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本立道生 学言思趣 美其文化

2021-10-16 13:32叶玉水朱志华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

叶玉水 朱志华

【摘要】本立道生,趣在其中。刘德林老师这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抓住了知识和学生学习的两个根本,把握问题导向和策略引领两翼,开展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多模态语篇读思达活动:基于经验,构建新知;创设语境,思维可见;辩证分析,见树见林;丰富体验,启迪人生;运用策略,美其文化。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言形式和节日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动脑动情,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生活阅历,体验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感受灵动的智慧生长过程。

【关键词】论说体裁;语篇语境;语言文化;阅读乐趣

【作者简介】叶玉水(1975-),男,莆田第十六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读写;朱志华(1970-),男,莆田第十六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听说。

引言

朱永新说,阅读是拥有核心知识的关键,共同阅读提高了国人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教育公平。窦桂梅认为,阅读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读书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对话,就是与世界丰富的思想交流,是最高级的精神享受,是让自己羽翼丰满、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让人情感细腻、内心柔软、生活有趣的生命过程。教师的作用,犹如领航员,引领学生溯本清源,培根铸魂,求真求善,求是求美,探究知识奥秘,体验学科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2021年4月莆田某一级达标校举行市级教学观摩课,我校刘德林老师(以下简称刘老师)执教了人教版高一新教材必修三 Unit1“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阅读语篇。该活动主题是探究節日与庆典的缘由。刘老师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围绕主题意义,创设语境,运用学习策略,带着学生一起探究庆祝节日的缘由,感受古今中外文化的魅力,见证语言的美,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一、本末颠倒,无趣无效

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教育部,2020)。

如果老师直接把文本体裁告诉学生,学生即使记住,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可能不知如何判断。以“我们为何庆祝节日”阅读教学为例,首先必须认识语篇的体裁。所谓认识到位,行为准确,行为偏差的根源在于认识不到要点。

如果学生只停留在“celebrate”和“festivals”两个词汇及其表象内容的学习上,那就说明他们没有把握语篇总闸门,没有抓住语言特征,便感受不到文本语言内在意象与意蕴、逻辑与结构的美,体会不到谋篇布局、衔接与连贯的精妙与匠心,也体会不到新知识学习对原有思维模式与边界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打破思维界限、实现认知超越所带来的惊诧与喜悦。

不明白语篇类型,学生的阅读行为就是零碎、散乱、模糊的,对语篇结构逻辑的理解与深层含义的判断就容易混淆,学习变得费时低效。

二、本立道生,趣在其中

教学设计要紧扣学生的认识难点,引领他们一起与文本互动、与作者互动、融合,探求知识的“发现”乐趣,实现情感共鸣、智慧生成和体验丰富、认知提升的学习目的。《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学也同样要抓住根本。本末颠倒、不知根本的教学,低效或者无效,甚至有害(郭华,2021)。

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文本语篇体裁呢?学生易于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记叙文与论说文,但是难以辨认说明文与论说文之间的差别,特别是文本中含有解释说明的词句,如They have a wide range of origin, such as the seasons of the year, religions, famous figures, and important events等。学生易把此文判断为说明文。教辅编者,博士教师,也会出现认识偏差,把它归为说明文。《鼎尖教案》(2019),陈宇博(2020)都把它归为说明文。

刘老师深入知识的本源处,深入学生思维的关节点,引导学生辨别判断语篇体裁。老师问:Is this text an exposition or argumentation(板书genre)?学生1:是说明文,学生2:是议论文。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来看,学生确实对语篇的体裁没有清晰的概念与认识。针对容易混淆说明文与论说文的情况,通过还原老师备课过程,以及“小法官”辨论活动,请学生帮忙解疑释惑。学生反客为主,这样的角色翻转,他们会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不再感到压抑、盲从,而是自信、独立,他们更加乐于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而且教人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掌握。刘老师投影《鼎尖教案》第11页,教师教学用书第31页,学生默读静思。教师启示:可从书籍出版社判断。

然后抓住题眼“why”这个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词,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两幅插图猜测主要内容,明确文本体裁。

学生再读文本、思考和讨论。老师总结:why对应论述文,重在说理与思辨,主要是提出观点看法,通过举例子、做比较等来摆事实论理由;how对应说明文,侧重解释说明物品的形态、特征、功能和用法,what则属于记叙文和应用文,重在记叙、描写故事情节等。从why、 what和how与语篇体裁的密切对应关系,清晰地进入学生意识,成为他们观察、思考、判断和表达的根据和准绳,学生的认识得以扩展,掌握了规律性、程序性、策略性而非零碎的知识,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给学生精神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

三、问题导向,活动主线

语言教学要以语篇为单位来设计和实施。语言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词汇、语法等各个组成部分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主题意义的(教育部,2020)。

1. 基于经验,构建新知。明确语篇体裁之后,教学重点切换到引导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找到主题句。首先,通过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庆祝节日活动内容,点评要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其次,为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浏览PPT上有关春节和感恩节等图文,回顾仁爱版初中教材(八年级)有关节日庆祝名称、时间和缘由,重现同一主题意义的语篇语境,顺着这两座桥梁,学生就易于构建新知拓宽视野。请全班齐读课本中的阅读提示。然后学生默读静思划主题句,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师生核对答案。

2. 创设语境,思维可见。找到庆祝节日的四个根源之后,刘老师结合黑板上事先摆好的金字塔——思维框架图(共五层,每层磁铁颜色、个数与层数相同,各层磁铁颜色不同,圆形磁铁象征节日灯笼)。金字塔的正面还挂着个鲜红的中国结。概括出1到5这五个数字,把主题意义可视化、数字化。“1”对应文本中的common就是spirit, 就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节日的共同情感和精神追求。“2”對应首尾段中的“different”与“common”,就是节日的来源和习俗虽然不同,其分享快乐与感激、爱与和平的内涵是相同。“4”就是节日根源的四个方面。

3. 辩证分析,见树见林。通过中外节日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用包容的思想、理性的态度,理解与陈述不同观点并进行评估。辩证分析的特点是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避免片面、孤立和静止地看问题。在议论性文章写作中,辩证分析可以作为一套总的分析原则,教会学生用“联系”与“运动”的眼光看待世界与人生,建立说理的“时空坐标体系”(李煜晖,2021)。无论怎样辩证,都要站在人文精神的立论基点上,以人的幸福和尊严为说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陷入逻辑严密而情感态度冷漠的论说泥潭。而议论性文章阅读中,怎么能不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人文精神解构与建构呢?默读第二段,学生比较思考中发现,“2”指古今中外庆祝收获节时间和活动方式的异同,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第三段中,“2”也指节日庆祝随着习俗而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体现“适者生存”。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价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四段的教学,刘老师回扣原文,让学生朗读some believe...,others believe...引导学生思考节日商业化中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通过“2”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不同习俗文化的源与流,见树又见林。

“3”归属于第二至第四段三个分论点涉及节日发展的时空坐标体系,隐含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三大特征。

学生对节日习俗发展变化的阅读与理解经由自己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体会把握。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而且让学生在收获中感到自信、分享乐趣。

4.丰富体验,启迪人生。通过赏读第五段的句子:They reflect...They are occasions...They help us...提问三个“they”指的是谁。阐释作者如何表达节日庆祝的三大功能。“3”也喻指三个人生哲学根本问题。“4”指节日的四个内涵——人们的愿望、信念、信仰和对生活的态度。启迪学生如何为人处世,乐于分享,学会感恩。

利用PPT的两个思维导图来理解语篇结构。“5”指文本五个段落、问题和活动。

5.运用策略,美其文化。根据语篇的origins,common等九大核心词、代词they等,理解段际段内或句际句内的衔接与连贯;借助for example词组,揭示举例子、做比较的论证方法。利用上下文的近义词等,如gratitude,与grateful和appreciate,joy与exciting和happiness,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运用多模态的语篇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与阐述,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与表达能力。比如讲到春节标志物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体现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并且反映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赏析课文录音活动,让学生整体理解和欣赏语篇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深入感受主题意蕴美,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启示。

分发奖品活动,鼓励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大胆发言、见解独特和富有创意的同学,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结语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和知识重难点和认知的易混点,抓住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从语篇高度着眼,以问题导向,围绕庆祝节日主题意义,追根溯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运用学习策略,理解字里行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而学生学习的根本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活动,动脑动情,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多元文化,感受灵动的智慧生长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陈宇博.指向提升思维品质的英语说明文文本解构教学[J].英语学习,2020(10):59-63.

[3]郭华.深度学习:让种子课彰显本真趣味[J].中国教师,2021(5):59-62.

[4]李煜晖.说理与思辨:议论性文章写作教学价值与内容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21(6):75-81.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
浅谈法语英语的相互影响
网络流行语现象及其语言文化分析
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阅读课教学设计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渗透研究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对症下药,让成语运用熠熠生辉
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