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陈新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317
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表明,不管是文科的教学还是理科的教学,在本质上都是关于语言的教学。尽管相互之间的教学载体迥异,但是教学的目标都应是指向语言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语言的阅读也就是对学习者产生持久而强大影响的一种重要元素。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所有的教师应该都是语文教师,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基于学科教学综合化的阅读意义。
学科教学综合化十分强调多学科的合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不是一个学科、一个教师在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它是诸多元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就构成了多学科合力的发动机。它们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其基本意义包含着以下两个方面:
1.从阅读与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角度看,阅读为“听说读写算”的中坚。没有阅读,听说终究不能达到写算;需要写算,首先需要学会阅读。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能力”角度考察,阅读是我们各个学科每天都要做的一个功课,是“听说读写算”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一旦通过阅读的功夫,达到了写与算的成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也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从阅读形成各个学科知识网络角度看,阅读为促进知识内化的必经通道。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义”和“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悟出来的。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知识常常因为内化而在大脑中获得能动性和灵活性,反复阅读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复阅读能够建立起大脑内部关于所学知识的神经联系,并调动大脑相关区域的神经元高效地活动起来,形成有助于知识在大脑学习的相关区域形成动力定型,进而使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基于学科教学综合化的阅读实践。
学科教学综合化要求阅读能够走出纯粹文科教学的藩篱,凸显多学科的张力。这样的要求似乎在中等以上的学生身上表现不很明显。因为对于他们,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但是,这也是一种表象。他们正同少数后进生一样悄悄发生着变化。为了阐述方便,笔者姑且以执教的三年级小C为例,说明我们基于学科教学综合化的阅读实践成果。小C是个男孩,个头瘦小,患有先天脑瘫。一年级入学时,他行走不稳、口齿不清,行为控制能力也极差。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一直稳定在及格线以上。今年上半年的一次数学调研,小C取得了72的好成绩。当我们回头梳理小C的进步时,笔者再次对于阅读刮目相看。小C所在的班级从一年级起就将阅读作为班级教学的一大特色,并将之推广到各个学科,基本形成了以下的基本做法:
1.阅读题目,一丝不苟。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十分关键的年段,无论是学生身心,还是学科转折。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关注学生的各个细节。在教学了《槐乡五月》后,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题目:“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有口福”在这儿指的是 。小C看着不知所措。于是,我就要求他将题目读给我听,并要求读出重音与停顿。一边又一邊,他终于发现答案就在题目里。文科是这样,理科教师同样重视读题,并及时教学文科知识,如学校把培育的500盆鲜花分一些给六个年级保养,分完后还留下152盆。平均每个年级分得多少盆?教师适时进行“六个年级”与“六年级”、“还”、“平均”等词语教学。这样的综合,不仅让学生学会阅读题目,更在于形成了一种习惯。小C就是在这样的习惯培养中学会了思维,享受了成功。
2.阅读课本,专心致志。说到阅读课本,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语文。《解放日报》也曾经报道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增加朗读环节,上海让语文课堂再次“响”起来》,呼吁语文课堂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朗读、表演,重视学习经历和体验……但是事实上,各个学科都要阅读,并只有通过阅读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一是就学生一生学习而言,学生最终是要摆脱听说的课堂程式,实现自主阅读、自主发展的。那么,阅读就是对其一生十分重要的能力,需要很好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二是就学科教材语言而言,没有阅读的过程,教材语言难以内化成学生内在语言。教师如果只重视学生的听说写算,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理科教学中也强调课本阅读,并要求教师专门列出时间进行,特殊学生甚至当面读给教师听。每节课,学生活动需要占70%。其中,阅读就是重要内容。小C也就是这样,学会了阅读语文、数学、外语等课本。
3.阅读文献,津津有味。学生一旦尝到阅读的快乐,就会产生阅读的动力。笔者所在的班级学生就十分爱好课外的阅读。从学生自费订阅的资料来看,阅读涉及到《少年文艺》《新语文学习》《数学报》《时代英语报》《科学园》等刊物,面相当宽。只要一有时间,学生们就选择自己爱好的学科文献阅读。正是这样,我们在上课中,也展示很多参考文献
,供学生阅读,拓宽视野。学以致用,使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印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笔者在教学《恐龙》一课时,小C就踊跃发言,并搬出了李吉林老师主编的《新补充阅读》,指出了恐龙突然消失的可能原因:洪水泛滥、宇宙射线、气候骤变、哺乳动物、被子植物……如果说小C是个特殊例子,数学老师的一段表述就更能凸显阅读的多学科价值:由于阅读的多种作用和各种其它的结合,一般学生5到10分钟就已经很好理解所学知识,按下来30多分钟练习和探索,课堂教学任务当堂完成。重要的是诸多学生还可以与教师一起编写算法语言……
阅读,彰显了学科教学综合化的意义,凸显了多学科的张力。作为一种诸学科相通的教学方法,阅读一定可以成为诸多学生的自觉。当一个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数学、外语等各学科的阅读,其人生也就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正像许多接触过小C这个班级的老师认为的那样: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行为习惯优良。这是个很有潜力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