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格发育并完善学生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必须要对体育教学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小学生当前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并积极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理念,同时,引进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校体育课堂,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够爱上体育,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知识文化学习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运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358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还要关注学生体质的培养,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教学理念,以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为依托,设计科学并且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当中,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1]。
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强化体育基础知识教学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在传授给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体育项目训练,获得强健的体魄。体育课程需要理论知识支撑,而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学生需要掌握基础性的体育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规避各类风险,保护自身安全。如,在跳远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将跳远动作视作完整的单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系统化讲解。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通过课件为学生展示图片,并辅以讲解,讲解内容包括跳远前的准备活动、跳远后的按摩与其他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组织课外实践训练,带领学生在空旷的場地试跳,而在学生进行试跳练习前,体育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跳远的种类,如立定跳远必须原地跳,行进间跳需助跑,并具有一定危险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入跳远接龙游戏,将学生分为四组,由每组第一位成员先跳,而后第二位成员以第一位成员的落点作为起点继续跳,以此类推,最终跳远距离最长的一组获胜。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调整恢复,此时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放松身体,如做徒手操等,最后结束本节课程。这一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基础知识,还可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目标。
二、采取趣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内容,防止体育教学成为无趣、呆板与严肃的代名词。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前,学生要进行热身运动,而最为常见的运动方式是学生环绕操场跑步,但跑步会消耗学生较多体力,并且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对此,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例如,若班级学生数量较少,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组织学生围绕着圈进行运动,形成“你追我赶”的热身运动状态。这一热身运动是逐渐加速的,可以使学生从慢过渡到快,进而在游戏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若班级学生数量较多,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女生组与男生组,组织他们进行折返跑、跳山羊及实心球等运动项目,使其形成竞争意识,进而打破传统体育课堂死板与封闭的教育模式。总之,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创设公平、竞争的体育学习氛围
受到性格、身体条件、家庭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学体育教师将自主决定权交给学生,那么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放弃体育运动的想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工作,积极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倾向的体育运动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真正享受到乐趣,感受到集体带来温暖,体会同学之间宝贵的友情。比如,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喜欢踢足球,但是却不喜欢与同学一同踢足球。还有这样一位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完后,仅仅将自己手中的体育器材归还,当遇到被丢到一旁的体育器材时秉承无视的态度。以上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受到父母的溺爱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过分重视自身的利益,严重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一小组中的学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对于在体育运动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结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集体精神,对体育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对体育运动评价机制进行健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环节,并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素质教学理念下,我们对于体育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进行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收获,进行逐步感悟,并且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使学生能够稳步发展[2]。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评价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并且通过这一活动,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与改进。除此之外,在开展体育运动评价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合理的对教学任务进行设置,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当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得以保持,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更易于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运动、幸福运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情感发育状态、心理素质情况,通过科学指导尽量改善学生的运动心态,让学生渐渐爱上体育,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从而逐步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有序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殷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法探析[J].新智慧,2021(09):123-124.
[2]顾星晨.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法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