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维,何立群
(1.绍兴市越城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指导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2.绍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改善水质、环境、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长距离的引水工程应用愈加广泛[1-2],工程对受水区平原河网局部水流形态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河道中污染物的对流扩散输运[3]。冯建中等[4]通过分析引水后京杭运河水质、运河含氯度、运河航道、河床的冲淤、运河防洪等方面的影响,表明三堡船闸引水工程运行效果显著。王振宇等[5-6]通过一维模型计算,对多种流量条件引水方案下的河网水质进行预测,提出了相应的最优引水规模及最优枢纽布置。杨伏香等[7]采用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瓜渚湖清水工程水流的流动传播特性,为提升工程实施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引水工程的效益情况是工程科研、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本文以绍兴市城区曹娥江引水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工程运行10年后对受水区水质变化规律,总结了工程实际效益,为工程后续运行管理及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绍兴市城区曹娥江引水工程是一项将曹娥江水引至绍兴市区,改善绍兴市区水环境的综合性工程。整个工程东西向横穿上虞市、柯桥区和越城区,至绍兴市区,再向北汇流入曹娥江。引水口位于上浦闸库区小舜江口,经小舜江、长山头溪通过引水闸进入隧洞,隧洞出口通过箱涵和河道与上灶江相连至洄涌湖,再经平水东江至南环河,通过在平水东江、平水西江、禹陵江、坡塘江、南池江等河道设置节制闸以调节引水流量,从而改善绍兴市区河道水质。2007年引水口处常规水质指标中除氨氮、总氮及总磷指标为Ⅱ—Ⅳ类外,其它指标均为Ⅰ—Ⅱ类,受水区平原河网水质类别为Ⅳ—劣Ⅴ类。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10.0 m3/s,泵站提水最大引水流量为20.0 m3/s。工程主要建筑物由进口河道、进口闸站、输水隧洞、连接箱涵、出口河道及下游配水节制闸等建筑物组成。整个引水工程从小舜江口至平水东江节制闸全长26 km。工程具体布置图见图1。
图1 曹娥江引水工程总体平面图
引水工程现有引水闸泵站1座,位于上虞区汤浦镇,城区节制闸3座,分别位于平水西江、平水东江和环城东河,其运行调度情况如下:
(1)引水闸泵站。通过泵提引水的方式,实行24 h引水运行,年平均运行天数约250 d,防汛等特殊情况除外。
(2)平水东江节制闸。每15 d开启一次,每次开启一天,开启时每日约有1.118×106m3曹娥江水,沿平水东江进入下游河道(防汛等特殊情况除外)。
(3)平水西江节制闸。每7 d开启一次,每次开启两天,开启时每日约有3.9×105m3曹娥江水沿平水西江进入下游河道(防汛等特殊情况除外)。
(4)环城河东节制闸。每天早上9∶00关闭,下午4∶00开启,以配合航运(防汛等特殊情况除外)。
曹娥江引水工程自2010年完工运行以来,截至2019年底,年均引水天数295 d,年均引水量2.48×108m3,每年引水天数及引水量(见表1)。
表1 曹娥江引水工程引水情况
图2 引水工程及水质断面分布概化图
图3 化学需氧量年际变化情况
引曹娥江水对绍兴平原河网进行配水,可起到“调清、稀释”河道水,提升水生态环境的作用,但水质的年内变化仍受到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图4为2013—2019年不同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内变化趋势。显然,尽管引水工程实施后水质逐年向好,在2019年基本稳定在Ⅰ—Ⅲ类水标准,但年内水质指标季节性周期变化较为明显,在每年4—9月(夏、秋季节),由于气温较高,藻类、微生物繁殖等原因,导致水质较差,化学需氧量指标较10月至次年3月(冬、春季节)高。
图4 化学需氧量年内变化情况
绍兴市城区曹娥江引水工程自完工后运行以来,年均引水量达2.48×108m3,有效改善了绍兴市城区水环境,使城区水流畅通,各断面水质由Ⅳ—劣Ⅴ类逐渐稳定在Ⅰ—Ⅲ类。由于平原河道中水质较差水的混入,引水效果由南至北逐渐减弱,平原河网下游的监测断面水质指标稳定在Ⅱ、Ⅲ类水标准,上游引水出口处断面水质可达到Ⅰ类水标准。城区水质指标年内呈季节性周期变化,夏、秋季节水质较差,可考虑建立工程引水量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水质的实时测量数据调整引水量,如在夏、秋季增加引水量,春、冬季适当减少引水量,持续优化水质并保持稳定。