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集“唱、念、做、打”四种表现形式于一体,演唱方式独特的同时,其内容又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加以戏曲、歌曲同属音乐的范畴,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更应“肩负”起传承中华戏曲的责任。对此,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正视戏曲传承、戏曲教导的重要性,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还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戏曲教导,焕发小学生戏曲学习活力的同时,助力中华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关键词:传统戏曲;小学生;音乐教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059
戏曲作为中华历史演进的“见证者”,既参与了中华历史的发展,又将其内容以音乐的形式加以展示。如两汉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以及近现代与现代的多元化戏曲。小学生学习戏曲知识,既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修养,还有利于实现中华传统优秀的传承。以下,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对小学音乐与中华传统戏曲的深度融合展开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一、创设情景游戏,感知戏曲演唱魅力
戏曲与歌曲相近,二者皆容纳了诸多元素,或赞美事物,或歌颂人物,或讲述事情。教师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导,让小学生通過跟唱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仅容易造就枯燥的学习氛围,甚至还会降低小学生戏曲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游戏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即,教师结合当前的戏曲内容进行情景塑造,让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游戏探索,使其在游戏环节中既能够知晓戏曲内容,还可以真切感知的戏曲演唱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导小学生传统戏曲《智取威虎山》时,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情景演绎的游戏。该戏曲改编自《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片段,塑造了杨子荣“孤胆英雄”这一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导戏曲时可以先组织小学生欣赏相关的音频资源,使小学生可以知晓戏曲的内容及演唱方式。而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戏曲中出现的角色,并通过演绎的方式再现戏曲景象,深化小学生对戏曲感悟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戏曲教导的趣味性。教师采用情景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既有助于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局,优化小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有助于点燃小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进而在游戏化的氛围下逐步实现戏曲魅力感知度的提高。
二、组织分层教导,提升戏曲演唱水平
音乐演唱需要特定的技巧,戏曲自然也不例外。但戏曲的发声较歌曲而言存在更高的难度,对此,就需要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戏曲演唱水平。分层教导是指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演唱能力高低进行小组划分,针对各个小组的实际状况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其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层化教学既能够保障不同学习水平的小学生都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还可以有效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互助配合的学习技巧。
例如,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时,可以根据班级小学生的演唱功底进行小组划分。如,演唱功底较强的小组,可以安排其观看戏曲相关的视频资源,跟随音频的演唱学习发声的技巧;演唱功底较弱的小组,则由教师带领,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讲解,通过跟唱的形式,逐步掌握戏曲的演唱技巧。教师利用分层教导的方式开展戏曲教学,既能够提升授课的针对性,弥补传统整体教导的不足,还可以整体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戏曲演唱水平的上涨。
三、拓展课外探索,塑造戏曲传承意识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戏曲如同繁星般闪耀,优秀篇目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戏曲知识时,既要塑造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演唱的技巧,还应注重小学生戏曲基础的塑造。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探索的方式进行拓展教导,让小学生可以品鉴到更加全面的戏曲内容,扩大其学习范围的同时,在品味、鉴赏优秀戏曲的环节中,加速其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传承意识的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开展戏曲品鉴活动,带领小学生赏析多元的戏曲文化。如京剧《长坂坡》、《玉堂春》等;豫剧《春秋配》、《桃花庵》等;秦腔《游西湖》、《三回头》等;川剧《红袍记》、《琵琶记》等。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演唱技艺,且戏曲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其共同点,皆是中华先辈的智慧结晶,皆记载了中华历史演进的详细过程。教师采取课外探索的方式进行戏曲授课,既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戏曲知识学习渠道,丰富其戏曲文化的掌握,还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多种戏曲中的不同魅力,提升小学生戏曲演唱功底的同时,助力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意识的塑造。
总而言之,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戏曲教导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既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导的多样性,还有利于强化小学生自身的戏曲、歌曲演唱能力,促进小学生个人文化修养提升的同时,推动小学音乐传统戏曲教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华容.小学音乐“戏曲课”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评鉴,2020(10):131-132.
[2]周筱娟.让国粹走进校园、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J].中华少年,2020(1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