽植、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分片包干、一包五年”,包栽植、包抚育、包管护、包成活,确保种一块地、活一片绿、成一片景。要严格落实林长制,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特别要用活用好生态护林员这支重要力量,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要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执法监管,通过查处典型案件发挥震慑警示作用,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要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预警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火情信息及时传递、火情火灾及时处置。
五是推进生态资源转化利用,着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巩固拓展林权改革成果,坚持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广大群众生态红利和民生福祉,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加快林业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林业和林地资源,培育发展乡村文旅融合新兴战略产业,统筹推进森林旅游、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业,形成林上采、林中游、林下养、林间种、林边加工、林外销售等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让绿色走进人们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继续完善“链主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林果经济、林木种苗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绿色富民产业,推动全县林草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