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山东 泰安271000)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尤其高龄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大多数患者的心功能持续下降,反复来住院或复诊,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是心力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表示病情更为严重,预后较差。为进一步丰富临床治疗选择,本次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rEF,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经过医学伦理委员部门的审查,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诊的HFrEF高龄患者54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征求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
纳入标准:(1)入院时完善各项检查,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2]中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的诊断要点;(2)患者性别不限;(3)年龄>60岁;(4)有自我认知和自我配合能力。
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炎及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2)有重症感染、认知功能障碍及昏迷、休克期;(3)有长期激素使用史、免疫抑制剂及麻醉或精神类药物滥用;(4)有心脏或经皮冠状介入手术(PCI)治疗史。
根据HFrEF的治疗原则,嘱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水钠摄入,适当活动,注意充足休息,采用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及强心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培哚普利片(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53),4mg/次,口服,每日1次,若患者可以耐受,可增至8mg/次,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J20190001),第1-2周,50mg/次,口服,每日2次,第3-4周,100mg/次,口服,每日2次,从第5周开始,200mg/次,口服,每日2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
1.3.1 临床效果 记录患者各项症状的变化,参照LVEF的变化程度,可分为3级。显效:患者胸闷、心悸及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LVEF增加10%以上;有效:患者胸闷、心悸及心绞痛症状较之前好转,LVEF增加5%以上;无效:患者胸闷、心悸及心绞痛症状持续存在,LVEF增加<5%。比较两组有效率,有效率=显效+有效。
1.3.2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应用飞利浦彩色心脏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同时由专人测定6min步行试验(6MWT)。
应用SPSS20.0来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平均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27 27男15(55.56)17(62.96)女12(44.44)10(37.04)平均年龄(岁)67.42±5.18 66.85±5.37 0.628 0.123平均病程(年)8.96±2.68 9.08±2.75 0.502 0.189平均BMI(kg/m2)21.04±2.45 20.81±2.63 0.248 0.456高血压病12(44.44)14(51.85)0.120 0.726吸烟史9(33.33)11(40.74)0.369 0.281性别0.453 0.248
对照组有效率77.78%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LVEF、6MWT升高,LVEDD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LVEF、6MWT较高,LVED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及6MWT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及6MWT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27 27治疗前35.12±5.67 35.07±5.24 0.705 0.275治疗后40.51±6.02 45.13±6.01 4.559 0.042治疗前56.98±3.02 57.13±2.84 0.741 0.258治疗后54.35±2.73 52.01±2.45 4.278 0.047治疗前356.12±48.25 358.07±49.11 0.691 0.308治疗后392.63±51.04 438.95±47.23 18.749<0.001 LVEF(%) LVEDD(mm) 6MWT(m)
目前心力衰竭是一类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人群逐渐增多,而且趋于年轻化。据报道,全球范围内约有6000万以上的心衰人群,在我国65岁以上高龄人群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高达6%-1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乏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3]。有学者认为心衰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高龄是心衰发生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高危因素,年龄每增长10岁,心衰的发病率增加1倍[4]。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LVEF成为评价心功能及心衰诊断的重要指标,临床上一部分心衰患者表现为LVEF明显下降,预示着生活质量的下降和预后较差,其防治成为心血管研究的重点。目前指南中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于HFrEF患者有益,改善其预后。虽然治疗心衰的方法很多,仍有一部分高龄HFrEF患者控制效果欠佳,5年内心血管死亡率居高不下,无法满足高龄HFrEF患者的管理需求。近年来新型抗心衰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重要选择[5]。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在心衰治疗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2018指南中也将ARNI作为心衰药物治疗的Ⅰ类推荐。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类新型ARNI药物,可同时抑制RAAS中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起到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及逆转或减少左心室重塑的作用。自2015年沙库巴曲缬沙坦上市以后,被多个国家及指南所推崇,尤其适合HFrEF患者[6]。有前瞻性研究发现HFrEF患者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心衰预后均有明显的改善[7]。本次发现与对照组比,在中国高龄的HFrEF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和LVEF、LVEDD、6MWT改善上均有优势,证实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提高HFrEF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