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文化形态下幼儿教育的环境创设与开发

2021-10-14 15:43王瑞朱肃肃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环境创设幼儿园

王瑞 朱肃肃

摘要:中国具有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课程开发中,有利于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怀,培养幼儿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课程开发有利于传承国家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师、幼、园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化、幼儿园、环境创设

一、“非遗文化入园”概念简述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

非遗文化是指各民族世代相传,并将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有关的实物和场所。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里的一项重要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一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成长发展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及其规律,设置幼儿学习环境,使幼儿与环境产生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幼儿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非遗文化入园”的优势

(一)与传统幼儿教育和传统课程的不同

1.传统幼儿教育具有机械化的管理理念,尽管我国的幼儿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幼儿园管理之中,还是有一些系统化、标准化的倾向。而非遗文化属于活态文化,非遗传承应是以人为主体的传承,因此受人口流动的影响,非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流变性。幼儿教育开发在游戏中渗透教育教学资源,将非遗文化在游戏中呈现,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游戏中提高,这样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2.传统幼儿教育存有形式化的课程设置,伴随时代的发展,我国幼儿教育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而在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不能理解新教学模式和新理念,致使出现了潮流化和形式化的工作。部分幼儿园为了表示自己拥有先进的幼儿教育模式,照搬国外的教育经验,而忽视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没有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幼儿的教育也是不利的。基于非遗文化形态下幼儿教育的环境创设与开发就是融合传统文化教学。通过融合传统文化特征来潜移默化的增强幼儿思维能力。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民族文化,把各种晦涩难懂的知识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

(二)与传统幼儿教学模式的不同

我国幼儿教育学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得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很多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便手忙脚乱,这不仅对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还会造成幼儿教育的缺失。而幼儿非遗教育开发立足本地、实际特色,强调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出发,挖掘本土可利用的非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即深入现场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直接互动,自由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幼儿非遗教育资源的开发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扩展幼儿的表现能力提供了空间,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幼儿非遗教育资源的开发能使教学内容中的主体部分得到更多的补充,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与本民族的关系更为紧密。其实,非遗文化资源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它超越了教材和幼儿园内资源的范围,为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本土文化、本土情感是幼儿发展和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三、“非遗文化入园”的设计要点

(一)“收集”非遗文化

首先利用当地图书馆进行收集和整理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然后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实地走访去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相关技能技巧,最后将各类优秀非遗文化进行整理撰写,为环境创设和课程开发做好准备。

(二)创设非遗室内外幼儿园环境

幼儿常常进行室外活动,那么室外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促进幼儿发展和展示幼儿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环境的空间布局、活动场地等各个部分,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需求。例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打造非遗文化活动区域。在跑道、挖沙区等各区域融入非遗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活动区。让幼儿耳濡目染地接触到非遗文化,利于他们更容易接受非遗文化。2.打造非遗文化墙,将画像、雕刻物品等非遗文化融入墙上,让园内环境独具特色。让非遗文化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在孩子面前,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室内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待的时间较长的区域,利用多种材料打造室内环境利于促进幼儿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和认知。1.打造文化长廊,在室内走廊中加入非遗元素,比如:剪纸、贴画、饰品等,让幼儿具有感知美的能力。2.将教室的窗户和物品进行美化,加入非遗元素,如:剪纸等,让幼儿在接触中日积月累地认识各种非遗文化。

(三)创建设计非遗专门活动区域

幼儿园区角活动区域是幼儿进行的活动和游戏的区域,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创设非遗图书区、美工区、建构区等等,让幼儿通过看书学习、动手操作等各种形式与非遗文化有实际接触,从而起到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提高幼儿想象力的作用。

(四)开发非遗文化幼儿活动课程

通过将收集到的各民族的非遗文化进行整理,再结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编纂出幼儿非遗活动课程。在幼儿园和教师的指引下,使得幼儿在不同的幼儿园环境中学习和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幼儿的德、智、体、美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开展运动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美工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劉敬余.儿童百科全书(学生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2]利荣.彩图丝绸之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夏宇虹.幼儿与幼儿园环境对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非遗文化形态下幼儿教育的环境创设与开发”(201913373005)。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环境创设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