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会化阅读研究热点追溯与分析

2021-10-17 13:21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聚类群体

付 蕊

(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齐齐哈尔 161000)

1 引言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自信的大力建设与树立,阅读逐渐成为物质生活之外的“全民刚需”。加之近年来,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社交分享日益普遍、“互联网+”深入人心,社会化阅读(或称社交化阅读)的概念正式走进大众视野并被普遍接受。

社会化阅读(Social Reading)是伴随着社交类媒体风靡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阅读形式。2010 年,Flipboard 应用的流行,将社交和阅读巧妙结合,是社会化阅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随后,国内社会化阅读应用Zaker、鲜果联播等快速跟进,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也推出阅读、分享功能。

2020 年3 月CNNIC 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9.04 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8.2%,以手机为上网终端的网民比例达99.3%。微信朋友圈和手机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为85.1%和81%,可见社会化阅读日趋成为全民阅读的有利推手。

纵观国内外对社会化阅读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覆盖面广、研究相对精准细致,而国内学者在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正处于发展阶段。从概念解读和社会化阅读平台研究上看,MENNELLA[1],钟雄[2]均对社会化阅读概念有深入解读。STEVENS[3]和国内的张莉[4]、刘亚[5],则均针对阅读平台进行过详细分析。但从群体对象和精细程度上看,国内研究针对的群体比较单一,大多集中于青少年群体。目前,社会化阅读的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学者孙挺等[6]通过文献计量梳理LIS 领域阅读研究现状里指出,社会化阅读、社交媒体与用户生成信息研究在国内外都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研究理论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

本文通过CNKI 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利用共词矩阵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国内社会化阅读为主题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展望,并绘制战略坐标图,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方向指引。

2 概念解读

关于社会化阅读的概念,中外学界均有表述和解读。外国学者中,LIVINGSTONE 和MENNELLA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LIVINGSTONE 认为,社会化阅读是一种群体性阅读,以读者为中心,聚合相同兴趣爱好的读者在群体化阅读模式中进行交流,促进读者之间知识的创造、共享、传播及价值扩大。MENNELLA 认为,社会化阅读是公开的活动,是两个以上的人与文本之间的互动,通过面对面或者网络在线交流,扩展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阅读价值增值。在国内,目前被引用最多,被业界普遍认可的是钟雄[2]提出的社会化阅读概念,即社会化阅读就是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全新阅读模式,相对于过去以书为核心,强调内容的阅读模式,它更加注重人、注重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共同创造UGC、在读者用户间互动的基础上,无限放大阅读价值。

社会化阅读并不是新鲜事物,其本质是社交与阅读的有机结合,强调读者之间的互动与分享,这些在过去的阅读沙龙、读书交流会中已初具模型。随着数字文化和智能系统的普及,交流与分享不仅局限于面对面,还能体现在键对键,通过网络社区、社交软件和阅读平台都可以实现,使得社会化阅读迅速融入人们生活。

基于对上述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社会化阅读是一种以读者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媒介,强调社交与阅读有机结合,通过互动式阅读和分享,扩大效果和价值的一种阅读传播行为。与 “数字阅读”和 “移动阅读”不同的是,“数字阅读”和 “移动阅读”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媒介和移动终端进行阅读的方式。而社会化阅读是一种阅读传播行为,侧重通过阅读、互动和社交分享产生的传播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数字阅读”和 “移动阅读”涵盖于社会化阅读之中,是社会化阅读的媒介。

综上所述,社会化阅读主要包含3 个基本层面:①读者社群。社会化阅读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读者,是有共同关注点的读者社群,而不是单独孤立的阅读。②网络媒介。社会化阅读突破了实体书、现实地点、面对面的传统模式,将阅读的内容、地点、交互等都拓展到网络空间,以网络为媒介使阅读和社交紧密结合。③分享传播。社会化阅读最终实现的是分享阅读收获、扩大阅读价值,个体既是读者又是内容的产生者和传播者。

3 数据来源和研究背景

3.1 数据来源

本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全文数据库,在CNKI 里选择期刊库,检索日期为2020 年5 月20 日,以“社会化阅读”or “社交性阅读”or “社交阅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到562 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剔除掉会议总结、序、文学等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327 篇文献。

3.2 发表时间

社会化阅读是伴随着智能终端的使用而逐渐受到关注,从2011 年第一篇关于社会化阅读文献开始,目前国内已研究近10 年,如图1 所示中国社会化阅读研究呈递增趋势。在2013—2014 年研究量第一次突增,CNNIC 在2014 年8 月发布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指出: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是满足人们的不同社交需求,用户重合度凸显。2017—2018年研究量第二次突增,其原因是4G 网络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社交类软件和应用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社会化阅读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状态,是值得持续深耕的热点之一。

图1 “社会化阅读”相关主题发文量变化趋势Fig.1 Tendency of published articles on related themes of"social reading"

3.3 作者与机构

按发文作者统计(包括非第一作者)327 篇文献中发表相关主题论文作者3 篇以上的有6 位,如表1 所示。

表1 发文量3 篇以上的作者Table 1 Authors who published more than 3 articles

表1 显示研究相关主题的作者从专业方面主要聚焦在图情类和新闻传播类两个领域,均有从社会化阅读平台和用户两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由此可见社会化阅读是阅读与传播的集合体。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李武为核心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社会化阅读的实证研究,群体覆盖层面广阔,包括青少年、大学生、成年工作者。江西省图书馆的刘艳多集中于社会化阅读使用者的数字足迹研究,对社会化阅读传播和阅读推广均有涉及。

3.4 关键词

基于Citespace5.6.R1 文献聚类软件,对关键词进行时间切片聚类分析如图2 所示。除社会化阅读这一关键词外,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是阅读推广,社会化阅读与阅读推广的深入研究,是全民阅读的有力推动。2012—2013 年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出现在生活中,加之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推动,阅读逐渐转型。2013—2016 年随着大数据和 “智能+”深入生活,微信、社交化阅读、各类社会化阅读app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社会化阅读成为一个新兴领域走进人们视野。2016—2019 年,阅读社交成为体系,数字阅读的 “社会化”功能被研究者认可,聚焦用户的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数字足迹、网络身份等成为社会化阅读研究热点。

图2 2011—2020 年 “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关键词可视化Fig.2 Visualization of key words in"social-reading"research from 2011 to 2020

利用Bibexcel 对数据库导出的txt 格式表进行关键词提取统计,得到频次大于等于3 的55 个高频关键词如表2 所示,并生成55×55 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如表3所示。为了更好地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和网络分析,本研究引入Salton 余弦系数对原来的共词矩阵进行预处理,Salton 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ij表示关键词i 和关键词j 的共现频次,ni和nj表示这两个关键词各自的频次。将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转换成相似矩阵,本文以相似矩阵为基础做聚类分析。

表2 关键词3 次以上频次表(部分)Table 2 Key words with frequency above 3 (partial)

表3 高频词Salton 余弦相似矩阵(部分)Table 3 Salton cosine similarity matrix of high frequency words(partial)

4 多元数据聚类与数据分析

4.1 多维尺度分析

把社会化阅读高频词Salton 余弦相似矩阵导入Spss 22,采用多维刻度(ALSCAL)方法,并选择“从数据创建距离”,度量模型选择为 “Euclidean”距离,分析结果如图3 所示。通过计算的结果所示,根据关键词距离远近划分为5 个区域。

图3 多维尺度分析结果Fig.3 Results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4.2 数据聚类

将完整的矩阵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根据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生成不同的类团,从而可揭示国内研究者对 “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的主题方向和内容。将计算得到的Salton 指数矩阵输入SPSS 2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本文使用离差平方和法,在系统聚类当中Ward 连接的聚类方法,聚类标准是平方Eudlidean 距离得到垂直方向的聚类树图如图4 所示。在聚类树图中选择固定距离对全部聚类进行类团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绘制战略坐标图,反映不同类团在“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中所处的区域,描述各类团关键词内部及其与外部其他类团之间的联系。

图4 “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树图(部分)Fig.4 Cluster tree diagram of keywords in related research of"social-reading"(partial)

根据多维尺度分析和聚类树图所示,通过引入钟伟金等学者提出的 “粘合力思想”,确定每个类团的名称。因为 “粘合力思想”是用以衡量类团内各主题词对聚类成团的贡献程度,表达每个主题在类团中所起作用。最终得到8 个类团,如表4 所示。

表4 “社会化阅读”高频关键词类团名称Table 4 The"social-reading"high-frequency keyword groups

4.3 研究主题的战略坐标分析

采用战略坐标图的方法是在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之上更形象的展示每个研究类团内部和类团与类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更直观的揭示 “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绘制战略坐标图主要是以密度为横轴、向心度为纵轴,所有研究主题的密度和向心度的平均值作为坐标原点。密度是主题类团内部联系强弱的指标,密度值越大,代表自身内部关联更密切,研究历史长,研究学者多,体系更加完善,研究程度趋向成熟;向心度是主题类团之间联系强弱的指标,向心度值越大表示主题类团之间越紧密,合作度越高,该类团在所属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向心度和密度,p 表示密度,c 表示向心度。p 和c 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Eij是关键词的共现频次,n 是某一研究领域中关键词的数目,N 是共词矩阵中所有关键词的数目,Qs 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Q 指的是全部的研究领域总体,根据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分别计算4 个类团研究主题的密度和向心度,战略坐标值为密度和向心度与均值之差(小数保留两位),如表5 所示。根据坐标点绘制战略坐标图,如图5 所示。

图5 战略坐标图Fig.5 Strategic coordinate map

表5 4 个类团对应密度值向心度值和坐标点Table 5 Four clusters corresponding to density values,centripetal values and coordinate points

战略坐标图坐标轴右侧密度值越来越大,代表类团内部之间的联系密度更加紧密,研究程度越高;在原点以上向心度值越来越大,代表各类团之间的合作度更高。由战略坐标图中的类团分布情况可见,目前国内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正处于发展阶段,关键词类团不多,已经成熟的研究方向少,只有F 和G 类团的研究相对进步,A、B、C、H 四个类团的研究效果不显著,有很大提升空间。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D 和E 类团研究现状差异较大。各象限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象限(核心区域)的类团F 和类团G 处于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相对核心位置,研究方向和内容比较重要,是目前社会化阅读研究的前沿和核心。随着国家政府部门 “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思想提出,图书馆职能愈加凸显,阅读不仅关系民族未来,更关系着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化阅读的推广和图书馆服务成为该领域中深入研究的重要部分。目前国内对社会化阅读的推广研究还处在发展状态,对大学生、青少年、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研究较多,阅读推广方式方法等方面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象限(成熟区域)的类团D 处于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相对成熟地位,密度低而向心度高说明自身内部结构相对松散,但与其他主题联系密切。社会化阅读是以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为基础延伸出互动行为的一种阅读形式,这一主题在相当一段时间仍需深入研究,可对社会化阅读的 “地基”进行夯实,但也不排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的研究可能会被分解。

第三象限(边缘区域)的类团A、B、C、H,在密度值和向心度值都是属于相对较低的,说明各类团之间结构较松散,未形成研究体系,并且主题类团内部联系相对分散,这一区域的类团在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社交app 的日常化,社交媒体、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是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的延伸点,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

第四象限(发展区域)的类团E 处于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的发展区域中,密度值高而向心度低说明类团本身研究紧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他主题研究关联较少,与外部联系不够紧密,此象限类团研究发展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动力,势必会陷入研究分解或难以突破的状态。阅读行为和持续使用意愿在社会化阅读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主要结合采用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有进一步交叉研究的价值。

5 讨论和展望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社会化阅读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战略坐标里可知,类团F,也就是社会化阅读的推广研究,密度、向心度值均较大,说明该主题方向的研究在该领域中地位突出、作用明显、发展相对成熟、前景依然很大。

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并结合前文总结的读者社群、网络媒介、分享传播3 个基本层面,将社会化阅读的推广区分为群体类型、社会化阅读平台、多维视角3个角度进行研究探讨。

5.1 群体类型

人在每一阶段有其自身特性,面对阅读不同群体的爱好需求也不相同,但每一群人都有其共性。在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领域里,由于社会化阅读需要智能终端才能实行,因此大多数的研究者把目光聚焦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群体[7-9],其次是与大学生年龄层面接近的两个群体,青少年群体[10,11]和成年工作者[12]。究其原因2020 年CNNIC 报告中显示网民年龄10~39 周岁阶段的人群超过60%,这一年龄段人群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是社会化阅读的主力军。

但国内仍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群体,可从职业上细化分为企事业单位、个体户、服务业者、自由职业者等,根据这些群体的工作时间、阅读时间、娱乐时间进行量化;还可以从年龄段上细化,根据阅读兴趣、分享方式和互动意愿等,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社会化阅读行为进行探究。国内人群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社会化阅读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他还包括弱势群体、残疾人群、阅读功能障碍的人群(文盲等)。对学生群体也可以根据地区差异探究社会化阅读行为差异。还可以对同一群体进行细化,比如针对农村群体,可区分在家务农人员、在农村工作的其他职业者、外出务工的农民等进行实证调研,发掘他们在社会化阅读中的不同特质。总之,针对群体的社会化阅读研究还需朝着全面、细化、精准的方向发展,探究群体的社会化阅读需求、兴趣点、能动性和行为规律。

5.2 社会化阅读平台类型

目前,社会化阅读平台主要有3 种模式。

第一种是 “阅读主导型”,主要包括各种移动阅读app,典型代表有ZAKER、Flipboard、Wattpad 等专门的社会化阅读应用,也包括掌阅、起点中文网、书旗小说等以小说内容为主的客户端,还包括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等公布新闻内容的app。这些平台以阅读功能为主,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以图文传播形式扩大阅读范围和效果。

第二种是 “互动社区型”,主要指的是传统的网站阅读社区,包括豆瓣网、天涯论坛、西祠胡同、贴吧、地方论坛、知乎等可以进行阅读、跟帖、发帖的互动网站。这种模式以社区式的互动为主,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针对阅读内容产生UGC 并进行互动,通过活跃的讨论达到传播与增效。

第三种是 “社交嵌入型”,主要是指嵌入到社会化媒体中的阅读社区,包括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QQ 空间、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中发布或分享的文章。这种模式最初是社交平台形态,后续开发了阅读功能,在社交网络规模较大的基础上推广阅读。集社交、阅读、分享、传播等于一体,在社会化阅读平台中占据主要地位。

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多围绕 “社交嵌入型”平台展开研究,其中基于微信朋友圈、公众号[13,14]的发布和分享研究更深入。其他两种类型平台均有涉及[15-17],但研究不够广泛。究其原因,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显示,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中,成年读者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 分钟,其中80%以上选择聊天、查看朋友圈这两项活动。阅读功能日趋社会化,在调查中显示超70%的成年人选择看新闻来丰富阅读内容,而新闻app 的研究少之又少。据艾瑞网2019 年的数字阅读报告显示今日头条和趣头条两款应用软件使用量持续上升,并且此类应用使用人员稳定,是可进行社会化阅读研究的切入点之一。

5.3 多维视角研究

社会化阅读强调的是用户在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分享、评论、交流从而成为一类阅读社区的有机阅读,国内研究者除群体和社会化阅读平台外,还从多维视角切入对用户进行研究,主要从用户行为和媒介情景两方面入手。

5.3.1 用户行为为切入点

LIVINGSTONE 认为 “社会化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限的圈子阅读,它从读者自身出发,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搜寻到趣味相投的圈子,在群体化的阅读中进行交流,有利于信息的共享、转化和覆盖”。这种阅读需要意识逐渐上升到读者偏好转变,进而衍生感知价值量化,激发阅读动机,从而使用户满意度上升,提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深入探究用户能动性对社会化阅读的使用。

①关于用户阅读动机,主要分成内在性动机和外在性动机,内在性动机包含良好的惯习[18]、兴趣爱好[19]、个人情感抒发[20]、信息阅读获取需求[21]。外在性动机包含社会交往动机和个人发展成就性动机。其中在大学生、青少年两个群体中,社会交往动机是影响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重要动机,正向影响社会化阅读成立。而在成年群体中社会交往动机却不是影响社会化阅读行为的动机[12],与大学生、青少年研究结果相违背。②关于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是衡量获取价值与付出成本之间的对产品或服务一种整体评价[22]。大量研究证明,感知价值可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重复购买、持续使用意愿、忠诚度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23]。国内学者把这一指标用于对社会化阅读的衡量模块,是对社会化阅读用户评价重要因素。感知价值因主体与背景的差异,划分多种维度,在社会化阅读相关研究中,功能价值、情感价值与社会价值常作为衡量因素[24,25]。③关于用户满意度,一般处于感知价值和持续使用意愿的中介地位,是社会化阅读用户使用意愿里最常出现的衡量指标。其中阅读有用性、社会联通性、社会化阅读app 的信息质量、社会化阅读app 的服务质量、社会化阅读app 的系统质量均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26]。但社交化互动服务对用户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27],其中原因仍需深入研究。④关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以期望确认理论为研究基础,是衡量用户是否重复购买或使用服务的衡量指标。ECM(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为持续使用意愿最常使用模型,探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发生机理,并指出期望确认程度和满意度是影响用户继续使用的重要因素[8,27]。

5.3.2 媒介情景为切入点

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逐渐被高度关注和迎合。用户画像和数字足迹的研究,有利于阅读和社交的深度融合,个性化订制服务能够对社会化阅读这一新阅读方式的用户需求进行完善。

用户画像具有相似背景、兴趣、行为的用户群在使用某一产品或者服务时所呈现出的共同特征集合,是经过聚类算法对用户的一种针对特性的推荐模式。数字足迹是刻画用户画像的一种方法,能够将阅读主体网络身份产生的数字足迹进行大数据分析,来确定并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28,29]。但是在数据时代,精准数据推送品味固化、内容同质严重、虚假信息、不良价值内容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对社会化阅读产生一定的影响,破解这一问题仍需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和有辨识度的推荐算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综合上述对群体、社会化阅读平台和多维视角3个角度的探讨,笔者认为,社会化阅读的推广研究是未来的一个主要方向,社会化阅读的智能化、跨媒体化、应用化等方向是未来研究的持续热点。同时笔者感到,农村群体是中国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也是以往学界关注较少的方向,在该领域中,农村群体有厚实的基础、庞大的需求以及推广的潜力,推动社会化阅读向广大农村群体延伸,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6 结语

社会化阅读研究仍处于研究初级阶段,不同群体对社会化阅读的需求不同,并且受年龄、学历、工作类型等因素影响。社会化阅读研究需要一个长期追踪过程,现阶段对提出假设之后的分析研究较少,后续可进行实验追踪和颗粒度分析。

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现阶段国外研究趋势,国内数据来源仅从中国知网中提取的文献,并且对某些合并关键词没有进行统一设定标准。

猜你喜欢
社会化聚类群体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数种基于SPSS统计工具的聚类算法效率对比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