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然
因采访皇姑屯铁路工厂(后来的沈阳机车车辆厂,现中车齐车集团沈阳公司)早期工人运动,我通过多种渠道,辗转联系上了公司原党委副书记、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成显。
4月初的一个下午,周老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我的采访。开场闲聊才知道周老1942年出生,已年近八旬,但从面容、神态、语气、步履上看,他更像一位60后。
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志》,一本没了封皮的小冊子,一厚摞厂史馆文案初稿,还有10多页写得密密麻麻的A4纸。
随着采访深入,有备而来的我,却不时被面前这位更有备而来的耄耋老人所折服——他讲了很多在党史书籍和百度上没听过的事,时间、地点、事件、细节……我听得津津有味,甚至预想到刊发后的良好反响。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我边听、边记、边问,周老兴致勃勃,有问必答,丝毫没有倦怠之意。我又翻了厂志、小册子以及厂史馆初稿,把重要的内容用手机拍下来。
在材料整理归位时,突然发现那10多页的A4纸,竟然都是手写的,每一页用红笔标了页码,一共13页;部分关键字用红笔做了标注,还有大段写在空白处的补充内容。第一页的第一行写着:与报刊社记者谈话交流。
我有些吃惊,问:“这是您为了接受我的采访,特意准备的吧?”他点点头说:“我们厂有近百年历史,党史、工运史内容多,年纪大了,怕万一哪个重要事件遗漏或讲得不准确……”
征得周老同意,我带走了这份手写提纲。虽然字迹略显潦草,但我会一直珍藏——感谢他的有备而来,铭记他对人对事的严谨、认真,激励自己不辜负这份信任和支持,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