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华
【摘 要】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与社区和家庭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并充分利用在幼儿阶段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幼儿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关键的转折点,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
幼儿教学大部分采取了幽默、有趣、多元化的形式,进入小学之后,由于知识变得更加复杂,难度也比较高,学生往往不能快速适应而出现心理压力。单纯依靠家庭或者学校都无法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教师应该与家庭积极沟通,保持教学观念的同步,促进幼儿习惯养成和能力发展,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其他伙伴相处,从而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和能力提高。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幼小衔接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都比较低,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进入小学之后,教学形式比幼儿园变得枯燥,学生往往不能快速适应,这对幼儿来讲是很大的考验,幼儿难以迅速进入状态,对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不感兴趣,还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状况。其次,幼儿一直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照顾,尤其是在家庭中,很多父母对于幼儿过于溺爱,这导致了幼儿长期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自理能力偏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幼儿开展学习或者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家庭和学校产生过多的依赖而无法拥有自身独立的能力,这也会增大幼儿进入小学的难度,无法顺利过渡。最后,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重视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因教师在幼儿的交往之中发挥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使幼儿往往并不具备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这导致幼儿在入学之后无法与其他同学快速建立关系,久而久之,也会极大地打击幼儿的自信心。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观察能力是幼儿开展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等都有着促进性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家长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二者应该保持一样的教学观念,习惯在家庭中更容易培养,所以家长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与教师间形成密切的沟通关系,共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在幼儿园时,教师耐心地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在家庭中,父母监督幼儿是否正确执行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家园共育的形式会使幼儿全面提升自身的行为和能力,使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可以积极地面对学习压力,也会更容易融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大部分事情都是需要幼儿独立完成的,所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变成现代社会教育对幼儿的要求,这使得具有较强独立生活能力的幼儿可以更好、更快速、更容易地融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以便解决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困难,并掌握其技巧。所以为了使幼儿拥有自主能力,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去动手,以锻炼幼儿的基本能力,使幼儿在掌握简单的社会生活技能时,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劳动习惯。作为幼儿关键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庭应该密切地关注幼儿的发展,从而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帮助幼儿完美地度过人生的转折点。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这也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教师与家长沟通,开展亲子互动、家长开放日等实践活动,请家长积极参与,在家园共育的默契配合下,有效促进家园合作共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家庭也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应该鼓励幼儿多结交朋友。對于幼儿交往的人际关系,父母不能过多干预,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对于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家长可以给予耐心的引导,但是不能替幼儿做主。在家庭成员之间,父母也要和谐相处,以营造和谐、良好、自由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可以参与其中,并健康地成长。例如,父母做饭,幼儿可以帮忙摆放碗筷,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到交流和合作的快乐。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故事所要讲述的主人公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开展亲子游戏,如“两人三足”游戏等。在体育游戏中,幼儿也会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使幼儿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作为在幼儿园教学中所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内容,教师应该整合教育资源,与家庭教育积极沟通,以角色扮演、亲子游戏等为幼儿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使幼儿在面临紧凑、快速的小学生活时也可以快速融入。
【参考文献】
[1]孔令婕,李彩霞.如何利用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