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古墩”的光素之美和文化传承

2021-10-15 06:54李昀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壶把器型紫砂

李昀昊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紫砂的手工成型工艺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线条的变化和气韵的整体把握,呈现出一件紫砂作品的精妙之处。紫砂的器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圆器、方器、仿生器和筋纹器,从制作的手法和难度来看莫衷一是,每一种器型不能简单地通过外形的繁复程度来判断,有的细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背后运用的工艺技巧却非常复杂。我们最为熟悉的“传炉壶”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没有多余的步骤,但是却是考验和检验一位紫砂艺人技艺水准的试金石,所以紫砂表面并不复杂,其中蕴含的点点滴滴才是最令人着迷的部分。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古墩壶》是一把典型的光素器,看起来非常的简洁,线条的运用也非常流畅,令人观之赏心悦目,但是没有一定的玩壶基础是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和光素之美。此壶壶身敦厚自然,饱满圆润,线条抽象地勾勒出来的壶身和古代的青铜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壶底平整有度,端庄稳重,壶嘴弯流婉约,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耳廓型形态明显,简约实用,壶口设计则是非常的宽阔,适用于各类型的茶叶,投放和清理都非常方便,壶盖微微鼓起,上面点缀的扁圆珠形壶钮和壶身比较相似,一脉相承,和谐自然。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主要围绕“墩”的形态展开设计,因为作为一种我们常见的土墩、门墩、桥墩等等形式,给人一种非常踏实、实用的感觉,紫砂壶的许多器型也参考了这样的设计。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古墩壶》就是把我们比较熟悉的形态抽象地演绎成为了“墩式”,采用了光素器的处理方式,非常自然的就把传统紫砂器型和作者的思考、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令人观之啧啧称赞。与此同时,“古墩”的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着吉祥平安、生活美好的寓意,更加与我们的紫砂艺术蕴藏的人文内涵不谋而合,可谓是天人合一、一脉相承。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理论或者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感悟。在紫砂的艺术造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就非常善于从历史和生活之中捕捉紫砂的创作题材和思想灵感,“墩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态设计,主要是因为其给人一种坚实、耐用的印象。自明代晚期开始以来,诸如巨轮壶、莲子壶、圈钮壶等等都受到了墩式的影响,而这些壶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光素器居多,都是通过自身形态和弧线、壶流、壶把等等元素的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完美的空间,所以说“墩式”壶形作为历史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在紫砂圆器之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受到了紫砂艺人的喜爱,它向人们展示了历史和生活的本质,又在不断的传承之中演绎出包罗万象的造型,越是简单,就越能够看出其中的功力和水准,没有多余的步骤去掩饰壶本身的不足,是“素心素面”的典型代表。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古墩壶》正是通过简洁有效的手法,把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凸显得非常显著,希望能够传承最为纯粹的紫砂之美,让紫砂的质感和色泽表现出来,特别是在今天纷繁嘈杂的社会环境之中,通过饮茶和欣赏把玩这样的紫砂雅器,让我们广大的壶友能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启迪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达到顺其自然、淡泊宁静的禅茶一味的至高境界。

结语:紫砂艺术自明代发端以来,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演变,在今天已经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名,无论是从实用方面的冲泡茶叶,充分利用其透气性特点,还是从整体的气韵方面来理解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深入体会,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壶把器型紫砂
无相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刘少白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一粒珠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趣味多音字(十)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