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1-10-14 09:12张国红
速读·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品悟李白古诗词

张国红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先辈的智慧结晶,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古诗词语言晦涩难懂,表现手法抽象笼统,加之古诗词创作背景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学生很难从古诗词中获得情感与审美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诗词诵读、情境创设、语言品悟、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探究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學策略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蕴含着韵律美、意境美与内涵美。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古诗词创作背景的揭示、作者生平的介绍及诗句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与意义,但若想使学生将自身代入到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透过古诗词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深刻且复杂的思想情感绝非易事。因此,古诗词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面临着学生兴趣普遍较低、理解不够深入等现实困境。为此,教师需围绕新课改基本要求积极革新古诗词教学方法,在重视语言文字建构的同时将古诗词绝美的意境、深厚的人文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古诗词魅力,并主动传习古诗词价值意蕴。

1诗词诵读,声情并茂

我国古诗词在孕育与形成支出便伴随着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韵律与节奏,讲求对仗工整、平仄规律,因此我国古诗词读来朗朗上口,情感真挚。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词诵读为首要环节,使学生基于对古诗词的初步理解与感悟、对作者信息的熟悉情况等诵读诗词,并在其中融入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落实新课改要求,激发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内在动因。

以《天净沙·秋思》古诗教学为例。《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千古绝句”,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其“纯属天籁”,可见本首古诗的诵读价值。同时,诗中隐含着我国传统的“悲秋”文化,“古藤”、“老树”、“小桥”、“流水”、“瘦马”等意象的选取与场景的刻画将作者内心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思乡之情、对自身漂泊半生的无奈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未提及一个“秋字”但却烘托渲染出秋之寂寥与萧瑟,且全诗诗句节奏感极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配合纯音乐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细细品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深刻且复杂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秋风萧瑟。“断肠人在天涯”的画面。

2情境创设,深入理解

古诗词创作背景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以明月寄相思,以秋风话寂寥的传统哲思也与当代学生的文化与审美观念有所出入。面对思想更为开放且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的学生群体,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还原诗中情境,使学生感受诗词意象选取、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的合理性,以此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同感与接纳程度。

以《钱塘湖春行》教学为例,本首古诗以“钱塘湖之春”为描绘对象,以细腻的手法及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描绘出西湖的美好春光。在作者的笔下,水、云、鸟、树等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似乎都有了别样的颜色,无论是勤劳的春燕,还是争相报春的早莺都被赋予了拟人化的色彩,体现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钱塘湖之春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身临其境版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油然而生一股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语言的精妙与贴切。

3语言品悟,感受魅力

新课改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在加深学生对语言建构的基础上使其领会语文的魅力。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语言品悟是一项重难点,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及文中注释理解古诗词语言的意义,但并不能深入领会作者的用语意图及写作手法的妙用。为此,建议教师以语言细节品味为核心,使学生从反复品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行路难·其一》时,教师可从李白的生平介绍入手,在教学前布置“资源筹划”任务,学生收集李白生命信息、人生经历、所创作的诗词等,从中归纳总结李白诗词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通过资源筹划,学生提炼出关于李白的“诗仙”、“酒仙”、“豪迈”、“超然”等关键词,为本篇古诗的学习奠定了风格基调,便于学生理解本篇古诗词句的意义与内涵。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围绕李白“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请学生提炼出与李白精神气质相契合的词语或诗句,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时,学生在品悟语言细节之时也会感受到李白面临前行指南的茫然与彷徨,但在思忖与选择之后,李白毅然决然地走向“长风破浪”之路,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坚毅品质。

4文化理解,主动传承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记忆价值与文化价值。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唤醒学生文化自觉性,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下能够保持民族寻根、坚守住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心与初心。为此,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入古诗词文化背景、文化素材,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要积极借助古诗词文化教育元素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如引入我国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事迹,彰显诗人的道德行为,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素,以此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及古诗词教学教化育人的作用。

5结束语

语文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与品悟,教师需开展诗词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融入真情实感。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古诗词情境,增进古诗词与学生间的距离,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此外,注重语言细节的品悟,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最后,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元素,使学生以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态度面对古诗词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在动因,有效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牛青青.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上),2021(06):114-115.

[2]熊婷.古诗词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及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14):46-49.

猜你喜欢
品悟李白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积极内化,语用能力提升的助推剂
古诗词中的新年
倒下的那一刻
转化引领 割补搭桥 相似突破:品悟勾股定理证明的合理思维与自然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