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探索

2021-10-17 19:17:28郭传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1期
关键词:豌豆动画利用

◆郭传华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简化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在网上快速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1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时,笔者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植物大战僵尸》这一游戏为主题,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动画技术制作出豌豆射手用豌豆射击僵尸的PPT课件,并提出问题:把僵尸全部消灭共需要86粒豌豆,豌豆射手每次能够射击4粒豌豆,那么最少需要射击多少次才能把僵尸全部消灭掉?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计算本就枯燥、乏味,而小学生活泼好动,能够安静坐下来学习的时间有限,更容易在计算中出错。把信息技术制作的趣味化素材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沉闷氛围,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学生在计算中犯错的概率。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赛环节,利用比赛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如果在比赛环节能够把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以赛促教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传统数学计算比赛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在题目下制作僵尸快跑的动画,并提前设置好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学生如果能够在僵尸跑到终点前计算出正确结果就算获得胜利。这与传统课堂的计时比赛相类似,区别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更受学生欢迎,能够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好胜心,更好地提高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2 理解核心内容,培养逻辑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更要把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拓展逻辑思维,而信息技术能使教学更加严谨,是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法宝。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可以借助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课程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如在扇形面积的教学中,笔者在备课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扇形做成图片展示在PPT上,使学生对扇形有基本的认识;然后把扇形和圆形加以对比,引导学生区分二者的差异,找出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观察,结合圆形的面积公式,最终推导出扇形的面积公式。

再如在数学计算方法与算理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设计《植物大战僵尸》的PPT课件,利用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除法的算理。学生在观察豌豆射手射击僵尸的动画时,不难理解除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如果共有93粒豌豆,每次可以射击30粒豌豆,那么就让学生在动画演示中数一数需要发射几次才能把僵尸全部消灭掉,从而理解93÷30的含义。利用PPT的动画功能,学生明白在这道除法计算题中,93里面有3个30还余3的算理。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演示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除法的算理,并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同样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为例,笔者在PPT中增加Flash,设置动态分豌豆的动画,并且课件中的豌豆能够在多媒体上随意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操作与展示的平台。学生可亲自在屏幕上动手操作,将豌豆分成若干份,并阐述分一分的道理,最后总结出算理。总之,把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紧跟教师思路,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富有趣味;同时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开展课堂交互,提升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前教学的主流,具有大容量、智能化、虚拟化特征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随着电子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不同的教学平台与移动客户端等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彻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课堂交流与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仍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一课为例,除了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外,笔者利用微信小程序中的问卷星进行互动教学,把练习题输入问卷星小程序中,让学生在问卷星上答题,利用小程序的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借助大数据技术很快就能统计出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完成人数及出错较多的题目等信息。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从而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开展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另外,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起到引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自主学习将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应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都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全面指引下,实现学科思维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学习质量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搜集所需的课程资源,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全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新课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中的作业帮、作业盒子等APP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PPT制作预习报告。这样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在学生提交的作品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提交的作业也给教师带来很多惊喜,如有的学生在PPT中标注了易错知识点,有的学生设计了精美的卡通人物作为背景,还有的学生有规范的笔算过程。学生在利用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预习过程中,不但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学习效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复杂问题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豌豆动画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豌豆
大灰狼(2018年5期)2018-06-20 14:49:32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