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江苏 宜兴 214221)
思维导图是将文字、线条、图像、色彩,以放射、树状、网状等形式样态将思维结构巧妙地呈现出来。它的直观性、形象性、层次性、拓展性能开启思考的无限可能。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习者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进行主动有意义的学习,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起每学期安排一个习作单元,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这几个板块进行“大体量”的习作教学实践。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编排的重要功能便是“从阅读走向写作”,旨在阅读中习得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思维导图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中的巧妙运用将贯通“写什么”的阅读能力与“怎么写”的习作表达,助力实现教学的高效。本文以六上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为例展开具体论述。
六上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求“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两篇精读课文目标指向让学生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的方法,目标靶向非常清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助力教学实现高效的工具,必须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靶向,这里的聚焦包括了选材内容的聚焦,也包含主题思想、行文过程的聚焦。结合具体的课文,精选合理的导图样式时要突出中心,围绕中心。笔者选取以中心意思为圆心,其他内容周围环绕的“太阳形”导图(图1)样式,还有以数个同心圆围绕中心意思的“多重圆”导图(图2)样式,来凸显“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图1 《夏天里的成长》思维导图
小学高学段的阅读要有篇章意识。需重视文章整体性,追寻作者行文思路,感悟选材与中心意思的内在关联,探析篇章结构与段落布局。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勾画出篇章整体性。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将文章的内容、思路、选材、中心等有层次、有条理、立体化地呈现出来。
参照统编教材六上第五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夏天里的成长》:“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写的。”《盼》:“想象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不难发现,两个习题全部指向篇章的整体把握,体会课文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引导学生阅读中绘制思维导图,厘清文脉,可以深层次理解课文。
教学《夏天里的成长》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绘出思维导图,依照图示分析中心与各分支的层级关系,各分支的选材角度,写作先后顺序等信息,让“隐藏”的文脉篇章信息直观显现出来。
图1中,围绕中心句从“生物”“事物”“人”三个分支来写,每个分支选择合适的事物来写,依照一定的顺序先写发生在身边容易被察觉的生物的长,再写比较大的山、地、河之类事物的长,最后写人的长,道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力地用力地长”这一主题。
随着教学的深入,思维导图也可以随着教学的需求进行转化,像图2就高度概括直观地以“同心圆”导图回答了“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的”这一问题。学生能够借助导图将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提取组织整理,整体把握内容:(1)课文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方面来写;(2)选材上围绕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动植物、事物、人来写。(3)能够围绕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⑷行文的遣词造句上也能够围绕中心体现万物的迅速生长。
图2 《夏天里的成长》思维导图
借第一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导图为例,迁移至《盼》同样可以达到把握课文整体内容,显示篇章布局的效果。如图3清晰可见课文围绕一个“盼”字,选取不同事例写出“盼”的心理。
图3 《盼》思维导图
以上例子可见,思维导图能让原本内隐的篇章布局思路外显,以清晰、直观、系统的图形方式显现出来,帮助学生在整体上理解文本,为后阶段品读重点语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也经历了分析、提取、归纳、综合、比较、概括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阅读要有整体意识,也要有语言意识。篇章的构架是骨骼,适切独特的语言表达是血肉。参照《夏天里的成长》与《盼》的课后习题:“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一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都需要走进语言表达的深处,探究遣词造句的表达奥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浅显中深藏文法奥秘。教学中笔者将常见的提问与思维导图结合,先用一个问题组逐次展开:
再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讨论思考问题并合作完成思维导图4。导图围绕中心辐射展开,依照植物、动物两类向两侧进行第一层延伸。列举的动植物按照对应的时间长短和怎样长的程度进行第二层延伸。
图4 《夏天里的成长》思维导图
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对照思维导图,对课后习题进行解答:(1)选材上紧扣中心意思。从植物动物两个方面来写。(2)对列举的生物按照时间的长短排序,很有条理。(3)呈现出不同生物的不同成长表现。“长”富有变化,如瓜藤、竹子、高粱是长度的长;苞蕾是形态的长;苔藓是颜色变化的长;小动物是体型变大的长。(4)在各个分句上是“时间”配合“长的程度变化”,突显中心“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思维导图在此处结合具体的课后习题展开对课文重点段落的解构,让言语表达“怎么写”的密码变得可触可寻。
同样思维导图也可迁移运用于对《盼》的课后第二习题的辅助解答。如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图5)的作答。
图5 《盼》思维导图
生:第二个事例“下起了雨,盼外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如“嚷”“奔”表现迫不及待要出去,“嘟囔”看出被拒绝后的不甘心,“央求”表现对出去的渴望;“瞟”看出心思已经在外面,“不声不响地听”可见到不能出去的失落。课文中的这些动词充分展现主人公“盼”的心理,读着非常形象。
由此可见,巧妙借用思维导图对教学中深入探究语言表达,完成品读词句的“解码”是有益处的,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除了承载品文析句的阅读任务,更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培养。读为吸收,写为应用,由读化写,转化过程需要个中间支持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开放性的特点巧妙承担这个中间环节,这里将从对照比较和再创重构两方面论述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读写的融会贯通。
六上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文章选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各异,却都能“围绕中心意思写”。让学生在对照阅读文本中比较绘制的思维导图,找出差异。(如图1对比图3;图4对比图5)启发学生阅读中察觉“围绕中心写”的多种路径。进而明确:围绕中心,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围绕中心,选材上可以选择不同方面的事物分类写,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多个事例来写;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上要将重点部分写详细具体,突出中心。
再创重构则是依照习作要求,根据之前精读课文当中习得的导图样式,结合各类写作材料绘制新的导图,在模仿、调整、重创中形成新的习作思路。再创重构的思维导图将作为支架,成为跨越读与写之间的桥梁,形成“借阅读习得表达——绘思维导图当支架——化习作思维再创作”这一融通读写的模式。
如学生在写《清晨的忙》这篇习作就围绕“忙”重制了思维导图,让习作构思变得更清晰(如图6,图7)。
图6
图7
图6围绕中心表现不同人物的忙,图7围绕中心选择不同事例写出我的忙,都能够“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中,可将篇章的布局思路直观化立体化,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能够将遣词造句的文法直观化,有利于进行言语探究。将更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并融会阅读与写作,达成习作单元培养写作能力的目标,助力实现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