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堂观察之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及对策

2021-10-16 11:58徐菁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对策

【摘要】从三个指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框架,通过实践得出结果:教师在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不全面;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的表征不明显;学生收集、共享资源的能力在课堂较少体现;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评价,但是甚少让学生参与标准的制定。针对上述结果,本文分析了问题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观察量表;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徐菁,女,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职英语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ZCZ5)。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课程改革,指出了我国课程改革发展方向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内涵,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该目标与培养新时期人才的终身发展能力相吻合。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实施

1.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学习的定义是:“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学习方案,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言学习与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突破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即学即用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模糊表述,提出“自主学习能力”概念,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以及“资源”能力的培养,并细化了学习策略的运用。将“学习习惯”纳入课标,指出了培养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的路径,而“评价”可看作对学生自我监控及反思的要求,而“资源”能力则符合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特征。语言策略被细分为“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语言技能发展策略”,体现在“元认知”“认知”“交际”“情感”以及“理解”“表达”“交互”七个维度。

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新课标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强调外部活动、职业场景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等这些外力因素的重要性,更着力培养学生的内在认知能力、监控调节以及反思评价等内驱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观察的指标与框架设计。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及目标,本研究设计了三级指标,从学习习惯、策略能力、资源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四项观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现。一是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与理解。从元认知的角度观测学生对于自身学习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同,开展自我监控的主动性与积极态度;二是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评价的参与和标准的制定,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与手段;三是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和掌握的策略方法。(具体見下表)

3.课堂观察的实施。依托市职教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及省骨干教师培训班,2020年下半年共13名教师对于五节市级英语公开课进行了观察。然而,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无法线下观察,因此这五节公开课事先录制成视频,定期集体在线观摩。

五节市级公开课涵盖了听、说、读三个课型,分别展示了普通中职、3+2以及对口单招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状态。在每位教师记录的数据基础上,分析得出结果。

三、课堂观察的结果及问题分析

1.结果。(1)教师更倾向于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量表结果数据显示,五节课在设计上都凸显了教师注重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认知策略以及理解策略的培养。其中,利用预测猜主题、关键词理解大意以及主题句归纳文章大意的策略运用得较多。学生在课堂中明显已经掌握了以上策略,能够配合教师自如运用。听说课堂上,交际策略与表达策略的教授与运用并不显著。元认知策略以及情感策略通过几节课的观测而得出结论较难,如果想得到相关结果,需要连续观测。

(2)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的表征不明显。由于是观测录像课,只能跟随摄像头的拍摄进行观测,无法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学习习惯在课堂过程中的表现不明显。只有一节听力课的设计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反复点击听力部分直到记录结束为止,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监测自我习得进度,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学生自主收集、运用以及共享资源的能力在课堂未得到体现。自主学习环节的资源并非对于教师收集的资源再利用,而是学生通过自身学习需求主动搜寻相关资源,并加以利用与共享。该环节更多的是课外学生进行的一项活动,那么课堂上的观测就必须结合教师课前布置的任务或者学习目标进行反馈。量表结果显示,五位教师均未关注该能力的培养,课堂的资源全部都是教师本人收集与运用的。

(4)教师很少注意到在课堂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运用。在评价能力一项,本量表设置了两个三级指标,即评价手段的运用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检测学生在课堂是否能主动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自我评价以及是否能有意识地参与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从量表记录看,五节课中均为教师给出评价标准,同时都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

2.问题分析:(1)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却过于片面。教师重视显性、短期能见效的策略进行培养,却忽略隐形、长期才成效的策略加以指导。由于如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技能策略能即刻体现其成效,学生对于此类策略的反馈是“很快学到了技巧,很实用”。而对于一节公开课的评价标准,是45分钟之内的目标达成,业界也更关注教师对于学生的策略指导是否能立刻取得效果,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会忽略需要长期关注且阶段性培养的策略,尤其是元认知及认知策略。可见,教师在指导策略过程中,如果忽略了策略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就更加困难。

(2)教师注重能力的重要性,却忽视方法。①教师鲜少指导“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然而教师往往在课堂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习得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习惯的培养。而且很多教师抱着上课时间有限,课后在家才是培养习惯的主要阵地的想法,因此教师在主观上并不重视。

与此同时,教师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很多都运用树立榜样的方法,向学生呈现好习惯的表现与标准。然而,教师只把目标告诉了学生,却忽略了指导学生如何自我监控,自我养成好习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初中阶段就已经形成,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判断自己的学习现状,如何主动修正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帮助。

②教师布置“课外收集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却很少组织“反馈、指导、共享”。分析量表结果可知,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高资源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反映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根据不同教学主题,设计个人或小组合作收集资源的任务。然而,个人收集资源的合理性、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收集、整合资源任务的分配没有在作业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如此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个人资源收集的效率低下以及小组内的任务分配不均衡,那么共享、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也就流于形式了。教师并未指导如何收集资源以及如何合作。同时,在后续的教学中,评价的标准、反馈的及时性都有待加强。

③教师不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却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否正确认识、判断自己的学习状况,能否主动地总结、反思和调整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都与自我评价密不可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形成自主评价意识,改变等待指示、等待评价的被动学习状况,需要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中的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发展阶段来看,中职学生已具备自我评价能力,但其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对自我评价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是短板。由于引导学生获得自我评价的方法及标准需要花费大量课堂时间不断尝试、纠错、更新,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制定好标准交给学生开展评价,甚至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直接让学生模糊地评价,从而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经常发生主观性更改,客观性不足。

(3)教师注重目标的制定,却忽视了自主生成。教改以来,教师注意到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这在教材设计上的体现是每个单元都增添了self-evaluation环节,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从内容到重难点的把握再到策略的掌握进行梳理、反馈;每一次课的最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重点进行复现以加深印象。但是,在单元学习或者课前,学生大多对本单元或本次课的重难点一无所知,而是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课堂的组织分辨学习目标,并非“自主生成学习目标”。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教的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学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仍然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

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建议

1.课上的前五分钟,通过复习与检测反馈学生学习习惯的生成。终身学习是国家提出的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而该目标实现的前提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确实,在有限的课堂要面面俱到地培养每一个核心素养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学习习惯。

首先,习惯的自我生成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反馈进行檢测与引导。如何归纳学习重点、如何收集资源都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布置以及反馈给出恰当的建议。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包括课堂笔记的梳理、课堂延伸活动的展示以及标准性练习。而反馈内容应该包括资源收集的顺序、归纳的方法以及展示环节的评价。通过反馈,学生主动学习如何高效地归纳、收集以及如何完整地准备展示,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其次,习惯的自我生成可以通过复习检测实现。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学生内化未掌握的知识同时,也自动对课后学习进行自我监测,并为后期的独立学习、复习做好修复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规则的制定,帮助、指导学生逐渐养成高效的自主学习习惯。包括笔记的撰写与整理、如何有效地听课等,都是养成习惯的抓手。

2.课上、课下联动,设置活动培养学生的资源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源运用能力贴合现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形势,因此如何在上课环节检测与反馈学生的资源运用能力是对教师的一项挑战。

课上往往不具备让学生现场收集资源的条件与时间,那么可以通过课下收集、课上反馈的联动方法,关键是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提前做好铺垫和布置工作。同时,小组合作也是体现和培养学生资源共享能力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小组成员任务的分配,给出建议与指导,同时根据小组展示的总体效果给出反馈。提倡任务的轮流尝试,即每一次合作中,成员轮流锻炼不同的任务,以丰富学生的资源整合经验,提高学生的资源运用能力。

3.授课前,引导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目标。在单元或课时的开始设置Targeting time或者Schedule time,将本单元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步骤。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期,根据前期设置的Target或Schedule,进行梳理与自我监控,并及时调整。同时在学习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展开预设。这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

4.设计自助式评价,指导学生自行匹配自我评价标准。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当然,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让他们自己制定每一条标准确实难度太大,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这几乎就无法实现。但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评价标准条目,给出评价内容以及难度系数,让学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讨论匹配。这种自助式评价,既解决了学生难以自行生成评价标准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重点,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项纯.中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56-61.

[3]宗露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路径[J].小学科学(教师), 2020(10):90.

[4]何海龙.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讨[J].校园英语,2019 (39):7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