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卫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461
随着2016年9月教育部专家组在北师大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教师作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最大力量,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解,对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认知,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都将深刻影响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地。北京开放大学褚宏启校长也曾说过:“离开学生来讨论教师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根,也没有魂。”
为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探索新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使命。而且教师所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必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联系和对接。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对接的关键点又是什么?只有弄清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好教师、培养好学生。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具有以下四层“力”:
一、道德力
笔者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来教,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改变的方向就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对于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看成数字1,专业能力是1后面的0,在有1的前提下,后面的0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0再多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责任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也就是我们的学生需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担当,有正确的三观,设想一下如果教师没有社会责任感,对国家不认同,如何能让学生拥有这样的素养呢?前不久我在抖音上刷到一条视频,可能有些老师也看过,视频内容让很多网友气愤不已。就是2020年疫情期间,一位香港教师在一堂小学二年级的网课上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帮中国禁烟”,视频内容荒谬至极,赤裸裸颠倒黑白是非!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要想培养优秀人才,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将立德树人奉为一种虔诚的信仰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教育的原野上才会开出璀璨的花朵。
二、学习力
笔者认为终身学习是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前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但是现在看来,一桶水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给学生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那么活水哪里来?就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翻一番,到了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翻一番,到了现在则是每3-5年翻一番。知识老化是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哪天学校里突然停电了,绝大多数的老师肯定会很不适应,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回顾自己工作的这短短十几年时间,从一开始师范院校里学习制作PPT课件,进行一些简单的交互;后来为了把课件做得更漂亮,学习flash动画;接着教室里安装电子白板,要学习制作白板课件;最后发展到现在的智慧教室、未来教室、希沃授课等等,当然也包括2020年疫情阶段的线上教学,教育信息化已经由1.0迈向了2.0时代,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学习力的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要求我们的学生要“乐学善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传播知识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的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育人的需要。
三、反思力
笔者认为日常的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华师大数学科学学院首席特聘教授、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教授在《教师的教学知识发展研究》一书中把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分为以下五个组成部分:
1.包括技术在内的教学材料与资源的知识;
2.表达数学概念和过程的方式的知识;
3.教学策略及课堂组织模式的知识;
4.促进课堂交流和培养数学集体意识的途径的知识;
5.评定学生数学理解的方法的知识。
范教授指出教师知识的发展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来源。但是在总体上,最为重要的来源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同样,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也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名师。”从这两位专家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日常反思在其专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反思成功之处。对于课堂教学中自己认为比较成功、满意的地方,需要及时的进行记录,以便于今后总结成功的经验,延伸到同一类课中。
反思失败之因。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片段,老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处理的结果是不怎么理想的,学生的反馈是不够积极的,我们老师更需要反思,这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改进具有很大作用。
反思课堂生成。我们的课堂是个不断变化、生成的过程,课前的备课再细致有时也是无法预料到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往往这些资源又是很宝贵的财富,处理好了就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师要反思。
反思再教设计。再教设计的思考,对于成功的环节进行保留与完善;失败的环节进行修改与重组,这样的训练特别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能够促进自己更快的理清思路,快速的成长。
其实,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讲,当他真正开始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是一种进步,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专业的发展。同样,“勤于反思”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既然,学生都需要时刻反省自己,那么教师是不是更应该时常做好反思呢?
四、课程领导力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要具有自主研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因为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讲,校本课程的开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例如:我們太仓市小学数学正在开展的数学阅读、数学实验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就是在区域层面的统一领导下,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简单看一个例子,下面是2020年苏州市学业水平监测里面的一道数学题,仔细分析其实题目并不难,但是因为文字多,需要较高的阅读素养,很多学生因为静不下心来分析,也就是阅读的素养不够,导致错误率较高:其中第2、第3题的正确率只有40%左右。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数学阅读校本课程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催化剂,21世纪的教师可以在道德力、学习力、反思力、课程领导力的四力助推下,做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努力做一位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