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菲
江南水乡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天目山余脉从南面穿越而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来此休闲娱乐,然而,他们在这里寻觅的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名满天下的紫砂壶。在山水相交的宜兴南部地带,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料,富含石英、云母和铁质等等元素,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明代李渔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正是有着这样良好的功能,所以紫砂器在千百年的传承之中一直薪火不断,紫砂艺术推陈出新,紫砂文化包罗万象,越来越受到了爱茶之人的青睐和欢迎。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井栏壶》采用了传统平盖井栏的设计风格,再加上彩绘山水画卷的锦上添花,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巧夺天工。此壶壶身线条自然流畅,简单勾勒出宛如井栏一般的形态,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实用性强;壶嘴弯流,小巧可人,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圈把也是端握舒适,非常适合把玩。壶口位置短颈设计一圈,壶盖压合壶口,上面的桥型壶钮把江南水乡的特点彰显出来。壶身的彩绘内容山水相依,树木点点,再加上房屋的点缀,把江南水乡的风景和人文特征描绘得生动具体,层次感丰富,色彩都是紫砂原矿泥料调制烧制而成,自然古朴,非常的具有古典山水画卷的韵味。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井栏壶》,除了把紫砂非常经典的器型之一的井栏抟制得非常精准细腻之外,更重要的是把彩绘的手法也结合其中,把大好风景的瑰丽画面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其中技法的运用、作者的匠心独运和良好的艺术审美,都值得我们上手把玩和细细品鉴,特别是彩绘作品在经过茶水的冲淋和长期的泡养之后,更是能够呈现出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效果,体会到其中的人文雅韵。
井栏壶作为紫砂器之中的经典,有着“此壶天成,唯曰井栏”的传奇故事,讲的是清代溧阳县令陈曼生非常喜欢紫砂艺术,他本人作为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西泠印社“八大家”之一,亲自设计壶形并且铭文,来寄托自己宦海生涯在外的漂泊之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有一次制壶大家杨彭年来到他的院子里做客,恰巧丫鬟在井边汲水,被他们细心观察到,于是立刻构思描绘出一把紫砂壶的形态,杨彭年说可以命名为“汲水壶”,而陈曼生认为“此壶天成,唯曰井栏”,所以就有了井栏壶的造型设计和铭文记载。井栏壶有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内涵,知识如同井水一般源源不断,同时也延伸出来许多的器型,成为了紫砂造型艺术之中变幻比较多样、内涵比较丰富的典型代表。而山水画卷的彩绘也多见于紫砂壶装饰上面,把我们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希望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往怡然之乐的心态描绘得一目了然,和紫砂的特质、本性完美地相匹配。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井栏壶》就是在重现经典的基础之上,细节的处理更加的精益求精,装饰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能够牢牢地记得井栏壶之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激励和启迪着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服务于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结语:在紫砂的造型艺术之中,有许多的经典器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青睐,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井栏壶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演变之后,已经成了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文雅器,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欢,同时实用性也非常强。通过井栏壶,我们可以感受到紫砂匠人在创作过程之中的灵感创意以及对紫砂内在文化的诠释,让我们感悟颇深,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