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10-16 05:31:46陈珊虹郑燕燕黄恩娥李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6期
关键词:认知度视网膜例数

陈珊虹 郑燕燕 黄恩娥 李春华

(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高血压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病程长,需持续治疗,而持续治疗过程中若血压水平控制不佳,部分患者会并发视网膜脱落等合并症。临床救治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时,因患者血压持续偏高给救治增加了难度,为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在展开临床救治措施同时需有意识优化临床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模式因缺乏灵活性、针对性,逐渐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优化各项护理内容,以期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即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80例为本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视网膜脱离;(2)符合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3)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2)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精神障碍;(3)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或恶性肿瘤疾病;(4)存在其他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疾病;(5)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此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即做好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结合患者治疗方案展开针对性用药指导,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1.2.2 观察组 开展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为:

(1)优化各项体征监测工作。对本组患者各项体征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如血压、心率、眼压等,并将监测数据反馈给医生,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展开对症干预。与此同时,需指导患者自行展开血压监测,并告知患者正常血压范围,一旦出现不适可自行监测血压并反馈给医生。

(2)优化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视网膜脱离、高血压疾病认知不全,需详细为患者介绍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疾病症状、疾病发展、对症治疗措施以及日常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进而提高患者依从性[1,2]。

(3)优化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情绪作评估,并积极与患者沟通,结合评估结果展开针对性情绪疏导工作,对于患者的心理顾虑作针对性开导,对于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并指导患者及其亲友给予其关怀、鼓励,进而提升其治疗信心。

(4)优化日常生活指导。①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耐心告知正确用药方案、剂量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遵医嘱治疗。②体位指导,告知患者维持头部、眼球不动以避免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必要时作双眼包扎处理以限制患者眼球活动。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同时避免食用刺激、生冷食物,切忌暴饮暴食。④康复运动。结合患者具体机体状况,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以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干预后,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作组间数据对比,即舒张压、收缩压。

(2)护理干预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3]。

(3)焦虑评估量表(SAS)、抑郁评估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4]。

(4)采用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值分别为>90分、60-90分、<60分,护理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患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处理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计数数据采用n(%)表达,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40 40男性23(57.50)22(55.00)0.051 0.822女性17(42.50)18(45.00)0.051 0.822平均年龄(岁)51.36±3.54 51.56±3.14 2.673 0.790高血压平均病程(年)8.25±1.36 8.54±1.31 0.971 0.334

2.2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0 40舒张压84.55±11.54 72.11±9.55 5.253<0.001收缩压136.56±8.91 120.36±8.51 8.316<0.001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症状、特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健康状况、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0 40症状10.98±1.02 7.44±1.18 14.354<0.001特异性22.05±1.11 15.28±1.58 22.174<0.001总体健康状况4.39±1.28 6.23±0.86 7.546<0.001功能17.63±1.37 20.32±1.11 9.965<0.001

2.4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依从性、认知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依从性、认知度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依从性、认知度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0 40 SAS 36.96±4.15 30.25±4.01 7.354<0.001 SDS 37.95±4.01 29.25±5.23 8.349<0.001依从性58.99±5.19 69.63±4.56 9.740<0.001认知度67.69±5.22 79.45±4.85 10.438<0.001

2.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高血压为临床并发症较高的慢性疾病,而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疾病,多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感觉分离后层间潴留液体转为视网膜下液所致,而视网膜脱离后患者无法感光,进而致使眼部图像感觉不完整,患者因视力下降极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疾病救治及康复[5,6]。而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因存在血压持续偏高情况,疾病救治难度加大,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受影响。因此,针对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需有意识优化护理服务,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常规护理侧重基础护理,缺乏针对性、灵活性。而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各项护理措施加以优化,以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情绪、认知及满意度。对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优化各项体征监测,指导患者做好自身血压水平监测,以更为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7]。于本次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优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不断强化健康教育以提升患者认知度、依从性,同时优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于本次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优化各项日常生活指导工作,强化用药指导、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及康复运动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于本文结果数据中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症状、特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健康状况、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高血压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生活质量、情绪,有积极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认知度视网膜例数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