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教育方面,您認為澳門這方面做得如何?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本澳在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教育方面,教育暨青年局持續通過不同的方式培養青少年善用資訊科技,掌握時間管理技巧,認識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青少年沉迷網絡及電子遊戲。例如透過“課框”和“基力”,在“資訊科技”及“品德與公民”的學科領域,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資訊科技的態度與價值觀,知道迷戀網絡遊戲對身心健康的危害。
同時推出《品德與公民》教材,協助教學人員開展善用時間、預防沉迷與成癮行為,開展建立健康身心的習慣與方式等相關主題的教學活動。通過學校發展計劃,資助鼓勵學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餘暇活動,培養興趣及發掘潛能,擴闊視野及充實生活,避免其興趣單一,易於成癮問題。
未來,政府應繼續通過不同層面的工作,聯合相關部門向青少年宣傳和教育正確使用互聯網,推動預防青少年網絡與電子遊戲成癮。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副教授:現今網絡素養教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一直以來資訊科技教育定位不是很清楚,如果只是停留在技術層次,學生的網絡素養並未提高。資訊科技現在是在消費青少年,缺乏資訊科技的素養教育,包括道德倫理,這些應該在公民教育裡面處理,在資訊科技裡面也可以有常識的的東西,各科互相呼應。澳門在這方面資源多,但需要重視起來,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在課堂上開展網絡素養教育。
澳門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呂綺穎委員:澳門特區政府的青年政策文本,都有指出培養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教育,也反映出教育當局對這一問題的重視,我們作爲教育人員,也有參與這方面的培訓,成效良好。現時需要加強網絡素養教育:
一、跨部門的教育,網絡陷阱等教育,如通過司法警察局等部門來到學校開辦講座,這種方法效果不錯,學生喜歡聼一些實際案例講解,如什麽是網絡犯罪,加强透過跨部門合作,來到學校舉辦一些講座,給學生更加多的法律意識,同時用一些短片形式宣傳,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此外還有話劇、滅罪小先鋒等活動等宣傳形式。
二、據瞭解有負面心理的同學會更依賴網絡,甚至出現成癮情況,目前疫情下,學校的心理輔導員、社工等,需求量會更大,建議政府正視這個問題,增加學校心理輔導員等數量,做預防及篩查的工作,和學生多些接觸,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但目前人手不足,未來需要增加這方面人手,照顧到有心理輔導需要的學生需要。
澳門理工學院社工學課程講師梁啟賢博士:小學階段可以說是孩子最聽話的時候,對規矩的遵守程度是最高的,如果在小學時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包括上網的時間限制,不應該瀏覽暴力、色情等網頁,增強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有了這種教育基礎,到青春期後,孩子在道德上會知道有這些規矩要遵守,此時父母也易於管教一些。建議教育部門在小學時開設網絡素養教育課程,因為小學階段是人的道德發展最強的階段,澳門在這方面的教育相對落後了,需要加強。教授操守應在教授技術之前,家庭和學校需要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