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有创意、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它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元视角认知教学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认知,以此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以鲁迅文学作品阅读为例,分析阐述群文阅读优势,探讨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鲁迅;有效方法
群文阅读指的是教师提出一个话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的分析、对比、归纳,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及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开展群文阅读,可以缩短阅读时间,提高阅读质量,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 洞悉世事,客观认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旨在深入探讨教师所提出的共同话题,以此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阅读的文章都出自于同一作者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作者入手,再循序渐进地了解作者所创作的系列文章,进而逐步深入地理解作者文章的内涵,也能更加高效促进学生洞悉世事,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效认知。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篇鲁迅的文章,包括《故乡》《一件小事》《记念刘和珍君》《社戏》《为了忘却的纪念》《藤野先生》《祝福》《狂人日记》等,鲁迅的幽默与辛辣并存、诙谐与沉郁共生,使得初中学生较难完整的掌握鲁迅文学作品的特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关注学生是否有效掌握鲁迅文章的重点内容,这虽然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学生仍无法全方位了解鲁迅文章的特点,未能把握阅读鲁迅文章的有效方法,这使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为突破这一教学局限,笔者选择教材中部分鲁迅作品进行阅读群文,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后的思考,主要分析鲁迅所处时代的特征、人生轨迹等。了解到鲁迅生于动乱年代、人生经历动荡曲折、多次希望破灭等情况,感受到正是因为鲁迅的曲折经历,才造就了鲁迅一生的伟大,也成就了鲁迅现代文学奠基人的崇高地位。再者,教师除了要将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之外,也应推荐学生阅读课外鲁迅的典型作品,包括《過客》《影的告别》《野草题辞》等,这种逐步深入的阅读,会促使学生通过对鲁迅不同文体的整体把握,在了解鲁迅文章的同时,也能对鲁迅的生平有一个整体认知,以此达到通过群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全局把控,整体感知
阅读分为感性阅读和理性阅读,前者仅从单一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感受,而后者是能够从双向交流的层面,通过文字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展开隔空对话。若说感性阅读是对文本进行的感性认知,那么理性阅读就是能够通过深度了解文章内容后,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总结与阐述。结合鲁迅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鲁迅在文章中曾做出如下比喻,他将自己身处的时代比喻成一间没有窗户的铁屋子,可即便如此鲁迅选择放声呐喊,由此可见即使在毫不见底的深渊,鲁迅仍旧要对现实做出强烈反抗,也反映出鲁迅具有较强的战斗精神。
例如,在《过客》中,鲁迅连续运用了多个“没一处”;在《影的告别》一文中,连续运用了多个“我不愿意”;在《影的告别》中,也突出表现了鲁迅“渡光人”的身份。同时,从鲁迅23岁励志“我以我血荐轩辕”始,直至鲁迅56岁辞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誓言。这不仅表明鲁迅在看不到光明的情况下仍旧选择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更充分凸显了鲁迅斗争精神的可贵。学生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重点强调的字词、语句,了解文章的主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理性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鲁迅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理性阅读的视角对几篇文章中关联度及共同点进行分析,以此更加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撰写读后感,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体验,促使学生从不同层面认知鲁迅的作品,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能力、群文阅读效率大有裨益。
三、客观理解,多维分析
作为一种公正、客观的阅读方式,批判性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较高要求。阅读时需要学生从个性化的层面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并以多维角度对阅读内容开展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站在公证的立场,拒绝加入个人情感因素,拒绝没有事实依据的一切臆想,完全以客观的角度、从多维层面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例如,在《影的告别》的注释中,鲁迅曾说:“爱夜的人要有看夜的眼睛和听夜的耳朵,只有在黑暗中才能感受黑暗中的光明。”其实,鲁迅生于旧中国的黑暗阶段,这使得先生早已习惯黑暗,但鲁迅在黑暗中仍旧寻找光明,这就是鲁迅的精神与气节。而在《过客》中,鲁迅指出:“即便前方是坟,也要继续前行,这就是对绝望的反抗,因为,反抗好过绝望。”由此可见,鲁迅寻找光明的过程,也就是反抗绝望的过程。可以说,鲁迅是以笔代枪的战士,是笔尖上的舞者,鲁迅一路披荆斩棘、置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认知鲁迅作品中深思熟虑的精神境界,鲁迅弃医从文,正是因为他想用锋利的笔针砭时弊、拯救百姓。教师可以从鲁迅在文坛“绝处逢生”与“深思熟虑”的角度,让学生能够从更加客观的立场理解鲁迅的思维,认知鲁迅作品所体现的精神,并逐步形成自身独立的文学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鲁迅的任意作品组成群文,比如,可以将《孔乙己》《社戏》《故乡》这三篇儿童化视角的文章与其他作品进行有机融合,这不仅充分凸显出鲁迅作品的多元化,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感知鲁迅作品的独特魅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作品的相似点及不同点,鼓励学生从多维角度对同一个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群文阅读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以降低鲁迅作品的阅读难度,并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感性地理解鲁迅作品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知鲁迅作品,在秉承文本构建整体性、延伸性、自主性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认知文章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文章走近一个真实的鲁迅,去体会阅读之美,去感受这位现代文学奠基人的文学风采。
参考文献:
[1]胡生勤.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
[2]冯蓓.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8).
[3]刘晓伟.鲁迅作品中无名者形象分析[J].西部学刊,2018(3).
作者简介:杨丽娟(1979— ),女,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张掖育才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