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服务“双创”教育探索

2021-10-14 22:42吴维
成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友资源双创高职院校

吴维

摘 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在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平台资金、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利用校友资源协同培育“双创”人才的路径,包括挖掘校友资源营造特色文化、维护校友资源搭建信息互动平台、整合校友资源壮大师资队伍、依托校友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和建议,以期通过研究不断促进“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友资源 “双创”教育

“双高计划”的提出,催化“双创”教育提质升级。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双创”教育课程或相关比赛活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双创”教育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1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高职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笔者对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采用的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高职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共20个题目,均为客观题,共获得有效问卷1010份。问卷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所学专业和所在年级等方面;第二部分为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第三部分自身的创新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为创新创业动机和实践情况;第五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第六部分为为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调查报告数据,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一方面“双创”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和创业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多以理论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担任“双创”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由就业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专职辅导员兼任,由此导致“双创”教育目标不明,教学效果欠佳。专职和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未形成校内外教师资源共享。

1.2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双创”教育仍定位于对学生就业的补充,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不大,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关联度不大,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1.3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缺乏

高职院校学生社交面不广,因此人脉、项目资金和资源都有限,而政府和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在额度和落实状况上都存在局限,学生大多需要通过自筹方式获得支持。因此,学校、企业、政府尚未形成合力发展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1.4 “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不足

大多数企业在合作中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往往是有针对性地投入,使得“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浮于表面,导致场地、资金、指导导师等在内的众多“双创”资源不足。校企合作双方未能就课程、教材、师资、平台、项目孵化等方面进行全要素整合。

2 利用校友资源服务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校友在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为学校“双创”教育提供充足资源,为“双创”教育改善环境,为“双创”育人提升成效,促进校友工作与“双创”教育共赢发展。

2.1 挖掘校友资源,营造“双创”教育特色文化

校友文化具有教育、陶冶、激励、引导和凝聚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举措尽量找回校友,并建立稳定亲密的联系。

(1)组建优秀的校友工作队伍。一是建立校友会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的校友工作人员,成立校内外校友工作志愿者队伍。二是加强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制定严格的校友工作规章制度,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友工作培训与交流活动,促进校友工作做得更仔细、更扎实。

(2)利用大数据解析校友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努力挖掘,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的校友信息搜集起来,不断优化和完善校友结构,进一步扩大校友的覆盖面。

(3)重视新老校友资源。努力挖掘老校友丰富完善校史资料,扩充学校人脉资源;深入联系年轻校友,重点关注,树立榜样,鼓励在校学生树立人生自信。

2.2 维护校友资源,搭建“双创”教育信息互动平台

校友资源被学校视为宝贵的资产和重要力量,挖掘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维护。坚持以情感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双创”教育互动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友作用,服务“双创”教育。

(1)校友专刊宣传“双创”精神。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走访校友企业家活动,撰写宣传创业校友事迹的优秀稿件,搜集优秀校友随笔和典型事迹,编辑出版校友杂志,加大校友创业事迹的宣传。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创业校友及校友企业发展和成就,学习校友创业精神,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2)校友大講坛分享“双创”经历。定期邀请各行各业的创业先锋校友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树立勇于跟困难做斗争的拼搏精神。同时,给予学生一些创新创业的独特见解和指导,助力学生在迷茫艰辛的创业进程中找到方向。

(3)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双创”热情。利用国家、地方及校级层面的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选拔和孵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激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4)创业训练营提供“双创”实战指导。[2]可以通过组建创新创业社团,采取政策解读、能力培养、团体辅导、实践模拟、项目路演等形式,提供系统、专业的训练和实时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提升项目可行性。

2.3 整合校友资源,壮大“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目前迫切需要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3.1 成立“创业校友导师团”,建立创业校友数据平台

在创业萌芽阶段,创业导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创业信息,寻找创业机会,敲定创业项目。在创业实施阶段,创业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师傅”,以便实时为创业团队和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实时跟踪指导,提高项目成功率。通过组织校友返校周活动和年度会议,举办“创业导师”聘任仪式,充分凝聚创业成功校友力量,积极投入到学校“双创”教育中,为后续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等奠定基础。同时,创业导师还可以为学校“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咨询决策,为创业学生提供项目选取、评估、指导、扶持等服务。

2.3.2 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两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全体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选修课针对有创业意向或已创业的学生,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素养。二是“创业课+专业课”,除了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专业教学过程中也渗透“双创”元素,让学生在专业学科基础上进行创新,实施“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校友与学生具有真挚的感情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能够提供最直接的教学案例及行业前沿信息,使课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重在培育和引导,为学生播撒下创新创业的种子。

2.4 依托校友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校友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合作关系不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是的同时也会注重反哺,充分发挥校友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双创”育人成效。

2.4.1 建立校内外“双创”孵化基地

一是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双创”孵化基地,利用校友资金、技术、经验等资源,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场地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团队管理、风险把控、财务预算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建立校外“双创”孵化基地,利用校友企业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更直观全面地了解社会需求。

2.4.2 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为了给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启动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依托校友捐赠的资金达到分担风险的目的,同时尽最大限度保障创业项目产生市场经济利益。创业团队在校友的支持和指导下摸索出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

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校友资源,以创新为核心,创业为主线,发挥校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协同培养出“双创”优质人才。

本论文为2020年校级课题《“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编号:TY2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芳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獻综述[J].创新创业教育,2020,11(2):44.

[2] 朱朋,苗林波.“双创”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校友资源开发利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1):39-42.

猜你喜欢
校友资源双创高职院校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探讨校友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校友会就业基地”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