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媛,牛昊彬,闫 鑫,陈旭辉,李关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 710065)
MEMS 陀螺是一种基于MEMS 工艺制造的角速度敏感器[1],已成为当前惯性陀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MEMS 陀螺以其在体积、重量和功耗上的优势,广泛应用在汽车导航、飞行器控制与导航、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2,3]。
双质量结构能够有效消除轴向加速度等共模干扰的影响,其音叉式的工作方式使得MEMS 陀螺对环境不敏感,极大地提升了环境适应性[4,5]。同时采用全解耦结构方式将驱动模态与检测模态解耦,降低正交误差影响,进一步提升MEMS 陀螺的性能。双质量块陀螺工作原理为[6,7]:陀螺工作时,驱动电极施加交变静电产生驱动力,分别驱动左右两部分沿x 轴同频、等幅、反向振动。当有z 轴角速度信号输入时,产生科氏加速度,敏感质量块沿y 轴同频、等幅、反向振动。通过对检测电容进行差分运算,可以解算角速率信号。
从图1 可以看出,全解耦双质量块MEMS 陀螺结构比较复杂。图中阴影部分大多是需要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信号引出的区域,涉及驱动模态以及检测模态,至少有20 个。如果在区域上直接做引线孔,会导致芯片面积不够用,工艺难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如何将电信号引出并保证芯片设计面积和质量是决定MEMS陀螺工作与否的重要工艺环节,内部信号互联成为首选思路。
图1 双质量块陀螺结构示意图Fig.1 The structure of the double-mass gyroscope
当前晶圆级封装设计中, 基于硅通孔(Through-Silicon-Via, TSV)技术热度很高[8,9],引线通孔数量过多损耗芯片面积,限制了其它结构的设计。而双质量陀螺结构采用密封腔电极互联键合技术,有如下优势:
1) 提升设计自由度。双质量块陀螺结构复杂,需要的引线孔很多,如果实现陀螺腔内部互联,则可以大大减少引线孔的数量,给设计留下很大的空间。
2) 减少了孔的数量,同时增大了陀螺有效敏感结构的面积,从而使得陀螺的灵敏度得到提升。
3) 可以实现复杂信号引线布线。陀螺与电路的连接中,走线设计复杂,如果将一部分电路走线设计在陀螺内部,将孔布局在同侧,大大简化了外部与电路的连接引线,减小MEMS 陀螺体积。
双质量块陀螺结构采用内互联引线技术变化如图2 所示。从图2 中可见,双质量陀螺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使用内互联引线技术后省去了结构中央的键合锚点,可实现复杂信号引线布线。而内互联引线的难点在于在密封腔内应用金属导带完成电信号导通,同时要保持密封,不能影响锚点键合质量和真空封装品质因数Q 值。
图2 采用内互联引线技术对比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comparison of inter-connection lead technology
引线压头形状既要考虑到阳极键合的可靠性,又要保证电极导通性,因此我们考虑梳齿状电极头结构。该结构对键合质量影响最小,同时兼顾导通稳定。
设计齿状电极引线端口如图3 所示。主要设计参数有b(齿宽)、c(键合区压入长度)。依据现有工艺特点,设计了18 组不同长度组合,用于开展引线镀制厚度以及材料对比试验,如表1、表2 所示。
图3 电极引线端口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ode lead port
将设计的不同电极端口制作在同一个带孔玻璃片上,进行阳极键合密封,测量密封后的未键合区域长度,进而对参数选取进行判断。理论上未键合区域越小,证明对键合强度影响越小,如图4 所示。
图4 未键合区域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unbounded area
将18 组图形做在同一个玻璃片上,其分布如图5所示,这样能在同样的键合参数下,对不同电极端口进行比较,同时也能保证每种电极端口有足够样品量。
图5 端口图形分布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port distribution
同时,准备了10 片玻璃片,从工艺实现性和经验方面考虑,进行了电极厚度和电极材料的分类设计,如表2 所示。
表2 电极端口设计参数Tab.2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de port
表2 电极材料以及膜厚表Tab.2 Electrode material and film thickness
电极制作经过清洗带孔玻璃片、沉积金属层、光刻、腐蚀、阳极键合等工艺步骤,如图6 所示。
图6 电极制作过程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ode production
其中的阳极键合参数为:温度400 ℃,键合电压-400 V,键合时长45 min,键合气压为1E-4 mbar。形成的密封电极形貌清晰,键合区域合适,如图7 所示。
图7 键合后玻璃电极形貌Fig.7 The appearance of the electrode after bonding
对每片玻璃片进行了阳极键合密封,分析未键合区域与c 的关系,如图8 所示。
图8 c 与未键合区域关系曲线Fig.8 The cur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 and unbounded area
对于不同键合参数的玻璃电极片,总体趋势是,b值一定的情况下,键合后c 的长度(也就是嵌入至键合区内的电极长度)越小,未键合区域越小,键合质量越好。尤其在c=5 µm 时,呈现直接键合的现象,没有出现未键合的空腔。同样,抽取2 号片进行统计发现,当c 的长度一定时,b=10 µm 的曲线未键合区域最小,键合效果最好。
通过以上分析,b 和c 的长度越短越好。但陀螺生产过程中,受到对准误差以及键合误差等限制,需保证工艺可行性以及接触稳定性。对准精度的改进依靠更换新型的键合夹具,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种偏差,不能将伸入键合区的电极长度设置过短,增加工艺难度。结合数据分析并从工艺实现性考虑,选择b=10 µm,c=20 µm 为合适参数。
根据工艺条件,选Al 和AlCu 两种电极材料进行对比。从图9 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b、c 条件下,Al 材料的未键合区域较AlCu 小。因此,选用Al 作为电极首选材料。
图9 不同电极材料键合比较图Fig.9 Bond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lectrode material
选择了Al 电极的三种厚度进行比较,分别为0.2 µm、0.5 µm 和1 µm。图10 中曲线是b=10 µm 时,不同的厚度所对应的未键合区域。从图10 中可知,在c 相同情况下,电极厚度越厚,未键合区域越大,键合效果越差。0.2 µm 的电极键合效果最好。
图10 不同电极厚度键合比较图Fig.10 Bondi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lectrode thickness
对试验片进行导通性测试,所有玻璃片上电极的电阻值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 中可知,Al 厚度为0.2 µm 的电极其电阻为1000 Ω 以下的最多,失效率最低,因此选择电极厚度为0.2 µm 最佳,既能保证电极接触电阻小,又能保证电极导通的稳定性。
表3 数据统计表Tab.3 Statistics
综上所述,采用0.2 µm 的电极厚度作为正式产品的工艺参数。
基于以上内互联引线的工艺参数,成功实现25只双质量块MEMS 陀螺电信号导通,并实现了真空密封。经测试,Q 值能够达到20 万以上的表头数为24个,占比超过80%,如图11 所示。
图11 陀螺测试Q 值分布图Fig.11 Chart of gyro test Q value distribution
陀螺受外界影响小,性能稳定,内互联引线电信号连接可靠性较高。在室温环境下,对陀螺进行了1小时稳定性的测试,测试零偏稳定性达到7.7 °/h,如图12 所示。
图12 陀螺测试图Fig.12 Chart of gyro test
双质量块陀螺的孔数量减少,同时孔结构分布在一侧,为后端封装也提供了便利空间。结构改进前后的实物图如图13 所示。
图13 结构改进前后陀螺表头Fig.13 Gyro chip before and after structural improvement
本文采用齿状电极作为双质量块MEMS 陀螺内互联引线,确定伸入键合区长度为20 µm,齿状数目为10 个,为键合合适参数;同时,选择Al 作为电极材料,并比较了电极的不同厚度对于键合面以及导通性的影响,确定电极厚度为0.2 µm。密封腔电极内互联引线工艺技术的实现,使得MEMS 双质量陀螺避免中间通孔占用芯片面积,降低了通孔制作工艺难度,同时为整体结构设计提高了自由度,避免复杂表面引线干扰,为MEMS 双质量块陀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实现奠定了工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