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云
◆摘 要:胶东红色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特殊贡献。要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品质,并很好地予以弘扬传承,就必须从其形成的历史源头去探究。胶东红色文化是在胶东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悠久文化和社会政治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胶东热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争独立、求解放、谋幸福的奋斗历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蕴含着丰富的胶东革命精神和厚重的胶东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红色文化中一颗的明珠。
◆关键词:胶东;红色文化;溯源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以烟台为核心区域的膠东地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胶东革命精神和丰富内涵的胶东红色文化,凝练成为胶东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
胶东红色文化是胶东人民的根,胶东革命精神是胶东人民的魂。只有深刻了解胶东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人文活动、深厚历史积淀等诸多因素所促成。胶东文化是在胶东地区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特有的地理位置、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胶东人民创造发展、兼收并蓄、和谐包容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厚底蕴的胶东文化,一旦遇到了正确的理论指引、有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就会迸发出灿烂的火焰,演绎出一种更为先进的文化形态,这就是胶东红色文化。
一、胶东红色文化的悠久人类文明历史基因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胶东大地上20万年前就出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迹象(蓬莱市大柳行镇河东姜家古化石区出土两件打制石器)。烟台市白石村文化(距今约7000年)遗址出土了四万多件陶器碎片,其中有淘器、石器、骨器,见证了烟台人类文明的雏形,也证明了烟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白石村文化是莱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胶东文化最原始的基因,奠定了胶东文化后续发展的基础。
长岛北庄文化(距今6500年)出现了大量的聚落文化遗址,鸟首鬶、鸟形鬶、人面泥塑等文物的出土证明胶东人类文明中文化深层次、观念性的精神因素。以蛋壳黑陶、种植水稻、制作铜镞等为特征的杨家圈文化(距今4000多年)更是彰显了人类文明特性。珍珠门文化(晚商西周早期)胶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字的出现,标志着胶东已经完全进入了国际公认的”标准文明”时代。夏朝胶东最早的封国——过国(今莱州城北)。商朝商王治下之国——莱国(东莱、西莱),胶东被称莱夷(东夷)。周朝时莱国不服从周王朝的管辖,与“太公争国”,后被齐灭而归齐。秦朝统一后设胶东郡,其后历经时代变迁发展的今日。
综上所述,胶东具有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是一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古代文化区,胶东人在胶莱平原上从事各种人文活动,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孕育了胶东人的灿烂文化 。
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胶东文化的多元化特质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人类分工的自然基础,它造成各地域物质生产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各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胶东因地处胶莱谷地以东而得名。胶东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成功应对特有的地理环境挑战,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独立品性和地域基因的胶东多元文化。
(一)狩猎文化
唐代颜师古注:“莱夷,三面濒海,皆为斥卤(盐碱地),五谷不生,适为放牧。据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等多数学者考证,莱国古都在龙口莱山北麓“归城”遗址。在烟台芝罘白石村、牟平蛤堆顶、海阳翁家埠等80多处均发现有贝丘遗址。贝丘人居住地附近一般都有丘陵山地和茂密森林,依靠着大自然的赐予,他们采集野生植物、猎取动物为食。邱家庄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罕见的陶制古老吹奏乐器。据考证,它是由一种用于狩猎的“口哨”发展而来的。最初,只是用哨发出鹿鸣一类的声音来吸引野兽,便于人们狩猎。
基于生存环境,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孕育了胶东地域的狩猎文化,造就了胶东人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坚毅不屈的性格。
(二)海洋文化
胶东三面环海,北临渤海,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望。胶东人近海而居、依海而生,这也使得他们成为最早进行海洋探索的先行者之一,有发达的造船业、捕捞业与航海业,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源头。他们不仅在滩涂中拾捡贝壳食用,还会捕捞。考古人员曾在贝丘遗址里面挖掘出了捕捞用的网坠、石球和鱼标,网坠的长度大约是6—11厘米,多系天然石块略加加工而成。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鱼类骨骼分析,不仅有鲈鱼、黑鲷等近岸海生鱼类,还有真鲷等栖息海域较深的鱼类。”(《考古烟台》)
胶东芝罘早在春秋时期即为我国5大港口之一,自秦至唐蓬莱就成为东渡朝鲜、日本的3大出海口之一。芝罘、登州等沿海港口在唐朝时就是我国同朝鲜、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登莱有隋唐时北方最大的造船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享誉各国的中国瓷器也有很大数量经由登州港运往海外。1861年开埠后,烟台成为中国北方与天津齐名的通商口岸,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
海洋文化孕育了胶东人很强的团结开阔精神、豪爽开放的性格。
(三)农耕文化
古书中记载,胶东半岛上的莱国是中国最早种植小麦的部族(胶州赵家庄遗址发现炭化麦种,为小麦根植莱地的历史提供了证明)。商朝时期,古莱夷部落被封为侯国,那时莱国的经济社会非常发达、先进的经济文化,他们的农业、饲养业、制陶业、制造业等,已经有很高的水平了。《史记·货殖列传》有这样的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渔盐。”
《史记·齐世家》记载:“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十五年),齐国灭莱国。”莱夷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土著文化开始与齐文化融合,逐步成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源头深刻影响着齐鲁文化的建构,催生了齐鲁文化。
农耕文化作为一种和平自守的经济文化形态,尚功利,重伦理,求革新,重传统,崇忠诚,爱和平。
综上所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胶东文化的多元化特质,蕴含了狩猎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地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选择,孕育出了胶东人民源远流长的“五种精神品质”,即:革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追新逐奇的开拓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会精神,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而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历程,培养了胶东人最为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这些文化特质最终深刻地融入了胶东人的血脉之中,成为胶东人内心深处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基因。
三、打击侵略反抗压迫威武不屈的光荣传统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为我国南北和中外海上交通要冲,是京津门户与海防前沿海防重镇。胶东人民在保卫海疆、抵御外侮入侵的斗争中谱写了胶东人民打击侵略和反抗压迫的英雄诗篇和光荣传统。
据明史记载,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了加强海防军事建设,和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扰,朱元璋特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在烟台山的山顶修建了"狼烟墩台",当戍兵从烽火台上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舉火”,以此做为报警信号。烽火台建成后被当地人称为"烟台"。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威继光就是山东蓬莱人。
在近代,西方列强在胶东实行半殖民地化统治。英国、德国、日本这些入侵者为巩固其掠夺的成果和顺利实行殖民统治,在城市的周围建军港、造炮台,胶东人民遭受了残酷的殖民压迫和掠夺。面对侵略者的武力进犯和殖民统治,富有保家卫国传统的胶东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从1898年5月英国强占威海卫,到日军于1938 年曰本再次侵占威海,威海人民就从没停止抗英斗争和反日起义,最终收复威海卫,形成抗击殖民压迫和外来侵略的革命斗争精神。
四、马克思主义先进的革命思想点燃胶东红色文化的火焰
胶东地区是全国建立党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区域,烟台是胶东地区开展党的活动最早的地方,是胶东地区党组织的发源地和革命策源地。烟台海军学校又是烟台和胶东地区党组织诞生的摇篮。
烟台很早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局派邓中夏、王荷波到烟台开展工作,指导郭寿生在原烟台海军学校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小组”,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1924年烟台党小组成立,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烟台地方党组织成立初期就得到陈独秀、恽代英、罗章龙、邓中夏、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关怀和指示。1933年中共胶东特委建立,胶东地区共产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
眼界开阔、拥有开放的思维的胶东人民很快就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的革命思想,革命的烈火在胶东大地上熊熊燃起,胶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书写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胶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这颗优秀的种子与胶东族群这块优秀的土地结合,结出的优秀果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胶东人民在武装力量建设、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胶东军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创造出了胶东红色文化,孕育了胶东人民的革命精神:为国为民,忠诚于党;顾全大局,英勇善战;无私奉献,创新争先;信念坚定,团结协作。它集中体现了胶东人民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胶东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胶东人民永远的精神火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Z].2021-02-20.
[2]刘凤鸣.胶东文化概要[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12.
[3]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院,胶东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1.
[4]刘焕阳,陈爱强.胶东文化通论[M].齐鲁书社.2015.10.
[5]田明宝.烟台区域文化通览[M].人民出版社.2016.06.
[6]支军.胶东文化撮要[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08.
2020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ZXXW-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