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幼师眼中《指南》路上的“三步走”

2021-10-16 17:43何其委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5期
关键词:沙包幼师指南

何其委

中圖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285

随着2012年10月9日《指南》的正式颁布,到如今已经是第九年了。我作为一名省培免费男幼师,也早已毕业,如今已是工作的第五年。我在幼儿园中,成为“园宝”,备受大家照顾和关爱的同时,也要做好女幼师能做或者不一定能做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引人思考的故事,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次次的思辨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本园的教育水平才得以呈现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

一、教师本位意味重,指南精神“流于形”——未充分认识《指南》时

1.师幼互动相脱节

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超过了40人,区域游戏时,各个区域常常显得拥挤,失序。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常常剥夺幼儿的自主选择游戏区域的机会。

案例一:在小班娃娃家,地面上贴了8双鞋印。区域游戏时间到了,选择去娃娃家的人数远超过了8人。过了几天后,教师跟幼儿谈话:“以后,娃娃家只可以去8个人,不然太挤了!今天,想去娃娃家的小朋友举手。”幼儿有十几人举手了,教师见状:“不行不行!太多了!今天就让陶陶、乐乐、这8个人去,你们其他的人去玩别的!”于是,几个没有能去娃娃家玩的幼儿就闷闷不乐地选了益智区。

教师高控游戏已经成为常态,幼儿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体现。不知不觉,幼儿成为了教师的工具,游戏也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更不要说教师按照领域目标观察幼儿并且展露教育指导策略了。

2.生活环节包办代替

案例:大班幼儿的午餐环节由教师盛饭,教师一方面反复提醒幼儿不要说话,一方面又要疲于给每一个幼儿盛饭、盛菜、盛汤。幼儿则集中围坐在桌子边,彼此之间兴高采烈地谈论着。

教师盛好饭菜,将小碗全部排列好,然后一个一个地给幼儿送去。幼儿说:“老师,我自己来端碗。”教师说:“让老师来,怕你烫着。”教师一边吩咐幼儿不要讲话,一边给没有讲话的幼儿先端去饭菜。

在一开始,《指南》的精神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不少教师还走之前的“老路子”,即不去深入观察、了解幼儿,集体活动心中缺少领域目标,生活环节也常常让幼儿消极等待,整齐划一地“指挥”幼儿,剥夺自理机会。这样对于幼儿而言,是不利于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对于《指南》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

二、后知后觉忙补牢,指南精神“被误解”——探索贯彻《指南》时

基于曾经出现的现象,在业务学习中学《指南》也变成了常态。为了改变教师的儿童观,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能尝试用《指南》精神来重审自己的师幼互动和教育行为了。许多教师认为:《指南》就是“圣经”,只要里面提到的教育目标和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都要想方设法地去达成。在这种拨乱过左、看似掌握了《指南》却实则违背了《指南》精神的观念下,又出现了一些现象。

1.“标尺化”和“一刀切”苗头展露,忽视幼儿发展的规律。

案例:在操场上,有一大班班级已经连续练习投掷沙包好几天了。每天下午,教师都会带着几个幼儿手持沙包,投向五米的线。可是总有几个幼儿,因为扔得不够远,没有达到教师的期望。可教师说:“《指南》上说,大班幼儿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五米,园长期末会请几个孩子去扔沙包,扔不到五米我是要被考核的!”

在教育活动或者教研活动中,“标尺化”和“一刀切”的情况曾非常常见,《指南》被视作“圣经”,凡是《指南》里面涉及的目标,都要不遗余力地去达成。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比以前进一步得到重视了,但《指南》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原则却常常被忽略了。

2.“放任自流”式管理,片面理解《指南》,忽视幼儿学习品质。

案例一:某中班,到了区域游戏时间,刚刚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现在是自主游戏时间,大家可以去玩了!”幼儿随着一声“耶!”便一哄而散,椅子也没有从集体活动场地移走,被撞得东倒西歪。在随后的游戏中,有幼儿在角色区玩了一会儿就不玩了,出来之后就去了其他区。其他幼儿见状,也来询问能不能换区。教师犹豫了一会,点了点头,活动室内幼儿东串串、西走走,乱成一片。面对提问,年轻教师说:“《指南》里面不是说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嘛。”

许多教师由于为了过度追求指南中“目标”的达成从而陷入了“结果导向”的泥潭。为了达到“目标”,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五大领域的整体性,出现了机械训练的苗头。更有一些幼儿园,年底对幼儿搞“抽样测验”,用类似于期末考试的测验、测试这样的“小学化”方式来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且跟教师的个人考核直接挂钩,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三、扎实审议共思辨,指南精神“有根基”——科学实施《指南》时

案例:大班入园时间,一名年轻教师在观察记录册上填写了今天重点观察的对象。等到所要观察的幼儿一来,教师引导该幼儿进行自主签到和游戏选择。当幼儿进入了建构区域后,在观察记录册上,该教师填写了观察目标:1.了解幼儿建构用了哪些方法;2.幼儿的合作情况。写下这两个目标之后,便开始了观察。后来,该幼儿的同伴也进入了建构区,两人合作完成了作品“旋转木马”,教师把游戏用录像的形式保留下来,利用游戏点评的时间让这两名幼儿跟全班幼儿分享作品中的建构方法。

《指南》精神,需要我们辩证、全面地去解读,教师队伍的学习历程也是分三步走的。好的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契合《指南》,是适宜的、科学的、合理的,都是好的教育。将《指南》融入游戏、融入一日生活环节中,对幼儿、教师而言都是双向发展、互惠共生、实现共同生长的良好手段,教师不光光比以前更能读懂幼儿,而且更加爱玩、会玩了。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要面临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这不断反思、不断审议的过程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螺旋上升,造福一方百姓!

猜你喜欢
沙包幼师指南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丢沙包
扔沙包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缤纷沙包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自抛击掌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