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探思

2021-10-15 19:36俞艳红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骨科预防

俞艳红

【摘 要】深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流障碍性疾病,在骨科手术并发症中较为常见。形成血栓后,除少数可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到四肢整个深静脉主干,若治疗不及时,大多会演变成血栓后遗症,如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骨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固,阻塞静脉腔,导致回流障碍,引发静脉高压、肢体肿胀以及异常疼痛等临床症状。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具有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以及致残率高等特征。在骨科手术阶段,需采取必要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利用高效预防措施,满足患者需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1 深静脉血栓

1.1 深静脉血栓概念

深静脉血栓属于静脉反流病,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盆与下肢,术后或产后较为常见,通常在术后2天~12天形成,临床表现为四肢肿胀以及疼痛,其可沿静脉与脐带接触,若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残疾,而且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不正确,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完全丧失肢体功能,因此,有效预防与调节静脉血栓形成,可提升患者预后效果[1]。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

一是静脉血流异常,血流速度缓慢或不规则;二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三是血管损伤,患者静脉内膜发生损伤情况,使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骨科患者需卧床休息,致使机体处于制动状态,且大部分患者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血液回流,最终形成深静脉血栓。

2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2.1 药物预防

2.1.1 小剂量肝素 肝素具有抗凝效果,但使用过量会产生创口出血以及失血过多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需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2.1.2 抗凝药 抗凝药可有效防止发生深静脉血栓,但使用过量较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抗凝药预防深静脉血栓时应严格控制药量,避免使用过量[2]。

2.1.3 抗血小板药物 机体内沉积过量血小板极易诱发凝血情况,临床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常采用阿司匹林,但其仅对血小板沉积过量患者有效,无法缓解凝血因子对机体的损伤,预防深静脉血栓能力不及肝素与抗凝药。

2.2 物理预防

2.2.1 足底静脉泵 间歇压迫下肢可有效消除静脉血瘀,实现静脉血回流,增加血液总流量。与人工按摩相比,其压力均匀,能作用于深部静脉,自动调节充气与排气时间,对患者体位没有固定要求,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2.2.2 按摩护理 护理人员需将患者下肢床抬高30度左右,并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做下肢按摩,从而促使患者静脉血液回流。同时,还需教会家属按摩手法,叮嘱其定期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3]。

2.3 其他辅助

2.3.1 康复锻炼 护理人员需辅助患者抬高四肢,并鼓励其尝试下床,固定关节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减少睡眠时间,促进血液流通,从而消除诱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2.3.2 外敷肿消散 肿消散主要成分为冰片与芒硝,另加入三黄散,可有效增强皮肤渗透能力,三黄散具有消炎、保湿以及快速吸收组织液等功效,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减缓四肢应激反应,实现消肿效果,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4]。

2.4 护理干预

2.4.1 基础护理 患者的生活环境应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一般在20℃~24℃,湿度在38%左右,定期通风消毒,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建议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尽量抬高患肢,经常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情况,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时,需控制运动幅度,并且需密切关注患肢周围皮肤颜色与温度,尽量挑选宽松衣物,避免发生血流循环障碍。

2.4.2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日常饮食,主要选取清淡、易消化以及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食物,嚴禁选取辛辣、刺激以及冰冷食物,并且引导患者采取少食多餐原则,定时定量进食,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此外,应建议患者增加饮水量,确保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2500毫升之间,防止发生便秘情况,若患者吸烟,护理人员应规劝其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血管收缩,形成血栓。

2.4.3 心理疏导 患者患病后,极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关爱,消除其忧郁心情,同时需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引导患者自主调节情绪,从而缓解因疼痛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2.4.4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综合评价患者基本情况与身体状况,开展全程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完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提高认知水平,避免患者对自身情况产生错误判定,影响康复效果,并且详细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强调严重后果,从而增强患者重视程度,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配合度,从而全面提高医疗效果。

2.4.5 疼痛护理 疼痛是应激反应重要表现,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异常,形成血栓不利于肢体活动,缓解患者疼痛感可预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综上所述,发生骨科深静脉血栓有许多影响因素。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可避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临床采取多种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包括药物预防、饮食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等。从根本上做好防护措施,是杜绝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晓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8):191-192.

[2] 符娜雯.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15.

[3] 崔颖颖,刘箐.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7):192.

[4] 冯倩,尹丹娜,郑莎,等.护理流程再造在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075-1076,1080.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骨科预防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