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是当前英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师生关系的优化为视角,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综合素养、推进课堂实践,为构建和谐和有利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提供保障,从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关键词】师生关系;核心素养;英语课堂
【作者简介】栾爱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高级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教研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017JK12-L120)的研究成果之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四个方面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合发展,达到素养“落地”的目的,必须依赖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信任、沟通顺畅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促进课堂互动中语言的习得和学科素养的培育。
一、 深入研读《课标》,为师生关系优化提供理念指引
《课标》强调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基于师生关系的优化。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标》,领会其中精神并转变思想。这需要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知道《课标》的理念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理念。要从教育哲学的高度、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思考《课标》和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以“素养”这一概念为例,它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能力(ability)”,尤其是“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内涵和外延。“素养”是指整合了个体在具体和一般领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品质和价值信念。其中,个体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实现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性、根本性和基础性素养就是“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核心素养的假设是,所有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都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社会活动参与者。因此,“素养”这个概念与教学民主化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基于民主主义教育理念实现深度理解。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在实践中做出有思想的教学决策,不会左右摇摆或人云亦云。说到底,英语教师的成长就是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甚至是教育信念。有了正确的教育信念,就会坚定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果教师能坚信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就会在阅读、实践、调研和反思上多下功夫,以最大努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最大可能的发展,并坚信这样的道路是正确的,于是就不大可能会在抢时间和加大学生课业负担上动脑筋。从这个角度看,能否建立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领会《课标》中的核心理念,真心实践《课标》中给出的教学建议。
二、提升综合素养,为师生关系优化提供本领基础
在理念先行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多方面找出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英语教师至少要在以下三方面做持久的修炼,才可以为师生关系的优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三方面是语言素养、互动技能、人文底蕴。
1.发展语言素养。《课标》要求教师能带领学生用英语做事,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呈开放状。因此,教师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养,包括发音的标准性、表达的流畅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应变的灵活性等。维果茨基认为,学习首先是运用语言的一种社会活动。21世纪的对话学习不是“问与答”的简单形式,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的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促成认知建构,其本质上是探究与表达。毫无疑问,其过程与结果都嵌入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实现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自身的语言素养必须强,为语言实践过程中的协作与建构提供良好的支撑。因此,在繁琐的日常教学中,有必要坚持听英文电影录音或是学习哈佛、牛津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网络课程,拓宽视野,提升英语语言素养。教师的课堂话语品质不高,其直接原因是语言素养没有跟上新时代课堂的发展步伐。比如,当学生就某一問题发表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只是给予yes或good之类的浅层评价,不能很好地通过补充、追问、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有品质的课堂对话,从而丧失了许多精彩生成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高品质的对话,不利于优化师生关系,因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停留于表层,难以实现思维和情感的深度交流。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必然是基于有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视角,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拘泥于师生、生生关系,而是要延伸到更为广泛的课堂之外,如技术伦理、环境保护、疾病治理、脱贫致富等宏观的社会视野之中。素养本位学习是一种伦理关注下的学习。实现这样的学习,教师必须具备共情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共情能力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做基础。
2.提高互动技能。素养本位学习属于经验主义学习范畴,学习个体是处于某个环境中的主体,并且时刻与周边环境以某种方式发生着互动。课堂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师生互动,也包括生生互动,以及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人的心智状态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正如杜威所说,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动结果和别人所做的事情有关,并考虑他们的行动对他自己的后果,那么他们就有了共同思想,行动就有了共同的意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平等“首席”, 在遵循学习的社会属性、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决定性作用。因此,互动技能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能力。教师除了借助语言进行沟通之外,还可通过其他多种途径进行沟通。比如,调动自身的积极情绪,坚持带着饱满的精神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设计精致的课件和板书,引起学生审美的共鸣。学习是意义与人际关系的重建(retexturing relations)。要达成有效的互动,教师应当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警惕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同时,对教材与教学流程要烂熟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使互动变得更为有效。
3.丰富人文底蕴。陶行知先生认为,“有钱而无精神的学校多,无钱但有精神的学校少有”。面对新的英语教学变革要求,英语教师需要多阅读中外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适当读一些教育哲学类书籍,时常关注时事和社会新闻,在休闲时给自己安排旅游、参观艺术作品展等活动。这些活动会潜移默化地涵养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是要有精神。教师是阳光,学校是土壤,学生是种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向阳而生,培养精神敞亮的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件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和诱惑,一辈子坚持追求的事,是一种志向。教师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自身对道德境界的追求。有了这样的精神追求,英语教育才可能具有人文内涵,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才会显得自然,师生关系的优化和核心素养培育也就有可能实现。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修炼是一个持续积累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为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标》理念,优化师生关系提供重要的基础,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扎根课堂实践,让师生关系优化促进素养落地
在理念先行和自身修炼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把师生关系的优化融合在英语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助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具体来说,可以从挖掘文本内涵、营造民主氛围、创设任务情境三方面做努力。
1.挖掘文本内涵。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大概念为统领,整体设计一个单元或是一本书的教学,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挖掘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譬如,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黑布林”系列读物《雪豹王国》,其大概念是“地球上最珍贵的是生命”,以此为主线分析该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场景描写,就可以找到许多切入点,设计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机融入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渗透本国文化教育的意识,适时适当地融入,以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如此挖掘,就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上一个新台阶。文本挖掘不到位,课堂教学就会被动,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难以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2.营造民主氛围。教育关系中教育者的爱和信任是良好教育氛围的必要条件。教育者面对所有无法避免的挫折和失望不丧失信心,要有一种极大的内在稳定性和耐心。轻松而适度紧张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民主的师生关系不是表面的热闹与喧嚣,而是在人格平等、心态开放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在冷静地理解语言结构,分析文本内涵,思考如何有效表达时,需要适度的紧张和安静。但是,过分的紧张乃至压抑的氛围肯定不利于语言的习得,因为焦虑心态会增加情感过滤,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适当采用趣味竞答、幽默故事分享、影片精彩瞬间欣赏、诗歌朗诵等形式来创设和活跃英语学习氛围,以利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地”。
3.创设真实情境。“素养”体现为在新的动态情境中迁移和使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由经验驱动,受情境影响。做中学,学中用,这是《课标》中所倡导的主要教学理念之一。在完成具有真实意义的任务过程中运用英语,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的英语学习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也是教师坚持人本主义,心中有学生的体现,否则就会趋于灌输,造成师生关系僵化,显然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能否设计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的任务,关键在教师。正如J. Harmer所说,“The most interesting text can be undermined by asking boring and inappropriate questions; the most commonplace passages can be made really exciting with imaginative and challenging tasks”。可見,不论教学材料如何,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设计多样的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活动,就会促进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最大可能实现完整品格的成长和学科素养的发展。
综上,以师生关系优化为切入点,教师可在转变教学理念、更新自我素养、扎根教学实践三方面不断努力,促进课堂教学从知识教学向素养培育的转变,继而开启学生智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核心素养“落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钟启泉.最近发展区: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 2018(1):11-20,34.
[3]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5]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