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
【摘 要】本文旨在指导学生了解人工制造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和制作小挂钩。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和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一年级学生在之前科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会思考、会动手,本课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参与设计、选材、制作、检验的全过程和设计理念的理解。教师通过聚焦问题来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挂钩 工程和技术 设计制作 人工制造的产品
一、教材分析
“做个小挂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本单元是“我们的产品”单元,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人工制造的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小挂钩。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和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本课是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最后一课,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会思考、会动手,难点应该在设计、选材、制作、检验的动手操作及对设计理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功能。
●利用科学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可以使用的实际物品——小挂钩。
●了解人工制造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
2.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等设计来制作简单的人工制造产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按照要求进行两人合作学习,愿意倾听、分析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设计、制作小挂钩时的创意和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工程的关键是设计,产品是人们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技术可以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初步了解创造产品的动力源自人类的需求。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制订简单的计划,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等设计来制作简单的小挂钩。知道产品是人们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制造产品离不开设计。
四、教具准备
材料:铁丝、曲别针、吸盘、塑料钩、有树杈的小树枝、毛线、吸管、双面胶。
工具:钳子、剪刀、尺子、热熔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研究主题
师:同学们,天气变热了,大家在上体育课后经常需要脱下外套,如果让大家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教室的墙上,需要用到什么?
生:挂钩。
师:你想不想也来做个挂钩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个小挂钩。
[设计意图]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切入,以生活需求为研究项目,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科学知识与技能都是为生活服务的。
(二)活动探究,设计、制作小挂钩
1.选择制作小挂钩需要的材料
师:你认为制作一个小挂钩需要的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想要用的材料,在设计图1号框里,简单地画一下设计图吧。
(第一次画图)
师: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铁丝、曲别针、吸盘、塑料钩、树杈、毛线、吸管、双面胶等材料来制作小挂钩,你认为这些材料中哪些可以用来制作小挂钩呢?
[设计意图]先是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制作小挂钩需要的材料,然后利用聚合思维的方法,引领学生清晰地梳理并选择制作小挂钩的材料。
2.根据提供的选材画设计图
师:选好了材料,相信你的脑海里也有了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小挂钩的初步设计了。请同学们在设计图的2号框里,将自己的设计构想画下来吧!
(学生画设计图)
师:设计图都画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工程的关键是设计,画设计图是为了让学生在制作前对设计有规划。同时,通过交流,学生还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3.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并进行制作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钳子、剪刀、热熔胶等工具,你们会使用钳子吗?关于钳子如何使用,让我们通过一段微课来了解一下。
(教师演示钳子的使用方法之一——弯折)
师: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有目的地选择工具进行小挂钩制作。制作前,老师有几个小提示——(1)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制作,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同时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示意。(2)我们在使用材料和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划伤自己和他人。如果意外受伤,一定要及时告知老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急救包。(3)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完成的同学可以用挂自己衣服的方式提前进行质量检测,如有瑕疵请及时修改。
师:好了,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吧,预祝你们成功!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小组合作制作小挂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制作完成后要求进行质量检测,让学生明白,一种产品的开发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复修改。
4.展示产品并进行质量检验
师:同学们,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至少一个小挂钩的制作,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作品吧!
师:现在我们要挂上物品,来检验一下我们制作的挂钩能否挂住衣服,是否结实。
师:看來同学们制作的小挂钩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教室里挂衣服的问题,同学们成功了!祝贺大家!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吧!
[设计意图]在产品发布环节,师生对产品的承重、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展示,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设计思路,帮助其在后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进。
(三)拓展延伸,认识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并认识更多人工制造的产品
1.回顾小挂钩制作过程,了解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基于要挂衣服的需求,提出了要制作小挂钩的方案;在制作小挂钩的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选择材料、画设计图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在做“设计”;然后我们又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了制作和质量检验,这就是一个“制造”的过程;经历了这些过程,我们就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同学们可真棒!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清晰了解小挂钩这一产品开发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什么,知道产品是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认识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产品
师:生活中除了像小挂钩这样是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产品以外,你还认识哪些人工制造的产品呢?
师:这些图片中哪些是产品呢?
(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对人工制造产品做进一步的认识与判断。
3.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产品都是要经历设计、制造才能完成的,让我们通过一段微视频了解一下吧!
(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产品是怎样开发出来的,再次揭示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很多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并且其中要经历反复修正的过程。
师:產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经历反复修正。就像今天大家做的小挂钩,设计师们就有很多的创意,让我们来看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小挂钩吧!
(出示多种多样的挂钩图)
师:请大家对今天在课堂上一起制作的小挂钩再进行修改、完善。两周后,我们将举行产品发布会,优质的挂钩将被选放在教室供大家使用。
[设计意图]课后对小挂钩作进一步修改,并选出优质产品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一)通过四个教学流程聚焦问题和完成课堂教学
本节课是通过导入、设计、制作、改进这四个流程来进行教学的。工程技术的学习要基于生活需求。本节课通过发现学生体育课后衣服乱放的问题,提出如何把衣服挂在教室的墙上的需求,这种真实生活情境的设置导入,能够体现这类课程的目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想象小挂钩制作的材料并完成第一次设计图,之后出示预选好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选择并再次画设计图,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一个训练。
设计之后学生选材制作小挂钩,教师提出要质量检测并改进,在完成制作后的交流展示环节,依旧让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还出示相关设计师们设计的小挂钩图片,来丰富学生认知,并提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制作的小挂钩的要求。这就是让学生不断体验制作、改进的过程,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汽车等产品时也是会不断改进设计的。
(二)一些重要环节的设计想法
1.材料的选用
在课堂上制作选用的材料多为半成品,塑料钩、吸盘、铁丝、树杈、曲别针、双面胶、棉线、吸管等这些材料可以通过简单的组合或改变形状完成制作,学生在材料很少的情况下就能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当然,因为部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前期也进行了改进和准备,如铁丝两头用热溶胶包裹住了,树杈顶端也进行了打磨,这样不会划伤学生,另外还准备了急救包。
2.工具的使用
教参上并没有规定用钳子,上课时却提到了钳子,突破了教参。笔者认为,这并不属于超纲,因为对于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渗透。课堂上通过播放微视频让学生了解了钳子的四种使用方法,其中弯折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规范地完成小挂钩的制作。之后教师又演示了钳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是想让学生从小懂得科学规范和严谨的道理。
3.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制作完成小挂钩
本节课通过学生体育课后挂衣服的需求,提出设计小挂钩的任务。学生经历了设计、制作、改进等整个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4.上课时间的预设
一开始试讲,我们发现40分钟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只会是走过场,学生无法体验设计、制作、改进的全过程。为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工程技术就能在脑海中扎根,于是放长了两次设计和一次制作的过程,用了一个小时的课时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